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年·東營味|春節習俗知多少

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春節,是中華民族隆重的傳統佳節,幾千年來,人們對春節都十分重視,慶祝活動熱烈、有趣,並有許多的講究和習俗,各地之間的春節風俗也不盡相同。那麼,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越來越濃,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些民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我國傳統春節習俗都有哪些講究呢?

臘月二十三 灶王爺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相傳灶王爺每年這天要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善惡,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所以家家戶戶供上灶糖,讓灶王爺為自家多說些好話。

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按民間說法,“塵”與“陳”諧音,掃塵即“除舊佈新”,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室內庭院等。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豆腐的諧音為“都富”,寓意來年生活富足。因此,豆腐是過年時節的必備食品。按照老例過年的人這時也開始炸丸子、炸豆腐。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二十六,燉大肉”“二十六割年肉”。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殺豬、割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年節時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臘月二十七 宰雞趕大集

民謠中有“二十七,殺公雞”的說法,“雞”諧音“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春節的宴席上必定有雞。這時也是集市最興旺的時候,人們採辦各種年貨,買年畫、買鞭炮、買新衣新帽,買新筷子,添置新的鍋碗瓢盆等。

臘月二十八 發麵貼窗花

民謠有“二十八,把面發”的說法,是說臘月二十八這天各家各戶都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膠東過年蒸餑餑是家庭巧婦們各展身手的時候,各種形狀的花餑餑都包含著美好的寓意。

各種喜慶吉祥的窗花纖巧精美,風格不同,但都以祥瑞為主調。

臘月二十九 請祖上大供

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是三天。這天除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活動“上墳請祖”。有年謠說“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 大年夜守歲

除夕之夜,閤家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主要吃年夜飯和包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此外,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招財進寶的含義。煮餃子時故意留幾個在箅簾上不煮,叫“壓箅子”,以示年年有餘。

正月初一 新正大拜年

正月初一,稱為元日,為新歲之首。早起要放開門爆竹,寓意竹報平安,人們互相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意為壓住邪祟。敬拜天地神明,為新一年祈福。

這一天為雞日。民間有“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的說法,據說來自《東方朔·佔書》,即初一到初六,每天對應一種動物。

正月初二 金犬報新春

大多數地方在初二晚上送神,就是將“請”回來過年的神靈送走。有些地區親朋好友在這一天開始互相走動,叫出“正月門兒”。一般是初二看姥姥、舅舅。這一天為“狗日”,有“金犬報新春”的說法。

正月初三 女兒回孃家

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這一天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回孃家的女兒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

正月初四 三羊開泰日

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常說的“三羊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 破五接財神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這一天又俗稱“破五”。

正月初六 千家送窮日

正月初六是“馬日”,寓意“馬到成功”。人們在這一天可以開始出門做生意了。開門迎客自然要掃除垃圾,接著“送窮”。“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正月初七 人日祈長壽

正月初七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是古老的漢族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創造萬物的時候,先造的六畜,於第七天創造出了人。在這天有吃麵條的習俗。

正月初八 穀日惜糧食

“七人八谷”,初八也就是穀日,又叫順星節。傳說中這天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星最多,人們會製作小燈燃而祭之,也稱“祭星”“接星”。如果這一天天氣晴朗,那說明今年的稻穀收成很好。

正月初九 玉皇天誕日

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正月初十 感恩祭石神

正月初十,稱為石頭節,又叫“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會傷了莊稼,體現了農耕社會的特徵。

正月十一 岳父請子婿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在這一天宴請子婿。相傳是因為初九舉行祭典時的食物一直吃不完,所以在正月十一這天用來請子婿吃飯,孃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費。“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

正月十二 十二搭燈棚

意思是元宵節將近,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做花燈以及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 十三初上燈

正月十三被稱為“燈頭生日”。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過去的燈節一般為三天,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沿海漁民有“祭海”的習俗,過“漁燈節”。

正月十四 趣味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燈謎是中國特有的文字遊戲,最早由謎語發展而來,將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人們把燈謎寫成詩的形式,貼在燈上,掛在大街兩旁,任由人猜,當時名為“燈謎”。猜燈謎是花燈的一種副產品,鬥智助興,增加節日氣氛。

正月十五 元宵節觀燈

元宵節,民間習慣稱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元夜”“元夕”。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因此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民間對元宵節格外重視,有“元宵大似年”的說法。元宵節的習俗以賞燈為主,因而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燈節”。這天晚上,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記者 李萍)

釋出於: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