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01

一個人被“社死”會有多恐怖?

相信最近,中山大學的15名女學生,最有發言權。

6月17日,一篇叫《當“我們”作為“母狗”出現在朋友圈》的文章在朋友圈瘋轉。

看完後,我久久不能平靜。

作者是一名中大的學生,在上課、實習之餘,喜歡曬曬太陽、擼擼貓。

平靜的生活在6月7日戛然而止。

那天,朋友給她發的一張徵集“小母狗”參加派對截圖,挑動了她的神經。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在朋友圈點贊裡,她看到了一張跟她微信一模一樣的頭像。

當朋友來詢問她時,她慌了,發了條朋友圈澄清事實。

卻沒想到,被同樣手段造謠的受害者們接二連三地出現,總共達到了17個人。

她們彼此之間大多不認識,橫跨了5個院系、三個年級。

這糟糕的“緣分”使她們開始抱團、蒐證,找到了上百張、上千條記錄。

其中,有合成的裸照,有人身攻擊,也有“集體賣Y”的汙衊。

大量造假的資訊,把她們變成了賣Y、約P的主角。

她們被偽造的約P的聊天記錄和虛假裸照,在各種微信群、QQ群、聚會上流傳。

更讓她崩潰的是,這些資訊已經蔓延了4個月,覆蓋數千人。

圍觀的人不辨真假,就加入了“申討”大軍裡。

什麼“雞窩”、“母狗”,種種不堪入眼的詞彙推動了謠言的傳播。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不懷好意的圍觀者比比皆是。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無數竊竊私語、指指點點遍佈學校的各個角落。

諷刺的是,她們啥也沒做,就被迫“社死”,名譽受損。

再也無法正常生活。

她們甚至會因為陌生人的目光變得心驚膽戰。

好在,女生們並沒有一蹶不振。

她們在現有的證據下推論,發現了一個令人發抖的結果。

始作俑者就是她們的共同好友:院學生會主席,趙某晨。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弔詭的是,她們和趙某晨之間沒有矛盾,也沒有任何交集。

共同參加一個活動,也不會特意交談。

換句話說,趙某晨在她們的人生裡,就是一個路人甲的角色。

但這個“路人”,在半年間處心積慮想要毀掉她們。

02

人的惡意難以揣測。

你永遠無法預料,自己什麼時候會被人當成“獵物”。

還記得前陣子的“iPad獵巫”事件嗎?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事情的起因很荒誕。

成都一高校男同學撿到了一個iPad,螢幕上的訊息有YouTube和Economist。

他猜測失主可能是留學生,看不懂中文,就寫了一份中英雙語的尋人啟事。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按照尋常思路,不應該誇他“拾金不昧”、“考慮周全”嗎?

偏偏到了某些人眼裡,已經完全變味,甚至解讀出“崇洋媚外”的歪風邪氣。

罵他是“舔狗”。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說他把姿態放得這麼低,“賤不賤啊”。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最後罵戰“昇華”,形成對外國人的同仇敵愾。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言論不是刀,卻比刀更鋒利。

網路不是砧板,但能把人困死。

撿到iPad的男同學,忽然間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網路風暴的中心。

當天晚上,他輾轉難眠。

面對各種中傷、詆譭,他下定了一個決心: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個被他們網路暴力的人,但是我希望我可以成為最後一個,所以我決定把這件事情披露出來。”

他首先澄清,自己寫“尋人啟事”的初衷,並非是“對外國人的特殊照顧”、“多管閒事”。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相反,他希望自己的舉手之勞,可以稍微改變這個世界,給別人創造一些驚喜。

他覺得,釋出尋人啟事效率最高。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果然,才幾個小時他就找到了失主。

最後,他剖析了那些帶節奏的人,為什麼會有莫名其妙的仇恨:

“你自以為見識過陰暗面,就想用仇恨去對待。”

“從你的論壇上的其他帖子,我可以看出你的生活很不如意,因此你把你的怨言在河畔上發洩出來,發洩到了我的頭上。”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從這個角度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它來自對生活的不滿,來自對某類人的刻板印象,更來自於過去經歷的“陰暗”。

不同的是,有的人能自我消化,有的人則把這些負面能量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03

我突然想到了曾對學弟“公開處刑”的“清華學姐”。

衝突起於一場誤會。

清華學姐和學弟在食堂走道擦肩而過時,被學弟碰了一下。

學姐覺得自己被“鹹豬手”摸了臀部,要求對方拿出身份證件。

學弟很坦蕩,希望調取監控自證“清白”。

但學姐哪會給他機會?

還沒查明監控,她就迫不及待地記下對方的姓名、年級等私人訊息,然後釋出到各個平臺。

看看她的用詞,簡直惡意滿滿:

“小東西我確實不能暴打你一頓,但我先讓你在我朋友圈社死吧。”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很明顯,她瞭解網路的力量,也知道這樣做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至於真相是什麼,她根本就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終於可以毫無顧忌地製造一場風波,享受摧毀別人的快感。

很快,學弟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

好事者對學弟進行人肉,進一步擴大散播的範圍。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有網友說,“所有人都在狂歡,而我只感到不寒而慄。”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每一個推波助瀾的人,都在釋放自己內心的惡意。

換句話說,想要學弟“社死”的人,遠遠不止學姐一人。

第二天,真相大白。

監控影片顯示,學弟確實沒有“性騷擾”學姐。

只是他的書包不小心碰到學姐臀部。

結果,學姐道歉了,但沒有絲毫誠意。

“另外這件事並不是無中生有,希望你也能注意這些可能冒犯人的地方。”

“我們相互道歉即可,此事了結。”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言外之意是,都怪你不夠注意,才讓人產生了誤會。

輕描淡寫的語氣,彷彿她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更別說人了。

學弟受到心理創傷是不可逆轉的,怎麼可能一下子抹平?

04

董卿說,“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用在這裡尤為合適。

想要讓學弟“社死”的清華學姐,最終被網路“無差別攻擊”。

體會到了學弟當時的痛苦。

造謠15位女生的趙某晨,在向受害者道歉時,只說了一分半鐘,看不到一點誠意。

在要求他進一步闡述自己所犯的罪行時,卻躲進了廁所。

就在男生們將他揪出來時,他卻躺倒在地,表示自己頭暈。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結果被學校保安拖走。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並迎來更大的懲罰:

被通報開除學籍。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被同學們“公開處刑”。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15名女生成“母狗”現身朋友圈,被圍觀半年後,她們的反擊告訴我們一個真相

一場網路狂歡終於告一段落。

《當“我們”作為“母狗”出現在朋友圈》文末有一段“致謝”:

“我深深地感謝那些,為我提供證據線索、支援和聲援的女生和男生。

他們冒著和我一樣身陷囹圄和非議的風險,踏進這個渾水。

但某種程度上,他們給了我無限的勇氣和生命力,謝謝!”

這些聲援者,和那些惡意的“看客”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們是擊碎謠言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然,這是在“真相”不可能“反轉”的情況下,最值得稱讚的做法。

更多時候,我們可能要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既不支撐,也不詆譭,更不去添油加醋。

靜靜等待真相揭曉,讓子彈飛得久一點。

因為世上最難以看清的,無非是人性的陰暗:

有著光鮮亮麗的皮囊,不代表擁有溫暖純良的心。

如“清華學姐”,如趙某晨。

在沒看清他們的真面目時,任何看似“正義”的“支援”,都可能是助紂為虐。

願我們能站在正確的立場,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