選單

夕拾的散文 | 挖薯記

有時就是這麼的湊巧,昨天還好多人在穿著單衣的,今天一“立冬”,天氣立馬“變臉”般應節而冷了起來。美好的秋天,就這樣在人們的不捨中過去了,我想著土裡的紅薯應該也不會再長了吧,於是便找來一把鏟子,準備把種在花缽裡的一棵紅薯挖出來,也好體驗一把期待已久的收穫喜悅。

旺盛的綠色藤蔓,裝飾了窗臺差不多兩個季節,近段時間老葉子已在漸漸枯萎脫落了,按程式我先得把藤條割下來,這是挖紅薯的第一步。我記得在鄉間一般是見了霜才開始挖紅薯的,開挖前也是先去地裡,把藤蔓較嫩有綠葉部分採摘下來,挑回家剁碎了,煮熟餵豬或窖藏起來作儲備豬飼料。開挖當天再把剩下的老藤枯葉部分,從藤蔸上面分叉處割下來,挽成一把一把的,或丟在山邊地頭等曬乾來收,或直接挑回家搭在院牆或屋邊樹杈上曬乾給耕牛過冬吃。

我用手把纏繞在防盜網上的藤條掐斷並清理妥當,為防止弄髒窗臺,我用鏟子邊把漲起來的土刨松,邊轉移到一個空閒的缽中,然後便開始小心翼翼地掏挖紅薯。最早暴露於外面的一個,我之前是用土掩蓋起來的,但還是被靈敏的鼠賊發現,刨開鬆散的掩土,已啃吃得成了瓢狀,我把殘餘部分掏出來後,又挖出了兩個鴨梨大的紅薯。可惜的是,兩個紅薯的表皮上,都有蠶豆大一塊疑似腐爛的黑色斑塊,給豐收的喜悅大打了折扣。至於為何會這樣,得從這棵紅薯的栽種說起了。

夕拾的散文 | 挖薯記

初夏時節,父母帶來了最後一袋去年窖藏的紅薯,由於節氣和溫度的緣故,在我們一邊弄著吃的同時,發現後面的有些開始發芽了,因為有現成的花缽,也出於好玩的心裡,於是我拿一個芽兒最長的種在了大花缽裡,然後除了澆水就再也沒動它,一直自然生長到現在。而這種種植方法本來是用來繁殖薯秧的,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也就是陽曆的四至五月份之間,農家就要開始培育薯秧,一般是先從窖中選健壯、沒有病害、芽點多的紅薯作種薯,集中放在提前做好的肥土基上,蓋上一層薄薄的土,然用用薄膜保溫催芽,等芽兒長到3-5釐米時,再移栽到地裡。等長出長長的秧苗後,在雨天割取秧苗剪成一至二節一段,進行大批扦插,這才是紅薯正確的種植過程。存活長大後,管理上就只需鬆土除草施肥就行了,一直到收穫都不用管它。

我種在花缽的紅薯,既沒有經過繁殖再生,又不曾鬆土施肥,所以是不可能收穫到大而多的成果的。至於腐爛的原因,應該是因為長期澆水造成的,紅薯是耐早植物,最怕的漬水,但花缽間生長的紅薯根無法伸展到深處,不澆水又會在烈日暴曬中缺水乾死。

我不忍心把期盼已久的成果扔掉,將它們洗淨後用刀削去黑爛的斑塊一看,所幸只是表皮的區域性腐爛的量變,沒有殃及整體,不存在質變,只要將病變部分清除乾淨還是可以吃的,不管怎樣,可以品嚐一下自己種出的果實,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了。

2021。10。09

作者簡介

夕拾,本名程正輝,政府公務員。以樸實的文字書寫平凡的人生。偶有詩歌、散文、隨筆見諸報刊或網路。

夕拾的散文 | 挖薯記

“荊楚八大家”請你來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