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好的媽媽,都很會自私

作者:鄧花蕾

01

媽媽最難的挑戰

如果你問我,做媽媽最難學的一件事是什麼?不是睡渣娃的哄睡挑戰、挑食娃的吃飯難題,學渣娃的陪讀考驗。

而是非常簡單的一個詞:

自私。

是的,我沒有打錯字。

自私的本意是

“為自己打算”

,動機是

讓自己擁有更多資源,變得更好。

自私這個詞一直名聲不太好,因為它常常與“損人利己”的行為掛鉤。但假如是“不損人且利己” 呢?在無害甚至無私的基礎上讓自己往更加好的方向前行,又有什麼不好呢?

02

恰到好處的自私

很重要

媽媽恰好到處的自私,對於孩子和媽媽的成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要和媽媽健康脫落的過程。

但媽媽的付出是如此舒適、實惠,惰性和依賴很難令孩子喊停,甚至根本意識不到這種付出,所以媽媽必須要學會主動關閉一些便利,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每個年齡段的技能。

對於媽媽,媽媽的屬性一定會侵佔一些自我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而

生命中除了母親這個職責之外,還有很多可以去探索和發展的部分,所以

給自己爭取合理的資源去豐盛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朋友小x就是一位很會自私的媽媽。

在她剛做媽媽時,就和直男老公達成默契:平時她日夜照顧孩子沒問題,

但每週六上午,她必須要“放風”半天。

好的媽媽,都很會自私

她是這樣說服她的理科生老公的:假設我是一臺機器,24小時不間斷運轉的話,就會一直處在高耗能狀態,自然容易磨損、有噪音,容易報廢還容易出廢品。

但如果能每週保養半天,好好上油、潤滑、散熱,那在其餘的6。5天裡,既沒噪音又跑得輕快,多好呀!這可是0。5+6。5>7的好事啊!

老公覺得她說的很有道理,一直支援著她,

每週的這半天的“離家出走”讓她比身邊的新手媽媽們顯得氣色更好一些。

之後她兒子長大了,可以自己玩一會了。小x用他能理解的方式教他理解時間的概念,然後鼓勵他單獨玩上一會兒,

她在旁邊盯著,但不參與。

慢慢的,孩子能自己專注地玩1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點了才找媽媽,專注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都不知不覺磨練出來了。

小x也利用這個時間休息和學習,每天把自己修復好。

當然,她也不是刻板、機械地,趕上孩子身體或情緒不好的時候,

她會先保證孩子的狀態,以後再把這個時間“搶”回來,

總體上時間守恆。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對小夥伴的興趣開始超過對她,“黏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她也樂於退後,用更多的時間來發展自己,還不小心發展了一個斜槓事業。

現在,兒子已經上小學,自我管理能力槓槓的。家裡的每個人也都做好自己,互相尊重,並且關係始終很親密。

她回憶起帶兒子的這些年,一點都不覺得時間浪費掉了,

因為她都已事先平衡好,

感覺不出啥苦大仇深的沉沒成本。

而花在閱讀和充實身心的時間,轉化為另一股看不見的、託舉孩子的力量。

孩子從她專心學習的榜樣中看到了熱愛與堅持,從她處理突發事件的鎮定中,看到了情緒穩定的力量。

她用為自己爭取和捍衛快樂的“自私”,換來各自獨立、彼此舒適的親密關係,這就是做媽媽的智慧。

03

無私的媽媽那麼多

快樂的沒有幾個

而這樣的媽媽真的太少了,太多人都走得太偏,太過了。

極端自私的樣本就無需多說了,只是一個生理上的媽媽而已。而

過度無私、無尺度掏空自己的媽媽,最後也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痛苦。

比如那位“56歲自駕私奔”的蘇敏阿姨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徹底無私,把自己活成了家中的一件傢俱、一把養分。

在原生家庭中,作為長姐,她給兩個弟弟洗衣做飯,賺到的工資悉數上交,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沒人能理解她心中的壓抑。

然後她懷著離開家獨立的憧憬,匆忙地結了婚,結果“從一個隧道進入另一個隧道”,繼續暗無天日的付出與被剝削。

她洗衣做飯、養家餬口,丟下拖把拿起掃帚,含辛茹苦把女兒帶大,還幫女兒把孩子帶到上幼兒園。

作為一個50多歲的女人,她已經履行完所有社會意義上的母職,完成了

最大價值的輸出。

而作為一個

有正常需求的女人,

她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沒有一個得到滿足。

換來的只有看不見盡頭的忙碌和疲憊,繼續被挑刺、輕慢的人生,衰老將至卻從未為自己而活的恐懼,所以她說:

我必須要出去!

她選擇自駕出走:

不能再等了,要為自己活一次。

她這不是旅遊,是逃命。

蘇敏阿姨的痛苦是累積的、有時代特色的……當一個人只當作一個資源被無限開採,冠以美德之名卻不能獲得相應的尊重與回饋,不論是人還是資源,都會持續惡化,走向乾涸、枯萎。

在這樣的情境中,尤其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時(事實上,依賴從來都是風險係數極高的選擇),自保就顯得尤為重要,適度自私就是一味良藥,鼓起勇氣,憑藉自己的一雙手、一個頭腦為自己爭取一個小宇宙。

怎麼去恰到好處的自私呢?

那麼,怎麼做到“恰到好處的自私”,讓自私和無私適配好呢?

英國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在《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提到的一個詞可以很好地涵蓋到:剛剛好的媽媽Good-enough mother。(有的翻譯成“60分媽媽”,或“足夠好的媽媽”)

這大概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

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階段不需要以完美作為目標,而是要恰到好處,要適配孩子當下的狀態,這是養育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最事半功倍的方法。

而每個階段的“恰好到處”又有它的靈活性,所以媽媽一定要直覺+專業知識都線上,再配合認真的觀察、敏感的知覺、準確的判斷、堅定的行動。

就像小x那樣,

當孩子是一個嬰兒時,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他;隨著孩子長大,以

緩慢的、孩子不被傷害到的步伐適時退出。

空出來的時間做什麼?悶頭搞生產發展自己!

要知道,孩子雖然在可見的空間需要你的部分越來越少,但

精神上的發展,還得你前面帶路啊!

這麼一想,是不是抽離一些不必要的奉獻、把珍貴的愛先滋養自己,顯得更加有必要了呢?

04

愛自己,就是愛孩子

當你的心靈處在一種自洽和豐裕狀態時,你會發現哪怕當孩子沒那麼省心時你也不至於抓狂,因為你獲得快樂和價值的渠道很多,這件事不會給你全盤崩潰的錯覺。

你也不太想去吸附、抓取別人的愛,你根本沒時間也沒有必要。

家人的情緒滋養,有,你會很開心;沒有,也不至於怨囿。

一個快樂、有生命力的媽媽,才能具備更好的心理彈性,才能帶領孩子走得更遠。

在這樣的人生裡,你的每一天都在開啟生命力;每一天都在作為一個社會個體,而不只是媽媽角色而活;每一天增加的都不單是年齡數字,而是智慧+1、力量+1。

坦率的自私,痛快的滋養,生命源頭的活水源源不絕,我們各自會在愛中溫暖的相逢。

以上。

作者介紹:

鄧花蕾,丁丁心理簽約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遊戲心理諮詢師,註冊家庭教育指導師。長期活躍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結合所學,用聲音和文字為無數家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