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大明王朝“宣慰制度”的典型代表——三宣六慰司。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似乎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明朝都沒有什麼突出之處,就連在領土面積上也是遜於滿清的。然而有一點卻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在西南地區,大明王朝的領土從陸上無限接近於印度洋出海口。今天子淵就來給大家講講明朝的三宣六慰司。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場景復原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當年一番東征西討,不僅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等割據勢力,還將統治中國百年的蒙古人徹底趕回漠北草原,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雲貴地區土司仍對蒙元帝國表示效忠,始終不肯融入大明王朝的統治之下。為統一雲貴,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等人,率領三十萬大軍南征。在主帥傅友德、先鋒大將藍玉的指揮下,明軍很快拿下整個雲貴地區。得知雲貴收復後,朱元璋極為欣慰,詔令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的同時,給義子沐英送去詔書,命其率領其餘將士世代鎮守雲南,沐氏就此成為大明王朝與國休慼的“黔國公”,世襲總兵官掛徵南將軍印。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黔寧王沐英畫像

說起來,朱元璋將義子沐英安置在雲南是有深意的。此時明軍雖然剿滅了雲南境內的所有蒙元殘存勢力,但不少土司政權仍活躍在滇西地區,從元朝起他們就向蒙古人上貢稱臣,蒙元滅亡後仍對蒙古人心存幻想。為將這部分人收入麾下,朱元璋和大臣商議後,詔令沐英對雲南蠻夷土司宜採取“撫剿並行”的策略,對願意效忠大明的部落遣使安撫的同時,也應派出軍隊討伐那些仍忠於元朝的土人部落,恩威並施之下,雲南少數民族盡數宣誓效忠大明。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蒙古騎兵劇照

由於明朝剛剛統一全國,沒有太多的精力管轄落後的西南地區,所以設定了“三宣六慰司”,對少數民族進行羈縻統治。“三宣”即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則是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在這種制度下,雲南的土司政權雖然從名義上隸屬於雲南布政司管轄,但實際上世襲土司在其領地內擁有極大權力,隨意間就可決定土民生死。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大明王朝領土及轄境

需要指出的是,“三宣六慰司”再向南一點,穿過一段很短的密林便可達到印度洋。另一方面,由於明朝十分強大,生活在這裡的土民也頗為認同自己的明朝子民身份,完全不介意大明對自己的羈縻統治,從這一點來看,如果中原王朝對這裡的控制能夠一直延續至今的話,中國或許就能擁有夢寐以求的印度洋出海口。然而,世襲土司最終還是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終明一朝,各土司間就經常發生互相攻伐兼併的戰爭,只是囿於明軍的強力震懾與沐氏居中調停,才沒有把戰爭擴大化。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明朝或許疆域不大,所轄一地卻距印度洋極近,若不丟失將成出海口!

▲雲南木氏土司府(非黔國公沐府)

不過,隨著沐氏遭到明廷猜忌而被逐漸削弱影響力,再加上“改土歸流”政策的實行,西南土人對明朝的反抗愈演愈烈。再加上由土著所建的緬甸東籲王朝強勢崛起,對“三宣六慰司”轄境進行逐步蠶食,大明屢次征剿皆無功而返後,“宣慰”制度至此名存實亡。滿清入關後,雖然也派過大軍攻打緬甸,但對當時的地緣政治格局毫無作用,除繼續控制車裡宣慰司外,其餘五個宣慰司毫無例外地被土人分離出去,令後世唏噓不已。

參考文獻: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二百二·雲南土司二》《明史·列傳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