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每到寒假,就是孩子們追著父母要手機玩的時候。

一位朋友抱怨說:“前幾天帶孩子回孃家,坐下沒幾分鐘,孩子就在一旁蠢蠢欲動,想從我的口袋裡掏出手機玩。

如果不給他,他就在旁邊哼哼唧唧。有時候我忙起來,沒時間看他,他立馬拿著手機躲在角落裡玩了起來。”

這樣的場景,很多家庭幾乎天天都在上演。

有的孩子會纏著大人問:“我能玩一下手機嗎?”

有的小孩則會過激地爭取自己的“權力” :“我都放假了,我玩會手機怎麼了!”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的不同反應會招致不同的結果。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第一種家長:無法信任孩子的自覺性,直接了當地拒絕。

這類家長知道,孩子口中的 “玩一會”,不知不覺會變成了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都會捧著手機玩。

最後,面對大人的提醒,孩子盯著螢幕,連忙點頭應著,頭都不抬。

這是最令人憂心的情況。

所以,在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上,這類家長表現驚慌並且十分苛刻:

“你不看看你的期末成績,你還意思玩遊戲?”

“這個寒假你都休想再碰手機!”

或者乾脆把網線拔了,將手機、平板藏起來。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遺憾的是,這種做法的有效時間太短,父母容易陷入與孩子的拉鋸戰中。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禁果效應”——是指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我們越是明令禁止,越是會增加孩子對手機的渴望,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玩不到手機與父母產生更激烈的衝突,最後反而表現得像父母擔心的那般:

對手機上癮。哪怕是揹著你也要偷偷玩。

不僅如此,孩子的內心時常充斥著對父母的牴觸和不滿,漸漸疏遠我們。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第二種家長,捨不得拒絕孩子,甩手不管

你是一名常常有愧疚感的爸爸或媽媽嗎?

舉個例子:

因為孩子想玩遊戲,你非常嚴厲地指責並拒絕了他。

事後,你又覺得假期裡,玩一會無傷大雅,於是你開始自我批評,認為自己傷了孩子的心,反思自己脾氣太差。

緊接著,你又會想辦法補償孩子,甚至第二天主動讓孩子玩了很久手機。

父母過度內疚容易引發的第一種行為,是很難拒絕孩子,打破養育的原則,不得不對孩子讓步。

不自覺地放棄管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很難對孩子說一聲“不”。

不知不覺就變成最怕“傷”孩子心的爸爸或媽媽。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的確,任何被拒絕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感到失望、傷心或憤怒,甚至委屈到落淚。

但這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學會處理被拒絕的失望情緒。

曾經記得有位媽媽說:“我在孩子的心裡就是壞人,因為我總是管著他,反觀孩子的爸爸和爺爺奶奶,從來都是有求必應。”

其實,想要教育好孩子,我們都需要經歷這樣做“壞人”的時刻。

孩子遠比你想象中要明事理得多,他們之所以對你的拒絕有過激的反應,是因為家長常常只有一句冷酷的“不可以”,沒有對他感受的共情,沒有任何有理有據的解釋,孩子才會不服你。

有時,只需要一個合理解釋,孩子就可以釋懷。

只要我們足夠冷靜和堅定,就無須為拒絕孩子而感到愧疚。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第三種家長:做鎮定的家長,為孩子設定邊界

在前兩者之間, 我們可以選擇做“鎮定、溫和而堅定”的家長。

我們必須明白,網際網路時代,社交媒體是孩子世界的一部分,是社交的工具,也是他們看世界的視窗之一。

我們需要警惕的,從來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孩子對電子裝置的過度沉迷,我們既不能想方設法地避免孩子接觸手機,也不能放任他陷入其中。

最科學的方法是,設定邊界,與孩子之間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平時多花時間瞭解孩子在社交網路平臺是如何互動的,一起討論如何利用好手機這個工具,讓孩子做到既能夠“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給大家兩點建議:

第一,約法三章,和孩子討論手機的使用規則

關於手機這個問題,父母要做的不是管他,而是學著“管理”他。

管與管理的區別是,前者是居高臨下的控制、干涉和要求;後者則是用孩子也認同的規則來管理孩子。

這份規則不是用來桎梏孩子的,而是讓孩子在邊界之內,擁有尊重與自由。

所以,寒假期間,與其天天指責孩子玩手機,不如你們共同協商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以及使用規則。

比如:

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分段管理,每次不超過30分鐘;

吃飯、睡覺、走路不能使用手機;

寫作業時,手機不要放在旁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短影片的內容家長要注意甄別,尤其在孩子使用手機的早期,父母要幫助孩子篩選內容,常用的APP設定青少年模式,或者乾脆不下載此類app。

畢竟短影片平臺的內容是不可控的,如果是科普、教育等優質內容,影響不大,但如果是低質內容,不僅容易形成資訊繭房,還會不知不覺地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我們儘量引導孩子看看高分電影、紀錄片等優質內容,不僅能拓寬眼界,還能培養孩子的耐心。

第二, 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假期想玩手機,是因為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沒有發現比手機更有趣的事情,現實體驗感很弱。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平時要幫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比如運動、閱讀,鼓勵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性遊戲,或是帶著孩子去逛逛公園、博物館等等。

當孩子問出了那句:“媽媽,我能玩一會手機嗎?”,鎮定的父母,會放下手中的事情對孩子說:

“你是覺得無聊了嗎?”

“媽媽陪你玩一會好不好。”

瞬間,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得到了關注,也有了除手機之外的選擇。

我們在預防孩子對手機上癮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增加生活中實踐活動,給他一些替代手機的選擇,感受到真實生活的種種樂趣。

春節臨近,我們也可以選擇去陪孩子度過一個有儀式感的春節。

當孩子這樣問,你的回答至關重要

從年前的準備到年後的拜年,儘量找機會讓孩子參與進來。

比如年前,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生,掃塵,準備年貨時也帶上孩子,還可以讓他跟著大人一起裝飾家裡,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掛中國結……

這些小事,都能讓孩子的生活儘可能充實些。

孩子的童年,如果被父母用心地陪伴著,手機自然退居其次。

因為在現實世界,孩子很快樂,很充實,他們也就沒那麼容易被虛假的世界吸引。

釋出於: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