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N型電池開啟量產元年,下一代光伏技術正式下場PK

TOPCon已經率先邁入產業化道路,今年底電池產能達77 GW,同比增幅近七倍。

N型電池開啟量產元年,下一代光伏技術正式下場PK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統領光伏江湖約五年後,PERC電池的效率提升達到瓶頸,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

在它身後,下一代光伏技術逐漸崛起。目前看,最有望成為下一代技術統領者的是N型高效電池。

2021年,N型電池技術被頻繁提及,但更多停留在實驗室效率層面。2022年,它走出了實驗室,開啟了量產元年,電池效率有了更大的提升。

今年11月,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矽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達26。81%,創造了目前全球矽基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高紀錄。

一直以來,技術迭代是推動光伏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其動力主要來自於降低度電成本。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資料,2021年電池片佔元件成本比重為50。1%。在2022年產業鏈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光伏企業擁有更強的驅動力在電池技術上降本增效。

當光伏行業進入新的技術轉型關鍵期,企業們神經緊繃,絲毫不敢輕視對新技術的佈局。據《證券時報》報道,國內電池N型產能規劃已超640 GW。這約是去年中國光伏電池在產產能的1。83倍。

N型電池啟幕

光伏技術路線主要包括晶矽、薄膜等。當下主流的技術路線為晶矽。根據矽片環節長晶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兩大門派;根據電池中的矽片摻雜工藝差異,晶矽電池則可為P型電池和N型電池。

P型電池主要指BSF電池和PERC電池。“2014-2015年前,光伏電池技術以BSF為主,無論是單晶或多晶電池,背面均用鋁背場鈍化。當時多晶因較高的價效比,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晶澳科技(002459。SZ)產品技術部總監湯坤向介面新聞介紹。

2015年後,PERC電池發展起來。PERC電池的背面不只是鋁背場鈍化,同時主要採用了氧化鋁加氮化矽的鈍化方式,有效避免了此前的一些技術缺陷。

2015年開始,國家能源局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加速了PERC電池的產業化量產。

“自此,憑藉單晶在轉換效率和生產成本等方面的優勢,PERC電池成為實現系統度電成本快速下降最有效的技術。”湯坤錶示,此後兩年,整個市場逐步轉向PERC技術。截至2021年,PERC電池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比例超過約85%。

一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介面新聞稱,目前PERC電池不至於落伍,但預估最多三年左右,將很難與更高效電池競爭。隨著N型電池的迭代,業內在P型電池上投入的精力也更少,不利於支撐其長遠發展。

今年7月,天合光能(688599。SH)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宣佈,其自主研發的210 mm×210 mm高效PERC電池最高效率達24。5%,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據介面新聞了解,這已近乎是P型電池效率的極限。

相較之下,N型電池具有諸多優點,包括轉換效率高、雙面率高、溫度係數低、無光衰、弱光效應好、載流子壽命更長等。

N型電池技術可細分為異質結(HJT)、TOPCon、IBC等技術型別,目前,國內光伏電池製造商多選擇TOPCon或異質結技術追求量產。

N型TOPCon電池的理論效率可達28。7%,異質結電池理論效率可達27。5%。

今年N型電池產能快速擴張。以TOPCon電池為例,據SMM統計,2022年底該電池產能達77。4 GW,同比增幅近七倍,主要分別在江蘇、安徽、浙江,分別佔比42。76%、31。01%、19。38%。

隨著量產產線的投產,N型電池在2022年具備了價效比。

普樂新能源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歐文凱曾對介面新聞稱,目前P型PERC電池生產成本約0。7-0。9元/W,預計N型電池將在三年內實現“本壘打”,即量產轉換效率達24。5%以上、生產成本低於PERC電池。

TOPCon暫時領先

作為N型電池的細分技術, TOPCon陣營在今年率先開啟大規模量產。沐邦高科(603398。SH)、皇氏集團(002329。SZ)等多家跨界公司入局光伏電池製造時,也紛紛選擇了TOPCon技術路線。

TOPCon電池全名為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2013年由德國Frauhofer研究所提出。2015年,Frauhofer研究所研發出效率25。1%的新一代TOPCon電池。

目前國內光伏廠商中,佈局了TOPCon電池技術的包括晶科能源(688223。SH)、中來股份(300393。SZ)、隆基綠能(601012。SH)、鈞達股份(002865。SZ)、晶澳科技等。

中信證券認為,TOPCon是目前產業化較快的新技術路線選擇。

一方面,TOPCon電池28。7%的理論效率遠超P型電池,目前量產及最高效率已分別超24。5%和25%,且擁有低衰減、高雙面率等優點,在終端電站的發電增益效果明顯。

另一方面,TOPCon與現有PERC產線相容,單GW改造成本在0。5億元左右。在大規模PERC產線裝置資產折舊計提的壓力下,龍頭企業採用TOPCon技術,透過升級改造拉長裝置使用週期,在提效降本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

據SMM預計,2023年底,TOPCon電池產能將達305。9 GW,其中年新增產能將達228。5 GW,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浙江以及山西。

在各家公司爭先量產TOPCon電池的階段,晶科能源因出手較早搶佔了先機。目前,該公司一期16 GW的TOPCon電池產能已建成滿產,二期產能陸續投產中,包括合肥二期8 GW、尖山二期11 GW。

晶科能源今年TOPCon電池和元件的業務量,將約佔其總業務量的四分之一,計劃明年佔比將達50%以上。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此前在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會堅持N型TOPCon技術的發展,直至完成理論極限。未來會考慮TOPCon疊加鈣鈦礦技術的研發,這種模式可以將電池理論效率推升至35%以上。

湯坤稱,未來2-3年內,晶澳科技也將以TOPCon電池技術為主要努力方向。

他表示,相較於PERC電池,TOPCon電池的非矽成本仍偏高一些,但其提效降本手段較為明確,一是如何把正反表面鈍化做的更高且節省成本,二是可以使用SE或細柵疊加工藝,短期內非矽成本有望和PERC持平。

“TOPCon的各技術路線博弈越來越清晰,產品產能將逐步釋放。”隆基綠能集中式業務中心高階經理方剛也對介面新聞稱,預計2023年下半年會繼續擴大產品影響力,加入白熱化產品競爭序列中,全年出貨佔比將達25%上下。

技術博弈仍激烈

TOPCon能夠快速量產,很大程度是因為其成本佔據優勢,但這並不代表異質結技術路線就此失去競爭力。

“異質結有三方面優勢。一是提效降本的路線同樣清晰,多家公司都在研究製備,只是不確定產業化能否走通以及何時走通,這取決於技術進步情況。二是資本市場比較看好,願意提供資金支援;三是異質結和鈣鈦礦疊加更為合適,也更有潛力,所以該技術有發展存在的道理。”湯坤稱。

目前國內廠商中,多數光伏企業同時對異質結技術有所儲備。諸如寶馨科技(002514。SZ)、乾景園林(603778。SH)等跨界企業,也押注了該技術。

solarzoom光伏太陽能網預計,2022年隆基綠能、愛康科技(002610。SZ)、東方日升(300118。SZ)、明陽智慧(601615。SH)等企業在建或待建異質結產能約28 GW。

12月24日,東方日升宣佈“700Wp+異質結伏曦”元件正式量產,元件效率超22。5%。該公司規劃,伏曦元件電池和元件產能在2023年上半年達5 GW,2023年下半年達15 GW。

方剛認為,未來異質結技術產品會因成本劣勢,被TOPCon和PERC產品壓制。但異質結電池對高溫的不敏感性,讓其在類似中東非等高溫乾燥區域,仍可獲得較大的市場,預計其2023年出貨量排在第三,較多晶矽和薄膜電池元件稍高。

也有觀點認為,若論長期路線發展,異質結技術更優,因為該技術的起步效率更高,如果生產成本、原材料需求問題能得到解決,未來會有很強的競爭力。

除異質結和TOPCon外,還有多種新技術也在發力。

今年11月,行業龍頭隆基綠能推出了基於HPBC電池技術的全新元件Hi-MO 6系列產品。HPBC是P型TOPCon技術以及IBC技術的融合結果,優勢是美觀,可與自然和建築美學相結合,更適合分散式應用場景。

跳出晶矽的限制,

鈣鈦礦作為第三代光伏電池

,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湯坤認為,目前勢頭正盛的N型TOPCon、HJT、IBC等技術,未來將滿足不同的市場和客戶需求共存。雖然TOPCon將成為主流,但不代表它會一統江湖。各企業應在各自選擇的電池技術路線上,不停地去研發和更新。

他指出,在“一強多大”的局面下,未來技術還將相互融合,例如,TOPCon融合BC類技術,形成TBC技術;HJT融合BC類技術,成為HBC技術。

“最終會出現一種結合了幾種電池技術優勢的綜合性技術,屆時才有一統江湖的可能。”湯坤稱。

當前正值站在電池技術變革期,企業對技術路線的選擇變得尤為關鍵。湯坤將電池技術創新視為產業鏈發展的發動機。

“公司都想走對技術路線,未來會不惜在研發、資金、人才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湯坤稱,不同技術的產線,裝置配置、材料類別以及供應鏈完全不同,一旦實施產業化,資金投入更大,因此公司在路線選擇上需要謹慎。

釋出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