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汴梁說史|宋朝如何鬧元宵?

宋代上元節

上元即正月十五,今稱元宵節。古時上元節除了吃元宵(湯糰)、放鞭炮之外,還有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其中舞龍燈、玩獅子最為流行,其次有相撲、踢弄、步打球和雜技表演,十分熱鬧,為上元節日增添不少光彩。

汴梁說史|宋朝如何鬧元宵?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絞應作結)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

——《東京夢華錄·元宵》

宋代上元節 · 燈展

宋時,每年冬至剛到,官府和富裕之家就開始為元宵節的燈展做準備了:在皇宮南側搭建舞臺(以便讓皇帝和臣民共同觀看各路藝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兩旁安放欄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劃定場地(供燈展和表演之用),並出資協助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進京排練(時稱“行放”,意即彩排),讓他們在燈展期間大顯身手。當然,更要出錢採購花燈,包括燈球、燈槊、絹燈、鏡燈、字燈、水燈、龍燈、鳳燈、走馬燈……還有很多巨型花燈無法搬運,只能就地扎造。

汴梁說史|宋朝如何鬧元宵?

“自燈山至宣徳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內設樂棚,差衙前樂人作樂雜戲。”

——《東京夢華錄》

供稿:開封皇宋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