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黃永玉先生長我37歲,屬於忘年交,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偶爾看到一本畫冊,就被畫冊裡面的畫吸引住了,那獨特的構圖,飛舞的墨塊,斑斕的色彩,或人物,或動物,或花鳥,或……無不打動著我,於是我便花光了我身上所有的積蓄買下了這本畫冊,之後反覆臨摹,愛不釋手,直到我79年參加高考考上師範,後來進入魯迅美術學院學習,依然帶在身邊,它成為了我繪畫生涯中第一部教科書,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如故。直到40年後我才真正有機會走進黃永玉先生的畫室。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那是2004年的夏天,去北京看望劉部長,劉部長是解放戰爭時期就參加了革命的老幹部,平原省成立之初由山東菏澤調到平原省委工作,當時平原省省會駐地在新鄉,和利平的母親是同事,後來平原省撤銷,劉部長調到了北京工作,任國家林業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常委,離休後任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主席,從事書法事業。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劉部長在京幾十年一直熱愛書畫,和大家舒同先生、啟功先生、栁倩先生、沈鵬先生、劉丙森先生、權希軍先生、黃永玉先生、李苦禪先生等相交甚熟。這次來京主要是想透過劉部長引薦一下拜望黃永玉先生。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盛夏的北京,天高雲淡,輕風徐徐,在劉部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了黃永玉先生的萬荷塘。

舞文弄墨、刻木鑄銅仍覺不過癮。黃永玉先生又在京郊矗立起一件巨型藝術作品——佔地八畝的“萬荷堂”。1997年春節後,移居香港的黃永玉先生和好友幾經選址,看中北京通州徐辛莊的幾畝地。園子於當年興建,次年五月主體建築竣工。這座完全採取傳統建築結構蓋起的大宅院,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住宅或畫室,而是黃永玉先生平生最大的一件藝術作品。他親自設計的建築格局,以及屋內的桌椅、壁爐、吊燈,等等都在無言地訴說著主人非同一般的藝術品位。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萬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畫室,有東西兩個院落。東院是一個仿古江南園林式的建築群,院中間有一方佔地兩畝多的大荷塘,荷塘裡有來自頤和園、大明湖各地上好的品種荷花。每年7月,紅花綠葉,是黃永玉先生最流連荷塘的日子。他最欣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不論是在他的經歷中,他的繪畫中、他的書齋畫室萬荷堂中,都會得到充分體現。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從萬荷堂大殿後門走出來,穿過庭院就到了黃永玉先生的起居室—— 老子居。乍一聽“老子居”,是不是有點自大,其實,這不是黃老自己起的名字,而是呂正操將軍代他定下來的。說來其中還有一段故事:那是在黃老年輕的時候,曾在福建泉州住過一段時間,他住處附近有一座廟,廟裡種有很多的玉蘭花,有一次他禁不住爬上樹去摘玉蘭花,被一個老和尚看見,叫他下來,黃永玉先生開始時不知道,這個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師。跟法師講話的時候滿口“老子”,後來被人傳了出去,成為笑談,這次他要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呂正操就舊事重提,乾脆就叫“老子居”吧!

來到老子居,我見到了慕名已久的黃永玉先生,黃老精神矍鑠,滿面笑容地招呼我們落座。劉部長和黃老寒暄幾句之後便向黃老介紹了我的情況和來意,這時我忙向黃老問好並趕忙拿出我早已準備好的畫請黃老指教。我手舉著畫一張張的叫黃老過目,黃老看得很認真並連連點頭說好好、不錯,筆墨很有味道,意境深遠,有自己的個性,路子正,有前途,孺子可教。聽了黃老的首肯,內心甚是欣喜。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一旁的劉部長趕忙說那你就收了這個徒弟吧,黃老聽後哈哈大笑,把菸斗放在嘴裡猛吸兩口說:什麼徒弟不徒弟的,咱們接個忘年交吧,以後常來常往,我這個人就是喜歡年輕人,和你們在一起我也顯年輕了,還能多活幾年,說完哈哈大笑起來。我見黃老高興連忙給黃老敬茶:學生給您敬茶啦,黃老接過茶一飲而盡,算是默許了。從此以後我便有機會時常拜訪黃老,請教畫道,聆聽教誨,切磋技藝。使我的繪畫水平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黃永玉先生被稱為“荷痴”,不單是緣於他畫的荷花多,還在於他畫的荷花獨樹一幟,神韻盎然。國畫傳統講究“計白當黑”,黃老偏偏來個“以黑顯白”,這種反向繼承不但使畫面看上去主體突出,色彩斑斕,而且顯得非常厚重,有力度。有的人認為中國畫的精髓在於水墨山水,一種很清雅的、表現文人出世的氣質,但黃永玉先生的畫卻大多數是濃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經有人說他的國畫不正宗,對此,黃永玉說,誰再說我是中國畫我就告他,當然這只是一種玩笑話。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黃永玉先生與荷花結緣於十年動亂那些惡夢般的日子,傲然展蕊的荷花顯得分外高潔清逸,不僅超凡脫俗、臨風亭立的仙骨神韻,給他以絕妙的美感享受。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節品性,更成為他逆境中啟迪心智的精神支撐,黃永玉一有閒暇就去荷塘賞荷,從用心靈捕捉到用畫筆描繪,僅速寫就畫了八千多張。

荷花的千般姿態被黃老描摹殆盡,荷花的萬種風情被他展現無遺,蘊含了他無限的情思。在他的繪畫題材裡,荷花是一個非常具有風格的主題。但是荷花中國的文人也畫了上千年了,各種流派的,比如說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畫的那種殘荷就有一種孤傲於世的感覺。

但是黃永玉先生畫的荷花,沒有給人那種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覺,而是一種很絢麗、很燦爛的氣質,黃老開玩笑說荷花從哪兒長得,從汙泥裡面長得,什麼是汙泥呢?就是土地摻了水的那個叫作汙泥,是充滿養料的那種土,從土地母親那裡長出來的,回頭再來罵它是汙泥,這叫忘本。周敦頤說“出汙泥而不染”,這是一種說法,某一種情況底下的一種說法。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黃老小時候到外婆家去,外婆那個城門外就是一個荷塘。小黃永玉出了什麼事了、調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賬的時候,他就把一個高大的腳盆滾到荷塘,自己躲在裡頭。小時候個兒不高,看著荷花像房頂那麼高,一動不動地呆兩三個鐘頭之後,青蛙過來了,水蛇過來了,他仔細地觀察它們,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種光的反映、色彩的關係,非常豐富。後來黃老開始畫荷花,大部分都是從根底下這個角度來看荷花,畫的就是當年外婆家池塘裡頭給他的那種感覺。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如今在北京家中萬荷塘的池水裡,黃永玉先生已經種下了來自山東、湖南、廣東、北京的各色蓮花。實際上畫了這麼多年的蓮花,它們的形態與精神已經爛熟於心,即使睡覺的時候也有“十萬狂花入夢來”了。

黃永玉先生,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農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城。土家族人。中國畫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版畫系主任。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黃永玉先生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臺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等。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這個沒念完中學、沒有經過系統美術訓練的人,卻憑著其天生才情和後天非凡的勤奮努力,成為出色的木刻家、國畫家、雕塑家、作家和詩人。黃永玉先生一直說自己是一個“文化流浪漢”,十四五歲起就開始了多姿多彩的藝術人生。在生機蔥鬱的藝術原野上,他的足跡遍及木刻、雕塑、繪畫、文學等領域。

有的人認為中國畫的精髓在於水墨山水,一種很清雅的,表現文人出世的氣質,但黃永玉先生的畫卻大多數是濃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經有人說他的國畫不正宗。但黃永玉先生絲毫不把這些人、這些話放在心上,他畫畫主要就是研究畫畫,不整天重複地畫自己所熟悉的畫,他總要想辦法畫一張沒畫過的,以陌生的技巧去探索一些題材,或者克服難度,或者克服它色澤上的問題,或者其他的問題,有時要想好多年。黃老的這種可貴的求藝精神時時激勵著我,告訴我搞藝術不能重複古人,不能重複別人,也不能重複自己,重複的藝術等於零,重複的筆墨等於零,重複的人生沒有意義。

2012年春節期間專程去北京看望黃老。正月的北京雖然已過立春,天氣依然寒冷,還好,天氣晴朗,萬荷堂的池塘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枯萎的蓮杆橫斜在冰面,淺淺的映出倒影,偶爾有麻雀停立在蓮杆上。我們一行穿過荷塘來到老子居,一股暖氣撲面而來,屋裡暖氣融融,但見黃老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菸斗招呼我們坐在他的對面,我們一一向黃老問候春節快樂,身體健康,然後聊起了家常,當然聊的最多的還是書畫藝術。我也是有備而來,拿出帶來的習作請黃老指點。黃老仔細看過之後當然表揚了一番,然而還是指出不足之處,黃老的諄諄教導令我受益匪淺。今天黃老高興,現場創作了起來,鋪紙研墨,凝神靜氣,略加思索,便畫了起來。黃老運筆急遲有度,一會兒一幅墨荷圖展現在大家面前。黃老的花鳥畫《墨荷圖》此大寫意畫的是夏日的荷花,二隻白鶴,三朵荷花花瓣,水墨荷葉構成一幅作品。他的荷看上去似乎簡單,但卻與眾不同,很有黃氏獨特風格。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這幅《墨荷圖》,觀其畫面氣勢飽滿,氣度不凡,荷韻妙趣橫生,給欣賞者的是物象似與不似及水墨蘊含不盡的藝術享受,悅心、悅目。在構圖上花葉比例得當,不滿不空,寥寥幾筆盡顯荷之風貌;在筆墨手法上用筆用墨濃烈、筆觸大膽,看上去視覺很舒服,有厚重的美感;在色調處理上應用彩墨,水墨淋漓,這是黃老寫意畫的獨有特色,技法無人能比。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現場親眼目睹創作和看畫冊所收到的效果完全是兩碼事,入室和不入室完全是兩碼事,能真正目睹先生創作也是藝術人生中的一大興事。在以後和先生的交往中曾多次親臨畫室看先生創作,使我終身受益匪淺。

2017年春天師妹回深圳路過新鄉專程來看我,見面之後在畫院談了很多有關書畫及教育幫扶的事。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師妹從事教育基金工作,任國家關工委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紅楓基金秘書長,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主要服務物件是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我作為一位書畫家多年來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這次何不為教育基金會捐贈一批書畫,幫扶我國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呢,我把我的想法說給師妹,我們不謀而合,想到一起去了。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師妹走後我們立即行動起來,組織書畫家進行義捐,在很短的時間內組織書畫作品100餘副,期間得到了黃老、劉部長的大力支援,劉部長專門寄來了書法作品,並專門為此次義捐義拍活動題字,黃老親自打電話過問此事。原計劃義展期間邀請黃老參加,由於本人身體健康原因,未能成行。

2018年捐贈作品在深圳進行了義拍,取得了圓滿成功,其中我的作品拍賣所得100餘萬元全部捐獻給了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後來我把拍賣結果告訴了黃老,黃老甚是欣喜,囑咐我要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黃老的話我時時記在心裡。

作者王鳳年簡介

從“萬荷堂”到“老子居”——記恩師黃永玉先生

王鳳年,男,1961年9月生於河北廊坊,祖籍山西太原,現居河南新鄉 。別署紅雨軒、石藤齋、石藤山房,號紅雨、石藤。先後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師從於黃永玉、王金嶺諸先生。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委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河南省人大書畫院理事

新鄉市職業教育中心客座教授

新鄉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

九德畫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