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直面產後抑鬱:被害妄想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直面產後抑鬱:被害妄想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約80%女性會在分娩以後體驗到情緒低落。有相關報道表明,女性產後抑鬱情緒達到高潮,伴隨著悲傷、哭泣、易怒等情緒不能平復。那麼這是怎麼引起的呢?

首先是來自生理的變化,激素分泌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心情,自然而然會呈現出比較低迷的情緒狀態。能量地下,需要休養,恢復力弱,只能關注身體的重建和恢復,甚至還需要臥床休養一段時間才能完全好轉。

同時分娩過程給女性帶來了羞恥感和恥辱感,意識到女性完整性的崩塌和神秘感的破碎,與世界的連線方式就此改變。接近生理性的體驗,把女性的社會性變得薄弱,甚至一擊就碎。

同時還有來自產後家庭事務的焦慮,擔憂孩子和自身的健康,是否能夠持續輔助呵護孩子,自身的體力能否跟上家庭成長的步伐。這些成為了思想上的負擔,讓思想先於身體,身體被拖垮無法執行。

還有一種情緒上的空虛無度,覺得在孩子出生以後,自身被完全剝離開來,失去重心,無法得到重視,尤其是要不分晝夜的照顧孩子,自身行動遲緩,更想要依賴,然而抓不住的衝動時時困擾。

另外就是行為上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消極到想要自殺來解決問題。比如想和外界隔絕,無法很好的步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覺得自己被掏空或者邊緣化,甚至進入被害妄想,認為自己是“被利用了來生孩子”,“是生孩子的工具”,“被逼著懷孕生子”……

這些想法讓旁邊的人沒辦法走進她們,給她們關懷會被她們馬上推開,因為這種關切會被認為是一種控制和操控,誰願意自由被割捨,自己被綁架呢?但是放任自由之後又會倍感孤立無援,走不出困境。

有一本書叫做《黃色牆紙》,裡面有一名女性是產後抑鬱,她被醫生丈夫關押在一棟小屋子裡面,和外界隔絕,退回到嬰兒狀態,給她餵食,讓她不要亂跑,也不能寫作。

後來慢慢的,她對著四面牆壁,發生了妄想症,牆紙上的植物變成了嘶吼的女人,前赴後繼的活躍起來,慢慢地攀爬到花園裡面,她只有看著牆紙,才能意識到自己沒有被困住。

首先這種幻想是來源於恐懼的狀態,被醫生丈夫安排久了,違背了自己的意願之後,久而久之條件反射一般地認為四周的人都在監視、議論和誣陷她,讓她被孤立起來,一和人互動,就會好像被聚焦和曝光,不能自拔。

那麼,與社會相比,她就更想要親近自然,和白天相比,她更想要吸收夜晚的空氣。她想把自己和外部環境脫離出來看待,這樣可以讓她喘口氣。

同時,她幻想外部超自然的力量能夠拯救和救贖她,她越軟弱無力,就越極端,想要達到精神上的絕對自由來抵抗自身被壓迫和栓起來的現實。這種現實也是她幻想出來的,慢慢把自己孤立狀態之後的結果。

這樣兩股力量夾擊一下,產後抑鬱的女性就病態了,不接受治療,也拒絕被囚禁。如何縮小這樣的差距,讓她慢慢回到正常呢?她透過空間錯誤的妄想其實一定意義上面讓自己好過了很多,牆紙化身的咆哮的女性群像是讓她暫時安息的想象產物。

但是一旦差距拉大以後,就會容易想要自殺來解脫抑鬱。最好還是從共性上面,先和其建立共同的生活模式,供給生活基本需求,體會群居的意義,不要孤立起來,正視現實中的人而不是幻想中的人。

然後不要給她壓力,從肯定她是個體開始,重新建立她作為母親和妻子的身份。讓她有個明確的社會定位和價值感,並且給予其關懷,讓她覺知到自己,提高存在感。

讓她用理性的頭腦去分析產生幻覺的理由和模式,去深度關照為什麼會發生幻覺,可以看出她真正渴望的願望是什麼,當然這種願望基本上是不能實現的,所以最後淪為了妄想。

如果是發生在產後,是因為分娩,那麼她想要回到過去,或者不想生孩子等等念頭就會困擾著她,她會體驗到失敗,潰敗,冷落,事情和後果必須分開來看待。

因為關乎自身,接近最神秘的生命奧秘,所以情緒會包裹著事情本身,帶著濃濃的悲情色彩,要用更大的自我來關懷小我,散開情緒的霧氣才能單純的看到自己的經歷。

性別的奧秘並不是平等的,本來就是有內在的博弈關係,生育更是第二次生命的復現,要獨立的眼光來看待生育,不要夾雜多個問題,婚姻、慾望、連線等等,這樣會看的更明白。

然後就是不要逃避,想要在自然中找到溝通是不能夠的,要活在現實中,不能拒絕成長,把愛再度復燃,然後燒盡幻想和妄想。妄想是幻想的產物,那裡的人和物,都是意念幻化出來的,也就是心魔,所以最後只能走向癲狂和毀滅。

這樣的內在衝突必須好好體驗和分辨,這樣才能重塑社會身份,而且要把個體,親密,親子等關係好好排序,不要缺乏現世的責任感。就是有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味在裡面。

一下子體會不到的話可以想象學習游泳的過程,從溺水到發現不會死亡,慢慢浮出水面,需要掙扎幾下,但是不能因為恐懼和擔憂就埋沒了不去成長,而且要給自己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