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工作腦亂心累效率低?奉上4招,讓你享受清爽而不混沌的工作時刻

最近,朋友阿雷跟我吐槽,感覺自己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做不盡得到事。在工位上就像一頭被捂著眼睛的拉磨驢,累得不行還看不到成果。

不止是阿雷抱怨,從其他朋友口中也經常聽到此類吐槽之語。

這其實也是大多數職場人心中所感:

渾渾噩噩,不知所為,不知所向。

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工作量大,導致堆積過多;也可能是工作難度高,老是卡在一個坎上過不去;也有可能是老闆標準高,導致工作不斷返工,耗時耗力耗員工。

但是,如果環顧左右,其他同事工作完成較順利,工作效率比較高,只有你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卻收效甚微,天天加班加點卻難出成果,你需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是不是自己在用表面的努力掩蓋了實際的低效。

你可以對照以下4點,看看自己是否中了低效的招。

1 工作效率低的4種表現

1)工作沒計劃,上手就幹

阿雷的一個特點就是對老闆交辦的任何活,接到就開始忙活,跑這跑那,一刻也不得閒。

但這樣做很大機率會碰到很多波折,急匆匆到一個部門,卻發現需要先去另一個部門完成某樣東西。

具體執行時,缺這少那,乾的每一件事都是被“逼”的,都是被推著走的,而不是規劃好的。

結果是工作幹得亂七八糟,結果也是差強人意。

勁也使了,力也用了,老闆也不說好。

2)精力不集中,經常開小差

老闆讓你做一份季度效益表,並簡單分析效益變化情況、原因及下步建議。

接到任務後,你在工位上正襟危坐,開啟Excel,正要輸入資料,此時電腦上新郵件提醒,你查收回復;轉回Excel介面,手機簡訊息提醒,你拿起手機,迅速瀏覽了一遍,想著都拿起手機了,順便看一下朋友圈吧,在點贊評論互動中,時間一分一秒在流逝。

期間同事雜談、喝水如廁、午餐小憩、伸伸懶腰…彷彿每時每刻你都在忙著各種“重要”之事,除了老闆交辦的任務。

精力不集中,思緒老是“隨波逐流”,不僅消耗你的時間,更讓你更難專注。

並且,網際網路上的負面資訊較多,還容易讓人焦慮。

3)喜歡單打獨鬥,缺乏協作精神

對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問題,習慣自己悶著頭想,哪怕想的抓耳撓腮、苦不堪言,也不問領導、問同事。

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是個人性格問題,內向不善交際,不知道如何開口;可能是想得過多,怕開口求助顯得自己水平低,影響對自己的評價;也有可能就是懶,不想動,能拖就拖。

沒有誰是全能型人才,什麼都懂,什麼都會。

妄圖自己從始至終獨立完成任務,卻發現過程曲折,波瀾不斷,導致工作時長被不斷延展,最終結果就是出活慢,甚至直接不出活,給人以效率特別低下的印象。

4)過度完美主義,遲遲不下手

追求工作高標準是沒有錯的,這體現了一個人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但是,如果眼裡容不下一絲瑕疵,對交辦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大量的前置準備工作,可能會適得其反。

阿雷剛入職沒多久的時候,領導讓他用一個星期交一份企劃書。為了趁此機會向領導展示自己能力,阿雷花了大量精力琢磨流程,花了很多時間去搜集整理資料,一幅不出精品不罷休的陣勢。

但5天過去了,阿雷電腦文件上仍然只有“XX活動企劃案”這幾個字。

阿雷心中有個“完美”的自己,總是感覺達不到某種狀態,就會打破這形象。

於是,他永遠在準備,導致了工作遲遲無法開局。

雖然並沒有主觀偷懶,但呈現出來的效果確實不盡如人意,顯得效率低下。

3 提高工作效率的4個方法

1)計劃打腹稿,有備再做

生活中,如果遇見火情這麼十萬火急的事情,你首先要做的是大腦迅速判斷逃生路線,並尋找溼毛巾捂住口鼻,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慌亂逃竄。

工作中很少會出現這種生死攸關的場景,所以更應該做到任務來時,先讓自己“靜”,後讓自己“動”。

“靜”就是要思考這項工作要達到什麼目標,第一步要做什麼,要解決哪些問題,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流程,期間要調配哪些人力、物力、財力等外界因素。

同時,為重要的工作設定截止日期,並嚴格遵守日程。

行動時,不斷調整和最佳化步驟。

打腹稿時,還需要遵從

“30%原則”

,即總要給自己多預留出30%的時間應對意料之外的困難、延誤或者阻礙。

有些人認為這太麻煩,太浪費時間。殊不知,

這一小塊時間的“靜”,正是為了省去後面大塊時間的“動”。

打腹稿是個很不錯的方法,凝神靜思,把這項任務大致在腦子裡過一遍,之後再採取行動。

如果工作比較複雜,那就找個便籤本列個框架流程,完成一步劃掉一項。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無謂的精力消耗,讓你每一步都踩到點上,提高工作效率。

2)學會管理環境,專注集中

現在社會上有好多付費自習室,裡面都是考研、考證書的一群學習人。置身其中,你也會被環境感染,不自覺地沉浸入學習之中。

相反,如果你在慢搖酒吧,聽著音樂喝著酒,情緒也會不由自主地HIGH起來。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環境場”,指人在不同環境下會做不同的事情。

當坐在工位上,如果你想集中精力處理某項工作,可以採取以下幾種辦法:

設定“免打擾時段”,告訴同事有事找到話過了這個時段再說;

關閉電腦、手機等裝置的訊息提醒,你後面會發現,你並不會因此錯過什麼重要資訊;

如果外界還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環境音,你可以戴一個降噪耳機,放一段白噪音(雨聲或海浪聲),後面你便會慢慢地進入工作狀態;

早一點去單位,趁著清淨,把最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工作先做了。

當然,你也可以採取

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

,要大腦能夠來一場腦力風暴,讓工作在風暴沖刷之下高效高速完成。

3)提高協作意識,善借外力

個人英雄主義在職場並不吃香,單打獨鬥也沒有團隊協作來得成果豐富。

崗位有分工,人力各不同。對一項工作,經過思考得出所需要的人、財、物力後,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人,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聚指成拳,合力工作下,你將會發現,工作進度有了質的飛躍。

4)完美雖好,但不要“貪杯”

“完美”雖然是一種很令人神往的狀態,但與達成這個狀態的過程相比,價效比太低。

我們心中可以有這個目標,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把任務分解,比如,我們都想拼出下圖的樂高。

但是,這個完美形態能一步到位嗎?不可能的。

這時,你就要學會分解,先拼胳膊、腿、頭部等部位,一步一步、有條不紊地往下進行。

拆分的目的,是把本來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情,變成若干個你看了就知道該做什麼的事情。

牢記一點,大目標由若干個中目標組成,中目標又由若干個小目標組成。當這個思路運用嫻熟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拆”。

從每個“拆”出來的部分入手,讓“完美”細化。

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開動起來,而不是一直在想、在看、在觀察、在追求完美。

3 寫在最後

工作效率高低與否,會受到客觀因素影響,但更多的是自己平時工作心態、習慣與方法的影響。

找到待提高之處,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

你也可以享受到清爽而不混沌的每一個工作時刻,享受工作效率提升之後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我是

@遊在北溟

,與您分享職場那些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