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南陽膠己人

行廚煙散,剛入夜、炊餘寒徹。

爆竹鄰家初競響,正是交年節。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北方的臘月二十三

南方的臘月二十四

儘管時間上有差異

但小年一到,這年就算來了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小年這一天

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神

祭灶早在商周時就已經存在了

是國家“五祀”之一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傳說灶神是玉帝的“特派員”,常駐每家每戶,不僅管著一家人的飲食之事,還兼管言行。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神要上天向他的領導彙報工作。

為了不讓他亂說話,人們就給吃糖瓜。灶王爺知道吃人的嘴短,所以“上天言好事”,光撿好聽的說。

這不,祭祀灶王爺要選在小年,由此可見,灶王爺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位置多麼重要。但祭祀灶王爺的糊塗賬在於,究竟誰是灶王爺?

//

灶王爺的傳說

//

最早的灶神來頭可不是一般的大:

有的說,灶神是炎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禮論訓》中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

有的說,灶神是祝融。祝融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顓頊的兒子,是火神。

還有的說,灶神是黃帝。這種說法其實是把灶字拆開,有火有土,炎帝和祝融代表火,而黃帝代表土。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後來,關於灶王爺是誰又有了新的版本。

據說有一男子叫張萬倉,從小家境殷實,他娶了個賢妻郭丁香,卻又被一個煙花女子王海堂迷得神魂顛倒。

張萬倉苦思之下,藉口妻子郭丁香不能生育,就拋棄了她,另娶王海裳為妻。郭丁香自殺不成,被一個樵夫救下,兩人結為夫婦,並很爭氣地生了兒女。

因為整日花天酒地,不務正業,張萬倉家道敗落,只好沿街乞討。

一天,他乞討到前妻門口,一看是前妻,郭丁香也是百感交集,但她本性善良,就煮了一碗龍鬚麵給張萬倉,順便夾了一根自己的頭髮,意思是結髮一場,一碗麵湯。

張萬倉頓時羞愧難當,一頭撞入灶門而死。後人感念他尚有羞恥之心,又是死在灶下,於是就讓他看守灶門,主管飲食之事。後來就演化為高深莫測的灶神老爺。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到了清代,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灶王爺——趙子龍。

為什麼把趙子龍當成灶王爺呢,因為趙子龍是個行軍打仗的軍人,一個姓趙的軍人,自然可以簡稱為趙軍,趙軍和灶君何其相近,自然就是灶王了。可憐常勝將軍因為姓趙變成了灶王爺。

//

祭祀灶王爺的傳統

//

不過,祭灶是古已有之的習俗,而小年卻是後起的。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漢代已經有過小年的習俗了,此時小年叫“小歲”。漢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記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在小歲之日,人們要特別向師長進酒,體現尊長尊師的美德。

到了宋代,才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小年”。宋代周密《武林舊事》也說:“禁中以臘月二十四日為小節夜,三十日為大節日。”

也就是說,臘月二十四晚上是小年夜,臘月三十為大年夜,如今我們說的大年三十,大概就是由此而來。這裡的“禁中”,指的是帝王宮所,可見過小年是從上而下流行的官方性質的節日。

不過,到了雍正時期,皇帝在臘月二十三進行臘祭的時候,也順帶祭祀灶神。於是乎,上行下效,民間一些官紳也開始在臘月二十三祭灶,導致二十三、二十四並存的局面。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

潮汕民間“神上天”習俗

//

在潮汕地區,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神上天”之日,下界諸神要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善惡諸事。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一些祭祀活動。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神上天”這一日,各家各戶都會祭拜灶神。在潮汕地區,這位灶神叫“申面公”,正確的神名是司命帝君,簡稱司命公。《風俗通義》中記載所祀小神就有司命這位帝君,他主管和生命有關的事物。《管子。囿蓄》說:“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屈原《楚辭》稱司命帝君主災咎、主壽。

在潮汕民間,傳說司命公與各家關係密切,他了解各家全年大事。每個人做了什麼好事、什麼壞事,到了“神上天”這一天,他就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彙報,有什麼說什麼,毫不隱瞞。昔時有的人做了虧心事,生怕司命公直奏玉皇大帝,怪罪下來,擔當不起。於是,便想在司命公上天之前,先用供品祭祀一番,把司命公的嘴堵住,以免他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因而潮汕民間有“司命公直奏”的俗語。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舊時,婦女們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這天,天一亮就須起床,先要把鍋鼎拿到屋外巷頭清除煙漬,俗稱“耙鼎”。從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戶就開始清理室內衛生,這一天起,要等到新年正月初四“神落天”後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驚動司命公。婦女們還要把老年貼的各種“老爺”(潮汕人對神靈的稱呼)神符撕下來,把香枝取下來,恭恭敬敬地盛好拿到村旁堆在一起,意思是如果玉皇大帝不信司命公的話,再派人巡視時,看到人間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內打掃得乾乾淨淨,又虔誠地禱求玉皇大帝賜福賜壽,不會再有謊言。玉皇大帝就會更加信任司命公,把為百姓消災咎、添福壽、增五穀、飼大豬諸事交由司命公管理。

潮汕人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這一天,不只祭拜司命公,而是諸神並祀。乾隆版《澄海縣誌》記載:相傳是日諸神朝天,各具香燭酒饌,印紙馬轎焚送之。至來年正月四日復具茶果迎之。乾隆版《南澳縣誌》也說:……凡神廟及人家各備儀供養,並印幡幢、輿馬、儀從於楮上,焚而送之,謂之“送神”。在“送神”的祭品中,一定會有甜糯米餈(俗稱“膠羅餈”,類似北方年糕,即“落湯錢”)、紙馬紙鶴、燈芯草和一紙“奏疏”。甜糯米餈吃後粘口,專門供“老爺”吃,一來是甜品,吃得甜絲絲,二來粘口,說話不清楚,不讓“老爺”將人間事說得太白了,以免受懲罰而遭災。這是一種古俗,在《淮南子》逸篇《萬畢術》中就已有記載:“十二月廿三日,家家戶戶具酒果飴糖,送灶神上天。置芻豆於灶前,以秣神馬。其置飴糖,俗意為塞滿口,使之上天不得多言。”紙馬紙鶴是送灶神夫婦的坐騎,讓灶公婆夫妻倆乘上天馬,直奔天宮,減少勞累。燈芯草大約是餵馬的草料。奏疏實際上是祈求神明保佑的禱祝文,文後要署上全家人的名字。常見的祭品還有豬肉(或豬頭、豬腿)、魚(草魚、鱗魚、魷魚)、水果(柑、桔、蕉、梨、柑欖、蘋果)、麵食(乾麵條、麵餅、麵包、煎餅、餅乾)、各種粿類、糕點、糖果、白糖、茶葉、香菸、各種齋菜、蛋、酒等。祀拜時,人們先是燒三炷清香,然後跪下,口裡唸唸有詞,祈求“老爺”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賺大錢。燒香完畢,就讓“老爺”攜帶這些禮品上天。

在潮汕地區,送神上天的日子幾乎都是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但在南澳的章姓氏族,送神上天之日卻是在農曆十二月廿三日。傳說他們的祖先在廿三日“筅囤”洗塵時,不慎把神龕的神像掃落便桶裡,當天索性把所有神像全部洗淨送上供桌,同時辦好供品祭拜,提前一天送神上天,以後一直沿傳至今。

//

小年還有這些習俗

//

祭灶王、掃塵土

剪窗花、貼春聯

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隨著時代變遷

迷信的色彩漸漸褪去

留下的

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願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南“撣塵”、北“掃房”

送走灶王爺後

人們開始各種清掃、洗涮

拔除不祥,辭舊迎新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剪窗花、貼春聯

家家戶戶把新桃換舊符

圖形精緻、寓意美滿

濃濃的年味藏在紅彤彤的紙片間

這是人們對生活寄予最好的祝福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小年已到,大年也不遠了。處處洋溢著新春的氣息,希望我們都能新年新氣象。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

為生活奔波

忙碌了一整年的你

是否已踏上回家的旅途

等待與親人團聚

今日神上天!拜了多年的灶神,你聽過他的傳說嗎?

年關將至

漂泊的遊子是時候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