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蒙元之世,朝廷與中西亞地區政治經貿往來最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後,兩地文化互動交流成就斐然。元青花瓷器的創燒為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交往聯絡驟增不少積極因素,在當時兩地商旅往來的路上,斑斕奪目的青花瓷器閃現出的迷人光芒,伴隨著悠然的波斯音樂運至中東諸國,當年交流的盛況可由當今儲存的《販瓷圖》得以窺知。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元青花瓷器最初燒造多應波斯地區(西亞伊利汗國)王公貴族之需,造型、紋飾、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風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纖薄小巧,雋秀素雅之風格,往往以器形巨碩雄健著稱,其中大罐一類堪稱代表。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此器型的大罐反應當時的青花特色,直口,豐肩,鼓腹漸收,接胎痕跡較為明顯,圈足砂底粘有釉斑。通體施掛白釉,青花髮色深沉,帶大片黑色斑點。頸部繪海水紋,肩部一週仰蓮紋,腹部主題紋樣為纏枝牡丹。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牡丹花形有四種,花瓣盛開、初開之分開多瓣者,團狀的初開,和花背者。紋飾中花瓣皆採取陰刻勾勒成形、青花塗繪之工序,即是繪畫牡丹之前先以針狀工具先陰刻出花葉輪廓,突出葉脈,然後塗繪暈染而成,青料聚積於勾線之內濃重深沉,因此,燒成之後取得強烈的立體效果,姿態各異,仰覆相映,飽滿豔麗,屬於元代典型紋飾。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此罐時代工藝特徵鮮明,腹部內外所見接胎痕明顯,內腹壁斑駁粗獷,可見一道道極不規則的慢輪修坯痕,此為元青花獨特的成型工藝所致,並且有部分釉漿罩掛於胎上,流淌自然。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通身施釉,釉色白中帶青,積釉處呈現鴨蛋青色澤,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鎮瓷器釉色。底部澀胎,部分泛瓦紅色,留有明顯的墊燒粘結高嶺尾砂的痕跡,為元青花裝燒工藝的重要特徵。

元青花之藝與火——火的濃烈鍛造清雅之身

元青花的出現,它一反宋代追求的那種含蓄美,那種自然美。所以它改變了宋代以來的含蓄的美學觀,開闢了陶瓷的新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