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6G研發先行一步!比5G多了什麼?

本文源自:觀網財經

隨著5G進入規模商用階段,中國廠商開始在“6G”相關的領域進行技術預研。

11月15日,由中國IMT-2030(6G)推進組和中國通訊學會聯合主辦的2022全球6G發展大會在上海開幕,本次大會主要聚焦6G願景需求和關鍵技術的釋出,並開始面向全球徵集6G關鍵技術。

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在大會上表示,IMT-2030(6G)推進組自2019年成立後,一直推進需求、技術、標準及國際合作等各項工作,先後釋出了《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6G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等系列白皮書,並啟動6G技術試驗。

推進組研究認為,6G將成為連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樑,滿足從人的連線,到物的連線,再到智慧體的隨時隨地按需接入網路的需求。

在應用場景方面,未來6G將主要應用於沉浸式雲XR、全息通訊、感官互聯、智慧互動、通訊感知、普惠智慧、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八大場景。全域覆蓋業務藉助6G所構建的全球無縫覆蓋的空天地一體化網路,全球再無任何行動通訊覆蓋盲點。

IMT-2030(6G)推進組組長、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目前,6G推進組成員單位超過80家,覆蓋了運營商、裝置商、晶片、終端、網際網路、IT等各領域的重點企業以及高校及科研機構等,6G推進組將持續對全球開放。

相比5G,6G是什麼?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大會上表示,相比5G發展初期便具備較豐富的技術積累,當前6G理論儲備有待加強,需要在新材料技術及應用、毫米波傳播理論、寬頻星地通訊、網路行為建模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

針對6G發展,鄔院士提出五點建議,一是6G應用應堅持服務剛需為本,將工業網際網路作為主要場景;二是找準人工智慧在6G應用中的突破口,重點提升無線通道與網路及運維等效能;三是最佳化頻譜利用,為不同業務應用提供不同頻段選擇;四是簡化終端複雜度,最佳化配置計算及儲存能力;五是強化資料面功能,推動核心網實現簡約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展望了6G技術條件下“空間網際網路和商業航天”的結合,王院士認為,6G技術的推進將會催生出空間網際網路概念,而這有望構建形成全新的網際網路生態,重塑世界航天工業的模式。

6G六大能力支柱

華為無線CTO童文博士則指出,6G不是5G能力的簡單升級,也不僅限於提供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還要具備“後通訊”、“後連線”的新特徵。6G的構建需要6大支柱能力,即原生智慧、網路感知、極致連線、碳中和、原生可信以及星地融合。

在5G三大應用場景高頻寬、低時延、廣連線的基礎上,6G會引入“智慧”和“感知”兩大新的應用場景。

童文博士認為,6G不再只是一個萬物互聯的平臺,而是一個通算一體、通感一體的智慧平臺,千行萬業都將透過這個平臺提供的智慧服務、智慧應用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智慧和感知這兩大新元素的引入,將大大增強並擴充套件5G三大場景的連線能力。6G還將引入星地通訊一體化,而6G感知也將成為AI應用的大資料來源泉。

童文博士表示,6G本質上是一個支撐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無縫連線的智慧樞紐,它將為人類帶來一個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緊密交融的未來。

以此來看,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是融為一體的連續體: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6G就是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感知;從數字世界到物理世界,6G就是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操控的神經系統。未來的數字世界不僅僅是數字孿生,更是一個人工智慧的元宇宙,而6G正是這個元宇宙的堅實底座。

概念中的6G,技術先行

對6G的探索也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及概念層面,華為以及中興等裝置廠商也已經開始了相關技術的驗證工作。

華為方面向觀察者網表示,6G將提供通用、高效能的無線連線和極致體驗,在速度上可實現Tbps級的峰值速率,6G將實現每秒萬兆到千萬兆位元的使用者體驗速率,亞毫秒的時延,10倍於5G的連線密度,釐米級定位精度,毫米級成像精度,以及差錯可控的端到端系統可靠性,在未來能實現各種以人為中心的沉浸式業務以及各類垂直行業的全數字化轉型和生產力升級。

在無線通訊方面,毫米波在E-band頻段中有高達10GHz的連續可用頻譜(66~76GHz),在中短距離移動環境下提供沉浸式極致使用者體驗。此外,亞太赫茲到太赫茲頻段也成為6G研究的熱點頻段,毫米波、太赫茲除了在提供極致速率通訊的同時,也是高效能無線感知的最佳頻譜,並以此成為6G終端和邊緣站點通感一體應用的主力頻段。

此外,華為6G研究團隊還在通訊感知一體化、星地融合以及可重構混合RIS架構等三個新維度上的關鍵技術取得了階段性驗證結果,這些新的空口技術正逐步從理論走向實現。

就在今年6月,華為在成都6G實驗場所完成了6G E-band V2X外場測試,測試場景將車載攝像頭、感測器獲取的資料透過上行通道傳至基站,而云端使用超大算力完成多車協同排程等決策後,透過下行通道將決策資訊發回車輛,車輛根據決策資訊完成相應的駕駛動作。

整個測試場景實現了上行2。2Gbps、下行360Mbps的微秒級時延穩定傳輸,充分驗證了E-band頻段下雲基自動駕駛等高吞吐、高可靠、低時延場景的可行性。

中興通訊也參與了6G關鍵技術概念樣機測試。

中興向觀察者網表示,此次測試包括6G分散式自治網路及數字孿生網路概念樣機、6G算力網路關鍵技術概念樣機、6G太赫茲關鍵技術概念樣機、6G通訊感知一體化關鍵技術概念樣機、6G智慧超表面技術關鍵技術概念樣機等。

其中在6G分散式自治網路及數字孿生網路概念樣機試驗中,中興意圖網路樣機接入了網路規劃場景驗證系統,完成了語音和文字的意圖採集、轉換和驅動規劃樣機執行業務的全流程驗證。

中興方面也表示,公司將在2023年持續推進6G關鍵技術研究,並加快相關技術的驗證與試驗。

中國6G將處於全球第一梯隊

中國通訊行業已經走過了“1G空白、2G落後、3G跟隨、4G並行、5G領先”的路程,這為我們現如今6G技術的探索提供了極大的支撐。

當前,我國5G建設已經全球領先,已累計建成5G基站超81。9萬個,佔全球比例約為70%;5G手機終端使用者連線數達2。8億,佔全球比例超過80%。

此外,目前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6G專利技術,近期專業調研機構MRFR也公佈了6G領域的重要資料,全球有超過50%的申請專利來自中國,並且有九成都是核心的技術,未來中國6G將處於全球第一梯隊。

尤其是5G在ToB領域的探索,更為6G在場景化應用上拓展了空間。比如在油氣、製造、交通等領域,全球多個市場已湧現出由5G驅動的to B新應用,不少企業甚至在尚未掌握5G技術時就已經進行了對應的佈局。

三大運營商三季度披露的財報資料亦顯示,5G to B已成為運營商收入增長最快的業務領域,將運營戰略重點轉向to B也成為全球電信運營商在5G上的共同實踐發力點。

而這一方向與前文所提及的6G八大場景沉浸式雲XR、全息通訊等能進行有效的融合。

另外,雖然普通消費者目前對於5G技術在C端市場的應用感知並不明顯,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以5G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領域已經實現了“物超人”。

工信部於10月末釋出的2022年前三季度通訊業經濟執行情況顯示,截至9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使用者17。45億戶,比上年末淨增3。5億戶;已超行動電話使用者數6586萬戶,佔移動網終端連線數的比重已達51%。

而中國通訊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則表示,目前普遍認為6G通訊能力將是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發展是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數字孿生”,因此6G的終端數將十數倍於使用者的手機數。

IMT-2030(6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預計6G真正商用會到2030年左右,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6G會和5G、4G處於一種共存的狀態,是多種技術並存發展,6G技術的研發啟動並不會對5G發展產生太多的影響。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