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所知道的急診醫生

行醫生涯有很多值得懷念的時段,做齊魯醫院內科住院總的半年肯定排在第一位。內科住院總工作內容的一大塊是要和急診打交道,包括急診會診,內科急診留觀病人的早查房和住院等等。期間認識和熟悉了很多急診科醫生,改變了之前很多對急診醫生的認識偏差,這些認識偏差或許在很多人,包括醫生護士之間都存在,有必要在這個特殊時間介紹一下。

偏差一,急診醫生專業性差

其實急診醫學本身就是一個專業,雖然沒有其他專科對某個系統和器官疾病詳細的病理乃至分子生物學研究,但急診醫學在搶救危急重症,尤其是快速搶救病人方面也有一套複雜、精準的理論體系,也有很多專科醫生欠缺的臨床經驗。而且因為善於快速的抓住和處理主要矛盾,急診醫生轉到專科後會比一直從事專科醫學的醫生有更大的優勢。

偏差二,急診醫生收入高

理由是這個專業工作緊張,病人流動性大,負擔重,人手緊缺等等,所以物以稀為貴,肯定從業者收入會高一些。這是想當然。據我瞭解,急診醫生的收入不僅和他們的付出不成比例,而且在同一個醫院裡是否能達到平均水平都很難說。

偏差三,急診醫生態度差

這個認識偏差也是想當然,就我接觸的這些急診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並不比一般專科醫生更差,相反,因為工作環境複雜緊張,人群更加魚龍混雜,他們在和病人的溝通方面更關注病人和家屬的感受。對病人的同情和關心,比其他專科的醫生只多不少。

除了上述這些對急診醫生的誤解和認識偏差,大家公認的關於急診的特點:累、緊張、風險高。尤其是風險,不僅是醫療風險,而且還有人身風險。急診幾乎是大多數醫院裡唯一一個二十四小時全員工作的地方,夜間的急診室比白天更忙碌。幾乎所有大醫院的急診室都在走廊裡甚至醫生診室裡加床。之前有熟人要到急診看病,告知沒有床位了,熟人說臨時在走廊裡也行。豈不知,在急診所謂的沒有床位,預設說的就是連走廊裡都住滿了。在我半年的住院總時間裡,印象當中急診室一樓走廊完全騰空,成為真正的走廊的時間不到三天。

這麼擁擠的環境,這麼緊缺的人手,造成了急診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都是醫患矛盾,傷醫暴力的高發區。而且急診是完全開放的空間,人員密集,流動性大,對於恐怖分子和反社會人渣來說也是首選的襲擊目標。儘管急診的安保在醫院裡有所側重,但還遠遠不夠。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多次說過,中國的所謂醫療資源不平衡,不是指有些地方太多有些地方太少,而是哪裡都不夠,所謂的不平衡只是不夠的程度不同而已。而急診則是這個現象最極端的體現。未來這個問題依然無解,只能祝願我那些急診的兄弟姐妹們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