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領讀:渺渺銀河

主播:曉念

本期,“10天陪你讀本書”為您帶來金惟純的作品——《人生只有一件事》。

如果人生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你覺得是什麼呢?是幸福的婚姻、美滿的家庭,還是富足的生活,或者無上的權力?

在本書作者金惟純先生看來,這些答案都不是,他認為,這世界上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1952年,金惟純出生在中國臺灣高雄眷村的一個普通家庭裡,這個家庭的生活並不富裕,全靠母親微薄的收入生活。

17歲時,金惟純考入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此後算是漸漸擺脫了少年困頓的局面。他被李敖譽為“臺灣新聞界大才子”,28歲擔任《中國時報》的主筆;35歲,還創辦了《商業週刊》,歷經7年的經營危機,將公司扭虧為盈,創下商業雜誌發行量超過八卦雜誌這一全球媒體發行記錄。

金惟純的生活似乎變得越來越得意了起來,他的事業順遂,交遊廣闊,家中無事,生活悠閒,他能騎著自己養的大馬馳騁大地,可以駕著滑翔機御風而行,還可以穿著潛水裝和魚群共舞。

可是,他的內心卻漸漸變得空虛了起來,他開始問自己:“生而為人,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帶著這個問題,金惟純遍搜典籍,請教高人,折騰了好幾年,最後終於浮現出一句話:“我是來學怎麼活的!”

在這句話變得不容忽視後,金惟純放下了自己創辦的事業,走上了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

十年間,他嘗試了許多其他的職業,試圖站在不同的角色上來理解生活,做義工、刷馬桶、拖地板、開山種樹、當服務員……這本書,就是他這十年一路走來的“心靈日記”。

接下來的十天,我們將分享金惟純的“心靈日記”,分享他對於“怎麼活”的感悟。

如果你覺得認同,那當然很好,這說明你們在學習怎麼活這條路上,或許可以結伴同行,如果你不認同,也沒有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正式進入這本書的分享吧!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大家一定很好奇,學了十年“怎麼活”,我如今到底活成什麼樣了?

我覺得最能代表我此刻生命狀態的,莫過於下面這則小故事。

一隻小螞蟻在沙漠裡趕路,遇到一位師父,師父問他:“為何匆匆?”

小螞蟻說:“我要去朝聖”。

師父哈哈大笑:“聖城那麼遠,你走得這麼慢,生命又這麼短,怎麼可能到聖城?”

小螞蟻說:“沒關係,只要能死在朝聖的路上,我就無比幸福!”

小螞蟻不知道聖城有多遠、能不能走到、到了以後會怎樣,但它還是堅持要去朝聖,為什麼呢?

我認為答案可能只有一個:

因為它現在已經很幸福,自從走上這條路,就越來越幸福。

這就是此時此刻的我。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如果有人問我,假設人生可以重來,最想回到什麼時候?

以前的我可能會認真考慮是回到二十幾歲還是三十幾歲,而現在的我會斬釘截鐵地回答:

無需重來,此時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時光。

儘管此時此刻的我和過去比起來或許並沒有那麼好,頭髮稀疏許多,體能差了許多,生活和個性上還有不少的毛病,但如今的我更能接受自己,接受別,接受發生的一切。

因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樂於分享和付出,並在其中不斷超越自我,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人生風景,這一切讓我的生命變得有意義,並讓我感到幸福,這是過去所不曾有的。

所以,我才會像朝聖的小螞蟻,篤定地走在這條路上,無怨無悔。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過去我總覺得,外面的人和家裡的人對我的看法不一樣,覺得家裡的人不太瞭解我,他們不知道我有多大能耐,在外面有多受尊重。

但最近我突然想,外面的我和家裡的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外面的我其實不夠真實,也不夠全面,出門在外與人交往,常帶著目的,不是別人有目的,就是自己有目的,只要任何一方有目的,彼此的交往就難免失真。

我還想到,自己有時與人相交,深感心領神會,頗有知音難得的感受,是不是其實只是對方認同我而已?

反過來有些人我講話他聽不懂,是不是其實也只是他不認同我而已?

把認同誤當了解,把不認同視為誤解,因而不斷錯過看清自己的機會,越活越虛假,誤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我小時候覺得父母不瞭解我,上學後覺得老師不瞭解我,上班後覺得老闆不瞭解我,結婚後覺得太太不瞭解我,做父親後覺得孩子不瞭解我……活到一大把年紀,才發現世上最不瞭解我的人,居然是我自己,真是讓我汗顏啊!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曾聽一位大師說,世間只有三件事: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回想過去的自己,活得不怎麼樣,是因為把“當真”和“認真”弄顛倒了,那種活顛倒的樣子,就是拿別人的事和老年的事太當真,面對自己的事卻不認真。

別人的人生要怎麼活,你若認為是自己的事,太當真,結果可能就會因擔心而束縛彼此,或者想掌控而讓人窒息。

而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也是別人的事,不能太當真,在各種關係中,只有我如何對待別人,才是自己的事,是能做主的事。

無論別人活得好不好,無論別人如何對待我,我都接受、尊重、關心、付出,並把關係中的問題當作功課,拿來修正自己,這些才是該認真的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有這樣的體悟後,每發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誰的事;然後對老天的事和別人的事保持幽默,不當真;對自己的事,認真對待,莫放過。

能這樣活,才算沒活顛倒,才算對自己的人生負起了責任。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不過,怎麼樣才算對自己的事認真呢?

認真,就從“承認自己真的是這樣”開始,這就叫作認真,如此而已。

不要以為這件事情很容易,放眼望去,少有人能如實承認真正的自己,這是一門大功課。

聖嚴法師說過八字箴言: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它們清楚地揭示了“認真”的次第。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不面對,怎麼可能接受?不接受,又將如何處理?不處理,哪有什麼放下?

“接受自己”這門功課,我過去一直欠缺,因為前半生一直忙著“證明自己”,沒機會看到自己對自己的不接受,我只是模糊地感覺到,為什麼做事不難,做人那麼難。

後來才慢慢看到,難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因為沒有接受全部的自己,所以和人靠近,就會不自覺人活著地緊繃、不自在,也難怪做人那麼累。

以我的經驗,“接受自己”像是在挖礦,挖了一層還有一層,每一層都有傷痛,都需要勇氣,也都收穫滿滿、萬分值得。

這是一條在世上返璞歸真的道路,這條路的盡頭,站著一個有赤子之心、充滿智慧的人,這個人,就是我們“認真”的樣子。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