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幼師聊幼兒:孩子總是咬手指,手指頭都快破皮了,怎麼辦呢?

昨天的教研會上,一位同事提到一個問題,希望聽聽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她說,她班(大班)有個小朋友,今年春天開學剛轉過來的,總是用嘴巴咬手指,十根手指光禿禿的,都快破皮了,小朋友還是喜歡咬。這位小朋友比較文靜,平常不怎麼愛說話。

小朋友咬手指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像我同事說的這種,就要進行干預了。

幼師聊幼兒:孩子總是咬手指,手指頭都快破皮了,怎麼辦呢?

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是有這些原因:

1、孩子剛換了環境,心理焦慮,緊張,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說不好意思表露。

2、可能她偶爾看到了班裡有其他小朋友咬手指,就去模仿。模仿了以後,覺得好玩,如果家長或者老師一直制止,就會加強這個指令,她會越咬越來勁。

什麼叫加強指令呢?

比如說:我們閉上眼睛,聽我說:“你不要去想象一隻白色的小狗,你千萬不要去想象一隻白色的小狗。”那麼,現在我們腦子裡想象的是什麼?一定是一隻白色的小狗。

如果告訴孩子:你不要咬手指,千萬不要咬,咬手指不好。那麼孩子接收到的指令就是“咬手指”。

幼師聊幼兒:孩子總是咬手指,手指頭都快破皮了,怎麼辦呢?

3、咬手指和吃手一樣,是孩子進行自我安撫的一種方式。一般在嬰兒期,孩子在“口欲期”,會表現很明顯。按說到了大班,不應該這樣啊!

於是,我決定和家長聊一聊。

放學接園時,別的班的老師帶著這個女孩去操場玩了。我便加入了她媽媽和老師的對話當中。

她媽媽聊到這個話題,也是特別無奈。制止她吧?又怕會強化這個行為,不制止吧?又覺得孩子這樣做,做媽媽的總得做點什麼。可是,苦於不知道要做什麼。

這可能就是家長的通病吧?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就是家長的盔甲和軟肋。

幼師聊幼兒:孩子總是咬手指,手指頭都快破皮了,怎麼辦呢?

經過聊天,媽媽說,孩子沒有吃過手,小時候也沒有吃過。我問了她,孩子什麼時候斷奶?怎麼斷的?媽媽說,是一週的時候斷的,當時就直接把孩子丟給奶奶了,因為媽媽要開始上夜班了。

媽媽是護士,爸爸也在外地工作。每隔9天,媽媽就要上一次夜班。找到問題的根源了,其實咬手指就是安全感沒有完全建立,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3歲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候,斷奶太生硬,並且晚上沒有媽媽的陪伴,孩子會覺得無助、害怕。當時小小年紀不會說呀!就採取其他的安撫自己的辦法:

吃手指、吐舌頭、抓耳朵、扯頭髮、使勁敲擊、依賴安撫巾、過分依戀媽媽、摸媽媽的奶……

幼師聊幼兒:孩子總是咬手指,手指頭都快破皮了,怎麼辦呢?

這些自我安慰的方式,我們是不是在小嬰兒身上經常見到?3週歲前,我們要做的是,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建立依戀、信任、安全的關係。

3週歲之後,還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要彌補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多陪伴孩子。工作固然很忙,但是我們強調的是高效陪伴。

陪伴孩子不是她在玩玩具或者看電視,我在玩手機。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做遊戲,一起做手工,一起搭積木,一起讀繪本。我們就像是朋友一樣,是合作共贏、相互促進的關係。

每種行為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時,從孩子的身邊找原因,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

“一起考教師”旗下的“”不僅為您提供最新的教育資訊,分享有價值的教育理念,更願意成為教師心靈的休憩地,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