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愛迪生:天才發明家還是無恥之徒?

1931年10月18日,托馬斯·愛迪生在美國新澤西州去世。

愛迪生在中國,可以說是最知名的美國人之一了。他被稱作“點亮世界的人”,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一根燈絲嘗試兩千多次,老師也經常拿愛迪生的名言來激勵我們。

愛迪生:天才發明家還是無恥之徒?

可事實上,愛迪生卻有著另一副面孔:他不但與“交流電之父”特斯拉結下樑子、強取豪奪別人專利,更是一個沒有遠見的商人。

拋開陳腔濫調的科學家生平,探查並思考一個真實的愛迪生是如何成功的,或許對於當下的我們更有意義。

第一、他是小學沒畢業的“發明大王”。愛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小鎮,家庭條件很不好。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老師以“低能兒”的名義攆出學校。此後,一直是母親在家給他上課。

一個小學都沒畢業的人,如何成為發明大王?這或許要歸功於他對社會的獨創性觀察力,他會留意社會的需求和現有產品的使用問題,再加以改進。當時,美國為了促進產業發展,將對現有產品的“改良”也納入到專利法保護的範疇內。所以,綜觀愛迪生一生1093項專利發明,大多是在別人的專利裝置上新增新構想。光是1870至1876年期間,愛迪生就接連申請了122項專利,包括火災警報器、石蠟紙、以及改進了同步發報機,讓電報的傳輸速度和距離都增加了。

這些發明可說是正好對應著社會需求而產生,在既有基礎上做改善,而這些產品也的確大獲成功,讓他認識到了“需求乃發明之母”。1879年,金融大佬摩根入股了愛迪生的電力公司,並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在媒體上給愛迪生背書,把愛迪生包裝成了一個天才發明家。

愛迪生:天才發明家還是無恥之徒?

第二、他是巧取豪奪的訴訟狂魔。在摩根的打造下,愛迪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而這位發明大王最為人所知的成就,恐怕便是將燈泡的光亮帶給世界。然而,就歷史事實而言,愛迪生充其量只是擁有燈絲的專利權,並非電燈的發明者。

可是,既然不是發明人,為什麼專利權會在他手上?這就不得不說到愛迪生為爭奪電燈發明權打的那場官司。在1854年,在美國,一個名叫亨利·戈培爾的鐘表匠,將一根碳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玻璃瓶中,通電發光長達400個小時,世界上第一個電燈泡由此誕生。不過,亨利·戈培爾卻沒有及時申請專利。

等到愛迪生拿著自己實驗室裡嘗試過1600種燈絲的燈泡來申請專利的時候,就不免陷入了與戈培爾爭奪燈絲專利的官司中。據說,這一打就是六年,最後,愛迪生從亨利·戈培爾的遺孀那裡,巧取豪奪將碳絲白織燈的專利買下。

除了電燈官司外,愛迪生也沒少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把別人告上法庭更是家常便飯,十足十的訴訟狂魔。

愛迪生:天才發明家還是無恥之徒?

另一個案例就是愛迪生無意間製造了好萊塢。在19世紀末到初入20世紀的這一時期,愛迪生的公司研發了許多與電影拍攝技術方面的專利,這些專利隨後成為他手中的一把利劍。從攝影機到放映機,甚至是影片本身在內,所有未經愛迪生同意的運作都被視為侵權行為,愛迪生的公司也都會訴諸法律。根據史蒂文·巴赫在《最終剪輯》一書中的描述,公司甚至會僱傭黑幫打手來確保專利案判決的執行:不給錢,腿打斷。由此種種,許多電影產業中的“獨立工作室”只能選擇跑到愛迪生鞭長莫及的地方,加州。好萊塢就這樣誕生在了電影人逃避愛迪生的專利戰中。

第三、他是沒有遠見的商人。愛迪生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在對交流電的誤判上。而說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愛迪生的宿敵——特斯拉。

1884年,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來到了紐約。特斯拉的前僱主查爾斯·巴奇勒,在寫給愛迪生的推薦信中這樣說道:“我知道有兩個偉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就是這個年輕人了。”特斯拉來到愛迪生的公司,希望與愛迪生一起研發交流電。然而,愛迪生不捨得放棄直流電的紅海,所以一再為難特斯拉,倒逼特斯拉另立門戶。

愛迪生:天才發明家還是無恥之徒?

愛迪生(左)和特斯拉(右)

在19世紀80年代末,特斯拉所推廣的交流電投入市場,而且顯然更勝一籌,難免與愛迪生成為了競爭對手。愛迪生為了勝利,在各個場合用各種手段來貶低交流電,並宣揚它的危險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愛迪生曾經向小學生收購小狗小貓,然後當眾電死它們,還電死了動物園的一頭大象。最後,愛迪生還覺得不夠,乾脆發明了電椅用來電死犯人,只為了讓民眾認為交流電很危險。

由於愛迪生的惡意中傷,特斯拉幾近破產。後來在美國世博會上,特斯拉靠交流電點亮了整個會場的電燈,一戰成名。交流電走向了未來,愛迪生的公司則走向了滅亡。

愛迪生一生有上千發明專利權,但其中絕大多數是他的團隊成員研究出來,愛迪生只是提供給他們資金與實驗室,卻將成果登記在自己的名下,從中獲取名利。與其說他是發明家,他更像是精明的生意人,雖然他讓“電”快速普及化,但他為了眼前的巨大利益而放棄更先進的技術,最終導致失敗。不得不說,他也是一個沒有遠見的商人。

成因亦敗因,成功經驗,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整,有一天也許會變成失敗的導火索。

“他用的方法的效率非常的低,經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體而言,我是一個很不幸的見證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碼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就能省掉90%力氣。他無視初等教育和數學知識,完全信任發明家的直覺和建立在經驗上的美國人感覺。”——尼古拉·特斯拉評價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