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最近,有一位寶媽私信跟我說,她的孩子每次在學校老師隨機點人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被嚇得膽戰心驚,不敢抬頭,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孩子害怕老師?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孩子害怕老師的原因所導致的,而是孩子自身所帶有的“恐懼感”。

“恐懼感”

是在真實或者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者群體深刻的感受到的一種非常強烈的情感狀態。一般出現“恐懼感”的人會表現的神經出現高度的緊張感,內心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注意力也沒有辦法做到相應的集中,大腦也出現了一片空白,從而無法有效的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容易產生衝動的情況。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這種感覺可以說是人的本能反應,就是我們家長有的時候也會時常對一些未知的事情產生這樣的“恐懼感”,更別說是年紀還小的孩子了,他們會常常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產生“恐懼感”,並且做出一些相應的行為表現。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孩子出現“恐懼感”的行為表現

1。 不願和陌生人接觸

不少孩子會對陌生人產生“恐懼感”,不願意同陌生人進行相應的接觸,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就是畏懼和遠離陌生人群。

鄭州李女士的孩子小茹就是如此,小茹今年3歲,眼瞅著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她仍然不願意同小區裡的小朋友去進行玩耍,每次李女士帶著小茹下樓時,她都會躲得遠遠的,不願意同那些孩子在一起玩。

剛開始,李女士想著是不是孩子被哪個小朋友欺負過,所以看到這群小朋友在下面玩耍的時候,她才害怕的不敢加入。

後來,她發現並不是這樣的,即使是單獨和人群中的一兩名孩子離得較近時,小茹仍然會表現得非常抗拒,不願意同對方的孩子去打招呼。

這種遠離和不願同陌生人所接觸的行為,正是孩子出現“恐懼感”的行為表現之一。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2。 不敢一個人在家

雖然老話說孩子“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實際上許多孩子都是非常膽小的,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恐懼感”就會油然而生。

同事家的孩子,6歲的小芳就是這樣。有一天,同事因為晚上要加班的緣故,就在早上提前跟小芳說了一下,讓她晚上自己呆在家裡先一個人寫作業,小芳點了點頭答應了。

但是,我在與同事剛剛加班了一個小時,同事就說她得提前回去了。我問她什麼原因,她就告訴我小芳一個人在家剛剛聽到有人敲門時,感到十分的害怕,剛才哭著拿電話打給她,說讓媽媽趕緊回來。

可見,孩子出現了“恐懼感”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因為一個人在家感到害怕所導致的。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3。 拒絕打針

拒絕打針也是孩子產生“恐懼感”的一種行為表現,當孩子出現發燒頭痛的情況時,我們家長都會將孩子及時性的送到醫院去讓孩子接受相應的打針治療。孩子在看到身穿白大褂,手拿粗針管的醫生時,孩子的內心就會油然而生出這種“恐懼感”:

(1)開始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家長怎麼拉都拉不起來。

(2)逃避並大喊著:“我不要打針。”

加拿大約克大學

就做過一個

有關孩子懼怕打針的研究

,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恐懼打針的經歷,

8%左右的孩子

會因為害怕打針而情緒崩潰,甚至出現嘔吐和暈厥的現象。

從這也能看出,打針確實是孩子出現“恐懼感”的一個重要表現。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恐懼感”

1。 自身不好的經歷導致孩子出現“恐懼感”

孩子要是在年齡較小的時候,經歷過不好的事情,那麼這件事情就會在他的內心深處留下陰影,從而導致“恐懼感”的出現。因為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他的內心會受到強烈的刺激,從而帶來非常劇烈的反應。

就拿打針來說,孩子如果在第一次打針的時候,碰到的是實習醫生。而恰好這名實習醫生的打針手法不嫻熟,插進去的針管沒有一次到位,打的孩子非常的痛。那麼,等到孩子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打針情形時,他就會在內心裡面感到非常的害怕,產生“恐懼感”。心理上所帶來的刺激反射告訴他,如果再打一次針,還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所以他就會拒絕打針。

出現這種同樣的不好經歷時,孩子就會滋生出“恐懼感”。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2。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當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會使用一些嚇唬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

(1)孩子晚上很晚了還在玩著玩具,不願意去睡覺。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早早的休息,就會嚇唬孩子,在孩子的耳邊說:“寶貝,趕緊睡吧!再不趕緊睡覺,魔鬼就來抓那些不睡覺的孩子了。”

(2)孩子吃完飯後,依然坐在那裡在看電視,不去寫作業。家長為了使孩子能夠趕緊去寫作業,就會跟孩子說:“你再不趕緊去寫,小心明天你的班主任王老師會讓你站在班級門口罰站。”

家長常常就會使用這些方法來讓孩子聽話,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是不當的,儘管可以讓孩子很聽話按照我們的指示去做事情,同樣也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造成杯弓蛇影的情況,引發孩子“恐懼感”的形成。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去克服“恐懼感”

1。 應當保持接受的態度

有時候,孩子出現“恐懼感”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情,是孩子自身所引發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這也是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家長們常常會不理解,認為孩子出現“恐懼感”是一種懦弱、膽小行為的表現。

其實,當孩子出現“恐懼感”時,家長應當保持接受的態度,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這樣的“恐懼感”就會逐漸的消除,並不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要是出現特別嚴重的情況導致孩子“恐懼症”的形成,家長們就要做出適當的干預來幫助孩子進行解決了。

孩子遇事膽戰心驚,原來都是“恐懼感”惹的禍,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2。 多給孩子傳授知識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

曾經說過:“知識是治療恐懼的藥。”

所以,我們經常性的給孩子講授一些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讓孩子的知識面得到擴充套件,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對許多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感”了。

(1)孩子害怕打雷的時候,我們告訴他打雷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跟鬼神並無關係。

(2)孩子怕黑,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地球在發生自轉,晝夜交替現象是很正常的。

孩子懂得多了,自然也就不會對許多事物感到恐懼了。

當孩子出現遇事膽戰心驚的情況時,家長不要擔心,先幫孩子分析清楚“恐懼感”產生的原因,自然就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加以解決了。

本文由二錘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