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在數實融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

全球數字經濟產業格局正在重塑。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今年以來,全球已有超過850家科技企業實施裁員,共有超過13。7萬員工遭裁撤。其中不乏元宇宙、亞馬遜、推特等世界級頭部企業。

這當然與世界經濟、美國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相關,無論是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美聯儲及多國央行加息、通脹居高不下、能源短缺危機持續,還是各國政府部門更加註重對數字經濟產業的監管,都給相關企業的業務帶來不小影響。但隱藏在這大環境之下的各頭部公司業務結構性問題也不容忽視。在數字技術普及全球的當下,社交媒體等內容部門依靠流量廣告收入的發展模式將走到盡頭,消費電商的利潤也即將觸碰到天花板,業務轉型在即。

那麼數字經濟企業發展模式的下一步是什麼?拋開馬斯克收購推特後的種種花邊新聞,一條鮮明的邏輯主線已清晰地呈現出來——世界範圍內的數實融合的潮流即將到來,類似的跨界整合或將越來越多,數實融合領域的競爭將成為各國科技企業的主戰場。

縱觀網際網路產業化的歷史,中國企業終於有機會站在浪潮之巔。在門戶時代,網站、搜尋等領域,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市場份額,都是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獨領風騷;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雖然中國有微信這樣一個目前擁有12億使用者的平臺,但論及全球化、國際化水平,與Facebook、推特、ins、whatsapp等平臺還有差距;不過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中國可謂群星璀璨,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不斷引領潮流,讓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到了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中國企業仍然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已然有充足的底氣,與全球科技巨頭在全球市場一較高下。

不少人都驚訝於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並以此窺見中國數字經濟企業的實力。中國信通院釋出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的比重為39。8%。這其中就離不開中國數字經濟企業開展數實融合的一系列嘗試所作的貢獻。在政策的引導和規範下,他們在數實融合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不少企業已經被稱為新型實體企業,為中國數字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這些企業在經營中發現,社互動聯網、消費網際網路產業在國內市場已趨於飽和狀態,截至2021年,中國網民人數超過10億人,平均每人每天上網最多約5小時,電商平臺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擺在他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走全球化道路,二是發展產業網際網路,進一步與工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融合。

美國科技巨頭裁員、馬斯克併購推特等事件的發生,說明即便在全球市場,社互動聯網、消費網際網路的紅利也遲早會逐漸消退,數字經濟企業抓緊與實體產業融合將成為其全球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國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進一步將國內的優勢應用到其全球化、國際化的程序中,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提高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

這就需要中國數字經濟企業積極參與到中國對外開放程序中來,特別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共同打造數字“一帶一路”。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無論是實體企業數量,還是其產生的應用場景,都形成了一座豐富的資料礦產。與海外中企合作,既相對容易獲得信任,也建立了一個瞭解當地市場、熟悉當地市場環境的渠道,為今後形成外溢效益,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打好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中企開展海外業務的重點區域,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關係較為友好,雙方信任度較高,可以快速開啟新的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作用,數字經濟企業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為外資企業在華髮展提供助力。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企業,還有歐洲國家的製造業企業,都存在大量的數字化業務轉型需求。中國數字經濟企業可以利用熟悉中國市場的優勢和大量中國市場資料,幫助各國實體企業開拓中國市場,以此夯實雙方關係,從而為雙方在全球市場合作創造機會,在更好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同時,完成對全球市場的業務佈局。

最重要的是,在各國一邊爭取新技術新領域的話語權,一邊又加大數字經濟領域監管的背景下,除了中國政府要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來為中國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企業自身也需要打造經典融合案例,並以此來獲取各國政府的信任和支援。特別是一些國家的低端製造業、旅遊業、礦業、農業等行業,轉型升級需求較大又敏感度較低,這都是中國數字經濟企業賦能的物件。中國企業應該依託於國內市場的經驗,不斷地走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旅遊景點去,為這些企業提供定製化、個性化的賦能方案,打造出一個又一個數字經濟出海融合案例,從而塑造出好口碑和好品牌,以便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