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醫藥板塊簡析:西藥與醫療器械

醫藥板塊簡析:西藥與醫療器械

資本市場沒有人,只有錢;所以也不存在醫生,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有的只是藥和醫療器械。

-包工頭老W

昨天我們聊的是現代版中藥【中成藥】,今天我們聊西藥與醫療器械。

中成藥都是比較傳統的用藥,西藥目前我暫且分為三類:非處方藥、處方藥、非病藥。簡單科普一下:非處方藥一般用藥小病,藥店可以隨意購買。處方藥一般用於大病必須有一些證明才能購買。非病藥顧名思義就是沒有病卻依舊想吃的藥,你可以貼個標籤為醫美保健類用藥。

藥不要理解得太狹隘,藥不一定是用來吃的,外敷或者注射都算是用藥。

醫藥板塊簡析:西藥與醫療器械

非處方藥一般是比較簡單的,製造難度也一般,利潤率自然也不會太高,都是我們日常所見,我們感冒發燒去藥店買藥,要麼事先知道自己要買那種藥哪個品牌,要麼就聽店員的推薦。我個人感冒發燒這些小病都是不吃藥的,熬一陣就過去了,跑跑步、氣通暢了很快就好了。我看到的是現在街道上的藥店越來越多,甚至比便利店還多,我認為這是比較畸形的,這裡就不做展開了。

醫藥行業屬於商業的一個特色分支,因為這個商品是作用於人,治療疾病,所以是需要一些特殊的法規。就電商來說最近幾年也延伸出了醫藥電商,目前有三大巨頭: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醫生。

處方藥,我們平時接觸是比較少的,只有家中有病號的人才會對一些處方藥有稍微的瞭解。這方面的用藥可以說是集採的重點,這也是人們頭上三座大山之一。其中的代表就是各種癌、重疾方面的用藥。

非病藥即醫美保健類用藥,典型代表就是玻尿酸。這一塊主要是醫學科學方面的進步促進了人們對自己身體的“改造”,放在以前你可以理解為紋個身、燙個頭髮等。其實一開始很多人也不能接受,現在也就習以為常了。不夠高、不夠好看、不夠白、這裡不夠大、那裡不夠小等等這些算不算病?準確的來說並不算病,這方面其實也是有很多坑和智商稅的,主要資本在背後推動、移花接木、販賣焦慮。這裡我就不展開說了,畢竟對於這方面,確實是每個人永恆的追求,哪怕明知沒啥用,或者有害身體健康,還是為了一時爽而買單。於是有了現在被爆錘的“醫美貸”,這些我就都不做展開了。

醫藥板塊簡析:西藥與醫療器械

除了藥之外,還有一個產物就是各種“外物”、工具、裝置,這就是醫療器械。比如手套、口罩、呼吸機、注射器、超聲診斷等,他們有一部分是一次性消耗品,有一部分屬於機器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一般後者的一些裝置我們只是知道個名字,前者知道得更多些,製造一般也比較簡單。關於醫療裝置,我發現百科寫得挺好的,詳見下圖:

醫藥板塊簡析:西藥與醫療器械

對於資本來說,無論是中成藥、西藥、醫療器械裝置都屬於商品,因為行業的特殊性,這背後是巨大的暴利,因為身體、生命總能讓人為之無上限的買單消費。

所以這裡我非常有必要說一下資本主義國家和中國的根本區別,這是很顯著的一點,資本主義國家把醫療完全的商業化,老百姓的醫療負擔其實是非常重的,相對於的這類企業也非常牛逼且暴利。中國的醫療行業你可以同比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地位是差不多的,很多東西都依賴進口。這背後其實就是高階製造的差距,沒別的。

所以一開始我寫醫藥板塊就說了,醫藥板塊比半導體板塊更復雜。中國對於積體電路是各種扶持,對於醫藥行業則是集採。我這樣舉例:對於半導體我國是扶持,對於醫藥我國是鞭策。兩種模式是不一樣的,這是逼著國產醫藥企業自強,而不是做個買辦,躺著賺老百姓的錢。

我還是用二戰時期的【青黴素】舉例子,這是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的,二戰時候一噸青黴素的價值遠超一噸黃金。現在我國青黴素產量全球第一,這東西也完全是白菜價了,也已經進化到了第三代。

任何暴利的背後都是技術壓制!

-包工頭老W

再說現在的很多醫療裝置,藥物等,這背後也是技術壓制、是高階製造的比拼,這背後都是暴利的商機,都是高難度的挑戰。

每一個儀器的背後都是無數行業的整合,這背後是整個國家,甚至是全球供應鏈。

商品是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不要拿愛國來玩道德綁架,這很噁心!

醫藥行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但是又需要嚴格的資本控制。比如研發製造創新是需要資本的,但是資本不能躺著吸血人民,而且是一箇中間商的身份。

所以醫藥行業對於藥物有這樣一個規矩:創新藥、仿製藥。山寨模仿,從來都不可恥。可恥的是你作為一箇中間商躺著賺差價,於是國家需要集採。什麼集採?

準確的來說就是利用大資料實現“計劃經濟”

,其實房地產也完全可以這麼做。

集採之下,是鞭策創新,是行業內部消化淘汰。

所以集採中標也就變成了利好,如果不中標那基本就是半淘汰了。

集採其實非常符合我以前說的一句話:消費是大爺,生產是孫子!消費資料、市場規模,大資料是清清楚楚的,我官方直接就給你採購了80%的份額,剩下了留給市場去競爭。你消費端被控制了,你的東西如果賣不出去,那麼就是廢品,毫無價值,無法完成迴圈,最後倒閉。

我假設性舉例:中國目前有5000萬某病患者,每年增長約5%,總用藥量是1個億,我直接集採8000萬供給這批消費者。那麼你如果沒有中標,你說這個市場份額你還能搶下多少?你的價格難道還能維持這麼高的位置?

我再舉個例子,集採之前,某個病的藥,頭部企業利潤是10塊,腰部企業是5塊,尾部企業是2塊。所有企業加起來一共1000家,我現在搞了集採,價格直接打了8折,頭部企業利潤只剩下了2塊,腰部企業有5毛就不錯了,尾部企業就更別說了,該淘汰淘汰,合併重組等。

什麼是經濟轉型?什麼是經濟新常態?各行業寡頭化競爭這就是!你以為今後的中國還需要數量的繁榮?你想多了!100只羊能幹得過3只狼嗎?

中國經濟的未來會很好,但是和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無關!

扯遠了~做總結吧!

【全文總結】

中國的醫藥行業發展,上面用的是鞭策+扶持,重點扶持創新藥、仿製藥。把那些醫藥買辦給打掉。逼著醫藥企業創新,所以對於股市投資來說,沒別的,就是從龍頭裡面選。

集採是先給大棒,再給甜棗。股市應該是服務業實體經濟,而不是綁架實體經濟。

醫藥行業的規則怎樣的?(下方數字為舉例,並非真實)你研發出了創新藥,藥效是1,那麼3年內誰都不能模仿,你賣100塊,讓你先賣大賺一筆。3年後開始允許同行仿製,假設又三年過去了同行仿製出來了,藥效是原本正版的80%。人家賣50塊,這時候消費者自然就會選擇性購買,你的市場份額一定會衰減。這就逼著你不可能啃老本,只有不斷的向前跑,才能維持你的地位!

國家的發展,行業的進步,技術的迭代,都是如此!唯有不斷向前才能解決發展帶來的問題。

股市沒有人,只有錢,所以只有醫藥沒有醫生。

醫藥板塊的投資跟中醫、西醫無關,但一定跟中成藥、西藥有關。藥、“外物”才是根本,才能規模化量產,才能產生巨大的財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