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時過境遷,當年那個買菜都不問價格的少年,如今卻成了薅羊毛能手,買臨期食物,搶打折商品,和超市搶打折雞蛋的老人們,有了許多共同話題。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晚上七點,“錢大媽”商店裡全場商品打九折,等待結賬的人排成了蛇形。之後每一小時降價一折,11點半過後,賣不掉的商品直接贈送。

各個超市也時常有打折活動:12元的威化餅乾只賣2元,平時好幾元的蘋果,一整袋才5元,還有買一送二的新鮮牛奶等等。

腰斬價的原因是,它們都是臨近保質期的促銷品。

從覺得斤斤計較丟臉,到省錢“真香”,年輕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買臨期商品,丟臉嗎?

某次點外賣,15元的盒飯,居然附贈了一瓶原價7元的酸奶。“這酸奶不會過期了吧?”這是我下意識的反應。不管是花錢買還是被人贈送,價格便宜的臨期商品總是自帶嘈點。

於是,這份省錢秘笈就被很多人用異樣眼光看待。網上有一個十分誇張的段子,女生一臉驚慌,三步並作五步把一塊麵包喂到男生嘴裡,緊張極了:“快點吃,還有一小時就過期了!”男生慌忙吐掉。

在很多人潛意識中,臨期食品是不健康的。追求新鮮的人,常常為了一樣日期靠前的商品,而翻出貨架最裡層的“寶藏”。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的商品,哪怕便宜,但是卻有著損害身體的潛在危害。如果你拿臨期食品請客,對方可能會毫不掩飾地表達出嫌棄:“因為省錢而生病,得不償失啊。”

有專業教授曾說過,食品保質期快到來的那一段時間,並不意味著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也就是說,買臨期商品不丟臉,也不危險,只是背後的心理障礙,以及偏見會讓人有負擔。

都說貧窮讓人創意無限,這句話還真不假。從前多少錢都覺得不夠花,工作後才發現,月薪5000,存4000都能實現。

看似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懂事,實際上卻與窮密不可分。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一個人能有多省錢,往往取決於她的工資有多高。剛畢業那年,室友小微實習工資800,房租500。300元每月的生活費,如何挑戰不可能?她從不在外吃飯,有自己想吃的,全靠自己在家做。

那一年時間內,她學會了自制奶茶,維修傢俱、家電,在陽臺上,種滿了各式各樣的青菜……

都豆瓣小組上,像她這樣的能人異士比比皆是,他們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探店攻略”“撿漏心得”。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還有一些資深窮人,專門總結了很多購物技巧,例如搜尋時加入“斷碼”“剪標”“微瑕疵”等關鍵詞,就會出現很多低價產品。像一些不影響使用的花盆,微瑕其實並不影響使用。

從丟臉到真香,搶臨期食品為何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當收入有限的時候,這些看似省下很小部分的錢,其實往往有積少成多的作用。

沒有省錢意識的時候,就連有人將沒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你也會覺得寒酸。當你體會到省錢快樂時,每天坐車打折省下的幾毛錢,你也會覺得被有成就感。

有時你會發現,省錢就像是一個闖關遊戲,花更少的錢,買相同的東西,半年、一年之後自己的餘額終於不再是留不住,那種內心的歡喜,似乎比許多事都還要強烈。

並且,這僅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令自己開心的活法,至於是否丟臉,一定是你自己說了算。這種生活方式雖然看似拘束,但總比沒有充足的存款,還每天大吃大喝,肆意揮霍,到了急需用錢的時候,只能暗自捶牆懊悔不已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