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年味兒

仍未遠去,轉眼就到

正月十五

了。

眾所周知,漢族同胞在這一天過“元宵節”,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那麼少數民族同胞在這一天做什麼呢?

其實,不少少數民族也和漢族一樣——“

正月十五鬧元宵

”。

天津社科院的王來華教授認為,除漢族外,滿族、朝鮮族、畲族、布依族等

16個民族

也過元宵節。他介紹說,這些民族的元宵習俗,雖然大多承自漢族,但同時也蘊含著

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不過,還有一些民族,正月十五雖然不“鬧元宵”,但也有

極其獨特的文化活動

,如彝族、傣族等。

今天我將著重為大家介紹農曆正月十五這天,

滿族、朝鮮族、畲族、布依族、彝族和傣族

的文化習俗。

滿族

滿族入關之後,大批滿人移居關內,滿漢長期雜居。受漢族影響,滿族也逐漸

吸納了漢文化的節日習俗

,漢族傳統節日如春節、中元節等也逐漸發展為滿族節日。

正月十五這天,滿族人稱“

中元節

”,或稱“

元宵節

”。作為過年的最後一天,滿族上元節十分熱鬧。各家各戶

掛彩燈、吃元宵

。頗具特色的是,滿族的燈籠掛在院內的

索羅杆

上,其上配有

松柏樹枝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瀋陽故宮清寧宮前的索羅杆

在聚居點的公共場所,滿族會在這一天舉行

舞龍、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

等豐富活動。滿族的高蹺十分特別,名為“

上打傢什高蹺

”。它的表演難度較大,歌唱奏樂均在高蹺上進行,內容多涉及滿族早期

開荒狩獵的生產生活

,風格粗獷熱烈,十分熱鬧。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朝鮮族

受歷史上與漢族長期密切

人文交流

的影響,朝鮮族的節日

基本上與漢族相同

。和漢族一樣,朝鮮族視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等為一年的

主要節日

。雖然節日與漢族相似,但朝鮮族的

節日習俗

保留了較多自身特色

與滿族和古代漢族一樣,朝鮮族也把

正月十五

這天稱作“

上元節

”。據說,過上元節的傳統

自新羅時代始

。正月十五這個

月圓之日

,是朝鮮族

抵禦災害厄運的

祭日。這一天的活動很熱鬧豐富,人們

喝明耳酒、吃藥飯、踏橋

等。

在正月十五清晨,朝鮮族家庭裡每人飲一杯清酒或者白酒,這就是“

明耳酒

”。據說明耳酒不僅有“

明耳

”的功效,也會讓人在一年中多聽到

好訊息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藥飯是一種節日特色食品(又名藥食或藥飯、蜂蜜飯或蜜飯),由糯米和大棗、栗子、松籽、香油、蜂蜜、醬油等食材混合蒸熟而成。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踏橋

是正月十五夜晚人們

雙腳踩橋

的活動,據說此日踩橋

可以防生腳病,驅災辟邪。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畲族

作為主要分佈在

浙閩山區

的民族,畲族與漢族

長期雜居、互相影響

。畲族最初發源於

廣東潮州鳳凰山

一帶,歷經千年,逐步遷徙,到達上述區域。畲族在

大規模遷移

過程中,不但

保留了發源地的一些傳統

,還

吸收了沿途的文化元素

,最後又與定居地的原住民

不斷融合

,因而其節日習俗,也是

多地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

。畲族也過元宵節,而且

禮數習俗

也基本

與所在地的漢族地方文化相同

,只有

部分內涵有所區別

不過,有一處地方很有特色。

福鼎樟嶺一帶

的畲族村民,在正月十五日過“

鳳凰節

”。“鳳凰節”不是每年都有,而是

每三年

舉行一次。鳳凰節時,村民們以戶為單位,募捐錢米,並派代表到值祭者家中

供祭、聚餐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身著“鳳凰裝”的畲族同胞

布依族

與漢族一樣,布依族也過

春節和元宵節

。而正月十五雖然在春節節慶期間,但它也是布依族的一個

獨立節日

。非常有趣的是,布依族把這天叫做“

正月十五節

”,而不是“元宵節”。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布依族在

正月初八

過元宵節,而不在正月十五。雖然正月十五不“鬧元宵”,但正月十五節在布依族中地位

僅次於春節和六月六節

(布依族的另一重大節日),

與七月十五同為第二大節日

嚴格來說,正月十五節

不侷限在當天

,而是

從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

的這一段時間,這一節日通常被認為是

春節的最後慶祝

。在這段時間,每天午餐和晚餐都要做

豐盛鮮美的菜餚

供奉祖宗,特別是

十五當天的晚餐

,其豐盛程度

不亞於年夜飯

。人們

裝點房屋,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正月十五節期間,布依族還有一項重要活動:

耍龍

耍龍

以舞龍為主

,伴有

舞獅、走旱船、踩高蹺

等。布依族所用的

彩龍

與漢族一樣,頭和尾用

篾條

紮成,

薄絹或者綿紙

糊在表面,並在上面

彩繪龍的圖紋

,然後

用布彩繪龍的鱗片

。屆時,鞭炮齊鳴、人頭攢動,龍在黃煙中騰躍,

場面熱鬧非凡。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布依族舞龍

到正月十五,

耍龍進入尾聲

,於是開始“

收龍

”。龍先到每戶門口拜年,每家在神龕前

擺供桌、點香蠟

。每到一家,屋主都要燃放鞭炮,龍頭(刷龍頭者)、二龍、三龍

頌祝福詩

,隨後龍

三點頭

,屋主燒紙錢,並把供品分給耍龍者和周圍的孩子。各家戶拜訪結束後,龍

返回寨子中央狂舞

,隨後“龍寶”突然“消失”。找不到龍寶的龍直奔“起龍”地,在那裡摩師

擺供桌、點香蠟、頌龍經

,點火把龍燒掉。

那“龍寶”去了哪裡呢?去了某戶家裡。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據說把龍寶接回家就會

早生貴子、金榜題名、富貴發財

。顯然,人們都想接龍寶回家。但龍寶一次只能去一戶家裡,怎麼決定龍寶到誰家呢?其實,事前村裡都會開會商議好,通常會把機會讓給那些

無子嗣或要參加考試的人家

。獲此殊榮的家庭,需要拿錢為舞龍隊買菸花爆竹,接龍寶之後,也要設宴款待舞龍隊和鄉鄰們,以表感謝。收龍之後,

春節以來的慶祝活動也隨之結束

彝族

彝族同胞會在

正月十五

舉辦

盛大的慶祝活動

,而不同地區又有不同。在這裡主要介紹兩種節日:

巴烏節與賽裝節

巴烏節

盛行於雲南鶴慶的東、西山區。“巴烏”為“

打獵歸來

”的意思,也是

歡慶打獵歸來和祈願未來狩獵豐收

的一種儀式。作為

節日慶祝活動

的巴烏歌舞變得更為精彩,樂手們組成由

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銅鑼和十二支嗩吶

的盛大樂隊進行伴奏。

若逢

閏年

,這些

樂器和樂手

則各增至

十三個

三十六名

年輕女子身披野獸毛皮或頭戴鳥雀冠羽,

模仿野獸飛禽,圍火歌舞

。而獵手們手持獵具將女子們扮演的“獵物”圍住,

表演狩獵動作,祈盼狩獵豐收

。節日期間還會進行

耍龍燈、獅燈、白鶴燈

等活動,熱鬧非凡,十分壯觀。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巴烏歌舞

賽裝節

盛行於

雲南永仁

一帶,起源於一則

古時傳說

相傳有一對兄弟,他們

勇猛善狩

,帶領村民們過著幸福生活。寨老準備為他們完婚,問及喜歡何家女子,兄弟答曰

心靈手巧

的。於是在這年正月十五,寨老們召集全寨姑娘比賽服裝,讓兄弟倆物色意中人。姑娘們紛紛拿出

自家手藝繡花染色

,兄弟倆也找到了他們的

心上人

後來,這個活動被人們傳續至今,成了傳統節日。

彝寨姑娘們

在這一天身著自己製作的盛裝,悉心打扮。盛裝上既有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山水草木、花鳥魚蟲等

萬物圖案

,亦有山茶爭豔、喜鵲鬧梅、蝴蝶採花等

組合刺繡

,彝寨女子將她們的俊俏可愛、聰明智慧展現在她們的帽子、衣衫、褲子、圍腰、挎包、鞋子和鞋墊上。而

賽裝優勝者

,也往往成為小夥子們

傾慕的目標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永仁賽裝

傣族

正月十五

這一天,對於傣族來說,有更多的

宗教色彩

。雲南南部邊境的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因而他們的節日習俗,受這支教派的影響很大。德宏地區在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五“

擺廣母

”(傣語,意為“朝拜佛塔的盛會”)。佛塔在傣族同胞心中十分神聖,它

代表著佛和法的尊嚴

德宏地區的傣族在正月十五這天,有時會過“

擺召尚伍補

”(傣語,意為“彌勒佛節”,也叫“擺伍巴吉”)。傣族同胞在這天

迎佛過節

,在第二天送佛。之所以說“有時”會過“擺召尚伍補”,是因為它

不是定期舉行

的,但是

一旦舉行

,則需要

連辦三年

農曆正月十五(傣歷四月十五日),傣族過

燒白柴節

(傣語“索純樂”,“燒白柴”因柴禾剝皮後為白芯而得名)。節前,

青年教眾們

到山中砍伐白柴,放到佛寺剝皮、曬乾。隨後人們把白柴搭織成一座高4-7米的

亭式建築

,內部掛置鞭炮,以及竹花、琴、刀劍竹木雕品。晚上九點左右,男女信眾繞柴堆而坐,僧侶們

誦經,讚頌佛祖,祈福消災

。隨後點燃柴堆,鞭炮引燃,傣族同胞們

載歌載舞,場面壯觀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燒白柴集會

參考資料

[1] 伍忠綱,伍凱鋒。 鎮寧布依族。 [M] 貴州大學出版社。 2014

[2] 太平武。 中國朝鮮族。 [M]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2

[3] 普忠良。 中國彝族。 [M]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2

[4] 關凱。 中國滿族。 [M]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1

[5] 戴豔華。 畲族。 [M]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6] 施強,譚振華。 族群遷徙與文化傳承:浙江畲族遷徙文化研究。 [M] 民族出版社。 2014

[7] 黃建明。 走近彝區。 [M]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6

[8] 何少林,白雲。 中國傣族。 [M]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1

[9] 劉欣。 丹東上打傢什高蹺文化內涵研究。 [D] 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5

圖片引用參考

[1] 劉欣。 丹東上打傢什高蹺文化內涵研究。 [D] 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5

[2] 周永河。 耳明酒。 韓國歲時風俗詞典-韓國民俗大百科全書。

[3] 鄭賢美。 藥飯(藥飯)。 韓國歲時風俗詞典-韓國民俗大百科全書。

[4] 李炳玉。 踏橋。 韓國歲時風俗詞典-韓國民俗大百科全書

[5] “閩東鳳凰裝:畲族人圖騰情結”。 畲族網。 2017。12。04。

[6] 西大魅歷(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2017。2。10。 搜狐新聞。

[7] 楊白雪玉。 “雲南巧家布依族同胞歡慶‘六月六’”。 2013。7。15。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8] husteco(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分團委學生會)“【節日特輯】元宵節—雲桂貴~”。 搜狐新聞。

[9] 郭福剛。 “清宮索倫杆的來歷”。 新浪新聞引用自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11。09。

作者介紹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杜知非

寧波諾丁漢大學

國際關係與國際事務專業

大四在讀

石家莊人

民族文化愛好者

無盡蒼穹的仰望者

無窮時空的匆匆過客

意義荒漠的迷途旅人

五六講壇羌族系列專欄作者

五六講壇 | 正月十五,少數民族同胞怎麼過?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