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蒙恬留下兩句話,卻讓魏武帝曹操每次讀起便“愴然流涕”?

一、此語出處

秦始皇死後,趙高、胡亥、李斯合謀,私改遺詔,派人命長子扶蘇、蒙恬自殺,結果扶蘇當場自殺,蒙恬還想自辨,因此被囚於陽周。秦二世胡亥有意放過蒙恬,但被趙高勸止,並派使者賜蒙恬死。

題主所說的兩句話便出自使者與蒙恬之間的對話。

蒙恬留下兩句話,卻讓魏武帝曹操每次讀起便“愴然流涕”?

蒙恬問使者,他何罪之有?

使者答蒙恬:“你罪過可多了,況且蒙毅(蒙恬的哥哥)當死,你也要受連坐的。”

於是蒙恬就說了下面這兩句讓曹操讀一次哭一次的話。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史記。蒙恬列傳》

大意是:自我祖父蒙驁、父親蒙武、至我蒙毅、蒙恬兄弟,為大秦國出生入死三代了。我手底下大兵三十餘萬,雖然被囚禁於此,但是我的勢力也夠反了。然而,我知道,我必當守義而死,只因我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更不敢忘先主(秦始皇)的恩情。

蒙恬留下兩句話,卻讓魏武帝曹操每次讀起便“愴然流涕”?

實際上,蒙恬臨死前還有兩句話。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巉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史記。蒙恬列傳》

使者聽蒙恬說完,便表明自己只是上知下派,來行刑而已。可是蒙恬仍不死心,仰天長嘆:“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然要我無罪而死?”蒙恬沉思良久,才又說道:“我知道我應死的罪過了。修築長城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過地脈,這才是我蒙恬的罪。”說罷,蒙恬吞藥自殺而死。

二、為什麼說曹操是因為前一句,不是後一句呢?

這也是有所記載的,此語出自《三國志。武帝紀》。

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三國志。武帝紀》

不過,很明顯,這裡面提到的是“二人書”,自然就不是蒙恬一個人了,還有一個便是戰國時的燕國名將樂毅。我們都知道,樂毅是燕國名將,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的燕軍為首的五國聯軍大敗齊國,連下70餘城,可以說是為燕國立下了漢馬功勞。但是,很可惜,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新君漸漸地對樂毅有了猜疑,無奈之下,樂毅投奔去了趙國。

蒙恬留下兩句話,卻讓魏武帝曹操每次讀起便“愴然流涕”?

趙王希望樂毅能帶兵去打燕國,樂毅跪地痛哭道:“我對燕昭王,如事大王,假如我在他國,也不忍來打趙國,何況燕國後人呢?”

三、曹操為什麼會“哭”呢?

從上面的蒙恬、樂毅,我們也能看得出來,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忠心,所以,曹操想要表達的自然也是忠心。在曹操說他讀這兩個人的書,看一次哭一次之前,曹操還說了另一句名言“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蒙恬留下兩句話,卻讓魏武帝曹操每次讀起便“愴然流涕”?

當時經過赤壁之戰,曹操統一的夢想暫時擱淺了,他的目標已經從快速統一轉變為穩定內部,以圖再戰。為了穩定內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又一次向天下發《求賢令》,順便表達他的忠君愛國之意。

針對其他政權詬病他的“明為漢相,實為漢賊”,曹操自然希望天下人可以看到,雖然他曹操已經打下了大片的江山,但是他並沒有代漢以自立的想法。蒙恬不過三年事秦君,他曹操已經四世(祖父曹騰、父親曹嵩、曹操、兒子曹丕、曹植)在漢朝為官,從未有過反意。

可以,曹操讀蒙恬、樂毅哭沒哭,我們沒有親眼所見,自然不知;不過,曹操之所以會“哭”,其中的政治目的還是比較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