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綠電交易一週年:價格尚未充分反映環境溢價 外企和出口型企業購電積極

全國綠電交易試點開啟已逾週年,一年來,利好資訊不斷,比如,出現了一批踴躍的“超級綠電採購者”,以騰訊、阿里巴巴、萬國資料、秦淮資料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表現尤為突出。

以及近期,北京、山西、重慶、湖南、遼寧等多地釋出相關政策支援綠色電力交易,對於推動綠電市場擴容具有極大促進作用。

11月16日,天津市工信局釋出《關於做好天津市2023年電力市場化交易工作的通知》。其中包含《天津市綠電交易工作方案(2023年修訂版)》,方案明確,綠色電力產品是指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上網電量。

綠電交易一週年:價格尚未充分反映環境溢價 外企和出口型企業購電積極

然而,在取得一系列顯著成績的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據不完全統計,當下在多個試點省份出現了綠電價格低於煤電交易價格現象,綠電的環境屬性尚未得到良好體現。

為何本應體現環境溢價、綠色屬性的綠電反而低於煤電交易價格?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主要是綠電定價機制導致,綠電價格包括電能量價格和綠色環境價格,電能量價格錨定燃煤基準價,煤電真實的市場交易價可以在燃煤基準價上上浮20%,而綠電不可以上浮。煤電雖沒有環境溢價,但是有可靠穩定性價值,所以要有更好的市場機制,把這兩個價值都能體現出來,並在各自的市場中去兌現。

綠電交易一週年:價格尚未充分反映環境溢價 外企和出口型企業購電積極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中國市場分析師魏漢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主要是煤價最近有些偏高,大概是800-1000元每噸,因此煤電市場價就會相應提升。

綠電的環境溢價,即為了補償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體現環境價值,在當前的綠電交易機制下,綠電價格理應普遍比火電更高。

去年,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組織的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啟動會上,交易以雙邊協商為主,成交價格不一,但總體上出現了加價交易。而在國網經營區內,成交價格較中長期交易價格每度電溢價3-5分錢。在南方區域,體現環境價值的綠電交易價格在風電、光伏現有價格的基礎上平均提高了2。7分/千瓦時。

然而,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查閱廣東、浙江、江蘇三省(目前三省長期每月釋出交易資料)的電力交易資料發現,部分時間段綠電價格反而低於實際交易的燃煤電價。為何東部沿海省份出口外貿企業多,綠電需求量大,相比三北地區綠電供應大,供小於求的情況下,綠電價格為何還是低於煤電價格?

比如,根據浙江電力交易中心資料,2022年11月份, 浙江平臺交易總計煤電均價490。46元/兆瓦時,綠電交易價格490。31元/兆瓦時。10月份,浙江平臺交易煤電總計均價492。11元/兆瓦時,煤電月度集中競價(煤電實際市場交易價之一)498。36元/兆瓦時,而綠電交易價格489。99元/兆瓦時。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資料顯示,2022年11月可再生能源(即綠電)電力交易,電能量成交均價506。5釐/千瓦時,環境溢價均價26。7釐/千瓦時。2022年11月煤電集中競爭交易,成交均價554釐/千瓦時。

2022年10月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電能量成交均價496。6釐/千瓦時,環境溢價均價27。5釐/千瓦時,2022年10月煤電集中競爭交易,成交均價554釐/千瓦時。

2022年5月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交易,成交均價514。83釐/千瓦時。2022年5月煤電集中競爭交易,成交均價554釐/千瓦時。

上述可見,

在浙江、廣東部分時段,綠電低於實際交易的煤電價格。

而在大賢科技(從事新能源大資料服務、電力市場服務)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2022年度火電和綠電交易資料中,江蘇省煤電年度交易價466。78元/兆瓦時,綠電年度交易價462。88元/兆瓦時,2022年全年綠電交易價格都低於實際煤電市場價。

對此,魏漢陽表示,

除了上述近期煤價上漲外,還由現行綠電交易機制導致,尚未打通跨省間交易壁壘,綠電供應量存在省區分佈的不平衡。

而一些省份省內綠電的需求量也沒有發展起來,還不能在省內達到供需均衡的狀態,因此未能在市場中完全實現綠電的價值。長遠來看,由於外貿出口因素,特別是在東部沿海企業綠電需求量大的省份,綠電價格應會高於煤電交易價格。

與此同時,地方上綠電政策利好不斷,綠電環境溢價屬性趨於正向顯現。記者梳理發現,日前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市外調入綠色電力規模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

10月8日,山西省釋出《山西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在工業園區推動綠色電力直接供應。

日前,湖南省發改委釋出《湖南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做好碳達峰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積極組織參與全國綠電市場交易,試點推進省內綠電交易。

近日,貴州省提出,加快推動南方區域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發放綠色電力證書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企業形象,全面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發揮大型國有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大型國有企業、跨國公司等消費綠色電力。

2021年9月綠電交易試點啟動後,湧現了多家綠電交易的“積極分子”。

9月,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釋出2022中國企業綠電交易排行榜。

根據榜單,2022年中國企業綠電採購排行依次為太原鋼鐵集團(1100億瓦時)、阿里巴巴集團(860億瓦時)、華晨寶馬(670億瓦時)、鞍山鋼鐵集團(560億瓦時)、騰訊(504億瓦時)。

綠電交易一週年:價格尚未充分反映環境溢價 外企和出口型企業購電積極

綠電交易一週年:價格尚未充分反映環境溢價 外企和出口型企業購電積極

除了頭部翹楚外,將目光返回到中小型綠電購買商身上,他們是由哪些企業構成?交易中有何訴求?

大賢科技副總馮南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購買綠電的企業最多的還是外企和出口型企業。比如,基本大型跨國企業如谷歌高通等都有自己的碳中和計劃,除了自建投資新能源電場外就是購買綠電、綠證(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程式碼的電子證書)。

“現在很多外企不僅要求自己全綠,還要求整個產業鏈都要是綠色的,而且2025年歐洲可能要啟動碳關稅,所以對於出口企業來說透過購買綠電降低排放就很重要”。馮南希說。

一家浙江售電企業高管林深(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當前主要購買方是出口型生產製造類企業,他們對於綠電的需求主要還是在於政策以及行業要求。

安徽國瑞能華電力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程偉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購買方主要是有綠電消納指標的出口商,以及光伏相關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等。目前整體綠電交易量有限,主因在於綠電電量不足和整體普及政策未全面開展,有些規上企業明確要求參與綠電交易,而其餘的主要是售電公司主導,售電公司常規電量缺口不足,用綠電補充交易,然後自主分配給代理企業交易。

談及交易過程,馮南希表示,目前交易也不固定,一般幾個月組織1次,可能尚在市場初期交易量並不大,還不需要像常規中長期電力交易那樣固定每月每旬開展。因為要鼓勵新能源消納,所以採取優先結算方式,月結月清,如果出現交易偏差的話,按最終實際發電量結算。

此外,馮南希對記者指出,目前有些省份尚沒有開放綠電交易,今年初就有河南客戶想要買綠電,但是河南並沒有組織,他們就只能等國網區域統一組織的時候參與。

目前各省的綠電交易基本都是由賣方報價、買方摘牌的模式。馮南希指出,這對於買方其實比較被動,市場初期是買方找不到願意賣的發電廠,而現在賣方增多又要開始找買方,這一年市場變化還是比較大的 。

談及綠電電價,馮南希說,供需雙方對於價格的目標尚有些差距。買方肯定是希望越低越好,而之前瞭解過一些買方企業,能夠承受的溢價就是1分/千瓦時,但是一些發電側集團內部的標杆是5%的溢價,比如正常5角1度的話,就要至少2分5的溢價才會賣。交易價格主要取決於供需形勢,和配額制要求的比例,建議能儘快落實配額制。

林深表示,從當前來講,綠電交易價格普遍高於常規煤電基準價,主要根據各省供求關係決定綠電電價。

程偉預判,未來交易量整體趨勢是增加的,但也要根據綠電價格而定,售電公司還是根據收益來決定消化傳統火電還是綠電。

“未來隨著‘雙碳’程序加快,各行各業會增加對綠電的需求,不僅僅是政策要求,而是轉為實際需求,未來購買綠電的企業會增多”。林深也持同樣看法。

林深還表示,從實際交易經驗看,當前全國整個電力市場中綠電供應量每個省份不一,綠電發電量較大的省份,本地消納比例低,傳輸外省損耗高,綠電發電量小的省份,需求量大,消納比例高,電源供應比較少。

綠電受到越來越多的行業領軍企業、出口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青睞。同時,企業如何認證其環境價值也備受關注。如何推動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形成合力,實現1+1大於2的目標,仍有不少挑戰。

多名企業受訪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期望儘快打通綠證、綠電和碳市場的銜接。

當前,綠電市場與碳市場分別由不同的機構管理,執行相對獨立,綠電交易企業雖然支付了環境溢價,但在碳市場中進行碳排放核算時,綠電仍被看作普通電力算入間接排放,削弱了綠電的環境價值。此外,綠證與超額消納量、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碳量)之間的關係也有待進一步理順。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周景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為做好不同減排機制之間的銜接,綠電、綠證應儘快理清與碳市場以及CCER之間的關係。首先,對購買綠電的企業,在碳市場排放量核算中應將其綠色電力相關碳排放量予以扣減。其次要避免發電企業重複獲得環境補償。可再生能源發電專案既可申請進入綠電市場,也可申請獲得CCER,二者都具有鼓勵減排的效果。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發電企業申請資訊的共享,可再生能源發電專案不應既申請CCER又進入綠電市場。

“綠電市場有助於激勵碳市場難以覆蓋的中小電企減排。碳市場一般只能覆蓋高排放企業,其他未被納入碳市場的中小電企,就要透過開展綠電交易創造環境溢價,來激勵其主動向綠電轉型。同時,目前綠電市場需求偏弱,如果未來在碳市場排放量核算中能其綠色電力相關碳排放量予以扣減,將顯著調動控排企業購買綠電的積極性”。周景彤說。

談及企業如何用好綠證和綠電,周景彤認為,該企業可以先透過綠電交易鎖定較為確定的中長期用電量,對於未來超預期的用電量,可隨時購入相應數量的綠證,合計實現100%綠電覆蓋。

記者注意到,地方層面已經開始有所行動,10月,北京提出要持續推進綠電交易,加強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

遼寧也表示,做好綠色電力交易與綠證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的有效銜接。

此外,跨省交易不足是我國電力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2022年1-9月,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交易量38889。3億千瓦時,其中跨省間交易量為7488。8億千瓦時,佔比僅為19。3%。

周景彤強調,為促進綠電跨省交易,未來首先要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完善包含跨省區電力市場在內的統一市場體系。其次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放開電力使用者、售電公司等市場主體參與跨省區電力市場交易限制,消除省域間的市場壁壘。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