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一場重要的戰爭,參戰雙方分別為晉國和楚國,最終晉文公“退避三舍”戰勝了楚國,此戰役對春秋歷史影響極為深遠,一定程度影響了春秋時代的格局。晉、楚爭霸之初,楚國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和主動的地位。晉國在軍事上處於劣勢和被動的地位。那麼,晉國以弱勝強戰勝楚國,都有哪些原因呢?

公元前633年,楚國出兵圍攻宋國時,已經是當時的軍事強國,兵力強大,而那時的晉國兵力並不多,全國的軍隊還是二三十年前晉獻公時建立的兩個軍。當時楚軍在多年向黃河流域的擴張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在軍事上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而晉軍卻連攻打一個小國原、都感到困難。但是城濮之戰,原來在軍事上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的晉軍,卻打敗了原來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的楚軍,從而改變了晉弱楚強的局面。這是與雙方統帥部軍事上的主觀指導正確與否分不開的。

晉國取威定霸的戰略方針

這種軍事上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首先表現在雙方的戰略方針上。從晉國決心介同楚國爭霸的戰爭時起,晉國統帥部上下就有一個正確的、完整的戰略方針。這個方針就是先軫所說的透過這次戰爭“取威定霸”。

對這個戰略方針,他們有全域性的考慮,有實施的計劃,有先後的步驟。他們對晉、楚兩國爭霸戰爭的不可避免性看得很清楚,而且為此目的,進行了認真、紮實的準備。他們首先把全國的兩軍擴大為三軍,選拔了稱職的三軍主將、副將,積極地進行軍事訓練。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他們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並不急於同楚軍正面決戰,而是利用楚軍集中力量圍攻宋國的時機,以全力去攻取軍力較小、與楚國結盟的曹、衛兩國聯軍。以後,又爭取齊、秦、鄭、魯,這就使楚國在北方中原地區處於孤立狀態,然後,再選擇有利時機,集中全力與楚國決戰。這個戰略方針基本上符合當時置、楚雙方軍事鬥爭的實際。

楚國戰略方針混亂

與此相反,楚國的統帥部對不可避免的晉、楚爭霸的戰爭,卻一直沒有個全域性的考慮,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方針。楚國的軍隊進入北方中原地區以後,章法就很亂,他們一會兒攻齊,會兒圍宋一會兒救衛,力量用得很分散,哪方面也沒打出個好的結果。

後來在戰局急轉直下,晉、楚雙方軍隊進入直接對峙和楚國的同盟國不斷退出自己戰線的嚴重時刻,在戰略方針上究竟是戰還是和,統帥部內部又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楚成王主張撤退,子玉主張決戰。軍事統帥不聽國王的,國王不支援軍事統帥。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分歧的結果是各行其是。楚成王率領東廣(左軍)等部隊撤退,子玉率領西廣(右軍)等部隊冒進。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分為二,這就下子使自己的軍隊在軍事態勢上由絕對的優勢變成了與晉軍軍力相差不多的持平狀態。

晉軍戰役方針正確,指揮得當

以晉、楚爭霸戰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城濮之戰來說,晉軍統帥部在進入戰爭之先,就對整個戰役的方針作了通盤的考慮。晉軍統帥部明確地認識到這次戰役是決定晉、楚爭霸命運的大事,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因此他們對之採取了謹慎但又是積極的態度。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在晉、楚爭霸的戰略全域性上,他們是具有勝利信心的,但是他們並不以這種一般的信心來代替具體的、靈活的戰役規劃。他們在戰術上很重視敵人,認真地選擇有利的作戰時機和地點,仔細地分析敵人的強點、弱點,正確地制定戰鬥方案,甚至連萬一戰鬥失利時怎麼辦的問題也考慮到了。這些都是古代戰爭史上值得借鑑的東西。

晉國選擇有利的戰鬥時機和地點

晉國得到楚國統帥部把全軍一分為二的訊息很高興。當然,這是決戰的好時機,但是他們並沒有馬上投入戰鬥,他們還要利用和擴大敵人的這個矛盾,把主張進通的子玉引入更加不利的陣地,讓他脫離國君的部隊更遠一些,以便聚而殲之。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這是弱軍在強軍面前常用的先退一步、再後發制人的聰明策略他們“退避三舍”的決定,從政治方面來說是爭取道義上的主動,從軍事方面來說就是為了實現上述的策略,以便在戰鬥打響時使子玉陷人孤軍深入,根本無法得到任何後援的境地。

果然,子玉被晉軍一再退卻的假象所矇蔽,以為晉軍膽小怯戰,於是,思想上更加輕敵、麻,對晉軍採取步步進通的方針。形式上他似乎很主動,實質上已經陷入了被動地位。所以當子玉洋洋自得地派人向晉軍挑戰的時候,晉文公馬上決定立即應戰。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先攻弱,再攻強

弱軍打強軍,要先揀弱的打,一戰而勝,再及其他。晉軍統帥部分析了楚軍三軍的戰鬥力,認識到楚軍右翼的陳、蔡兩國聯軍是敵軍陣線的薄弱環節,便以這個弱點為突破口,向其發動猛烈進攻,先打垮楚軍的右翼,再及其他。果然,陳、蔡兩國聯軍一打就垮,而且,由於他們的潰敗,又引起了楚軍右翼的崩潰。

儘管晉軍統帥部對決戰的勝利是有把握的,但是他們仍然對決戰的萬一失利作了思想的準備。這就是狐優說的,萬一打不贏,就往現今的河北、山西地區撤退,依靠太行山和黃河的天險固守。

城濮之戰,晉國戰勝強大的楚國,局面由被動變主動,原因為何?

同晉軍統帥部這些老謀深算的戰役指揮相比,楚軍軍事統帥子玉的戰役指揮簡直如同兒戲。對這麼一個決定國家和軍隊命運的重大戰役,他連個詳盡、可靠的計劃都沒有。他一味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他的豪言壯語很驚人:“今必滅晉矣!”他既不瞭解敵人的虛實,又不分析敵軍的強弱,因此城濮之戰晉國最終戰勝楚國也就不奇怪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