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沒有淘汰,就沒有質量

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沒有淘汰 ,就沒有質量。

目前,不僅僅是“管理科學與工程”,整個管理學門類博士生的培養,都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管理類博士生導師的專業來源太複雜,對博士論文的要求標準差異太大。在雙盲評審的情況下,經常出現“同一篇論文,有的評優,有的評差”的情況。

這對博士生是不公平的。有一個評差,博士生就不能進入答辯。因此,急需訂立管理類博士論文評判標準。這一工作,正在進行之中。二是大多數(超過一半的)博士點沒有對博士論文的評閱採用盲評的方式。中國文化的特點是照顧熟人的面子,只要不盲評,就會失去“把關”的作用,不僅一般透過,而且一般所給的成績都很好

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沒有淘汰,就沒有質量

三是一個博士生導師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太多,難以有效地實施指導。有的博士生抱怨,一個學期也見不到導師一面。負責任的博士生導師也會累得苦不堪言。造成這一局面(一個導師帶的博士生過多)的基本原因,是培養博士生的經費體制,我國大學工作量的計算體制,以及博士生培養的非淘汰體制(包括學位論文的非盲評體制)。

由於培養博士生的經費是由國家負擔的,所以博士生導師就沒有經費壓力,再加上我國大學工作量的計算體制是:帶的博士生越多,統計的工作量就越大,於是報酬就越高。而博士生培養的非淘汰制,學位論文由熟人來評,容易獲得學位,就自然形成了一個博士生導師招收博士生越來越多的情況。

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沒有淘汰,就沒有質量

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第一,學位論文的盲評制。只要對學位論文盲評了,獲得學位不那麼順當了,有了淘汰率,在中國現在的文化背景下,博士生導師就有了壓力,就不會輕易地招收過多的博士生。但是,這是一個連環套,要盲評,就必須制定博士論文的評判標準。

否則,在我國管理科學(廣義)的現狀下,會發生嚴重問題,盲評就難以普遍推開。第二,導師支付部分培養博士生的經費(例如,1/2,或1/3等,具體比例需進一步研究)。對博士學位論文盲評,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在職博士生的數量就會大為減少。因為根據已有的經驗,在盲評中通不過的論文,主要是在職博士生的論文。

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沒有淘汰,就沒有質量

只要招一名博士生,導師就必須支付不少的經費(比如1萬元),博士生導師就不會多多益善地招收博士生,就必然考慮博士生能夠幫助自己做哪些科研。導師分擔的費用越多,就會越仔細地盤算招生的數量和質量。導師分擔博士生培養費,還有另外一個好處:使沒有能力或者沒有較強能力從事科學研究的導師,停招或少招博士生。而這個局面是自然形成的,不用什麼人來評價。

人為評價,會引出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研究能力,就沒有科研經費,科研能力弱,科研經費就少,沒有經費支付,就只好不招博士生。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的問題,還涉及導師是否有權力在招生錄取中“一個人說了算”的問題。

當導師不負擔培養博士生的經費時,培養博士生的費用是國家負擔的,經費來源是國家財政收入。理論上,每位公民都有平等權力享受國家支付在教育方面的經費,實際操作上,是透過公平競爭來體現平等的。這樣在博士生的招生錄取中,就不能由導師一人說了算,導師不過是受聘於國家,按照平等競爭原則來做招生工作的。這樣,就必須有一個恰當的小組,按照公平選拔的程式和準則,來體現公平性。

導師是否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沒有淘汰,就沒有質量

但是,當導師負擔部分培養博士生的經費時,在招生錄取中,由導師說了算,就是合理的。導師用科研經費支付博士生的培養費,導師就有權力按照科研課題的需要,仔細判別考生的素質(不僅僅是考試成績),錄取適宜完成相應科研任務的考生。導師負擔的培養博士生的經費比例越大,導師在招生錄取中,說話的權力就越大。

這就是對不久前的一個爭論激烈的問題(“導師在博士研究生錄取中應當具有多大權力”問題)的回答。總之,沒有淘汰,就沒有質量。不盲評,就難以淘汰。沒有標準,就難以普及盲評。只要抓好標準、盲評、導師支付培養費這三條,博士論文的質量就會自然解決,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就會自然趨於合理,招生中的不公平問題也不復存在。那種在全國範圍內評優秀博士論文的作法,就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