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胡忠老師=憨先生。感謝您與胡老師一起,看上過的課,讀過的書,陪伴的學生,走過的遠方……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香山中學校友見面會感懷

8月16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天空恰晴,陽光正好。香山中學校友代表見面會如期召開。作為校園文化解說者和見面會主持人,我也在觀察著一個個從記憶中走來的面孔,感慨良多。

也許,校友們從未想到,曾經那麼“熟”的母校,有一天會變得如此陌生。本以為即使走出母校,也不可能忘記曾經的美好,可密密層層的現實生活,使得記憶不斷被沖淡、被磨損,甚至於了無蹤影。原來,時光去也,那麼多特別的片段,只能在夜半夢迴時再倒出來數一數。不是母校小氣,而是生活讓我們凡俗。

幸好,感情沒丟。“香中學子”四個字,仍能把大家吸引住。母校,不只是一個詞,更是一份情懷,一份牽掛,一份記憶,一份召喚,一份義無反顧……

如果不是螢幕上展現出老照片,有些記憶恐怕已無法撿起。也許,我們從未想過,當年熟悉不過的事物,在今天看來會如此親切和神秘,以至在進行評價時並未能顯得瀟灑和輕鬆。

而我看到大家的笑臉,便知道有一些珍貴,正從心靈的遠方漸漸甦醒,慢慢走來。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最初的校門,自帶一種濃濃的樸素之美)

1

上午9點,我們開始漫步校園。朝霞染穹宇,舊念繞心扉,老天放心地把削減了熱量的明媚天氣留給了香中。陽光雖好,卻不甚毒辣,剛剛好,走一走這秋季的校園。身處其間,似乎能感受有一雙深情的眼睛在注視,那是來自渺遠過往的打量。

一群人,把一份歷史連成線,各個級的校園聚在一起,就是母校一份完整的回憶。即使陌生,也充滿信任;沒有遙遠與此時的區別,都那麼密切。

我儘量站在讓校友能接受和理解的角度發出聲音,看到大家聽得那麼認真,我感到非常內疚。說句實話,因為前一天下午才接到任務,又有別的事要忙,準備倉促,心裡很是慚愧。好在香中有一種非常好的品質,那就是包容。校友們以理解和接納的心態,跟著我一起,讓腳步印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我很好奇的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安靜地聽我講解,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我們一起理解“長仁益德,立學興文”;一起看有著“宜賓第一跑操”美譽的大課間;一起踏上仿長城和烽火臺;一起感慨該遲生二(三)十年;一起聽“未出土前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的君子風範;一起看規範存放的十二萬四千餘冊圖書似乎在等待一個懂它的人;一起坐閱覽室(書畫室、書畫陳列室、禁毒宣傳室)那可以收拉的桌椅;一起看一排排的電子琴和一把把的蘆笙;一起在國學講堂坐著聽一首母校老師寫的歌;一起走過鳳止樓、思無廳、凰集樓;一起越過秋風吹拂的上操場;一起“一帆風順”到足球場;一起仰視即將使用的藝術大樓;一起瞭望知識之窗;一起走過揚帆啟航的校門;一起在校門口“愛”的廣場合影;一起欣賞“百草結”手工坊作品……

在母校,大家都規規矩矩,在溫柔的空氣裡,又都恭恭敬敬地做了一回聽話的好孩子。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那些年錯過的女生,都敢爬水塔)

2

正因為大家的自覺和包容,讓我對見面會交流環節有了更多的設想。於是,我特意設計了一個模擬上課的環節,以讓大家追溯一回曾經再平常不過的課堂。

當我發出“上課”的聲令,“值日生”喊出“起立”,大家迅速整理好手中的事物。多麼統一,也許,在我們的血脈裡,這種天然的呼喚一直在流續。雖然記憶依稀朦朧,難以斷診,但在這一刻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觸發。於是我看到好多師兄師姐、師弟師妹臉龐染上激動的神情,如春風拂面。

是的,我們都需要在某一刻,向世界發出聲音,即使簡單如“老師好!”,都會在心靈深處漾起溫柔的漣漪。久違了。

在“請坐”的聲音迴應後,“未來班”課堂正式啟程。

接下來,胡老師開始回憶母校的變化,從1993到2003到2013。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張照片,卻像過電影一般瀏覽了母校變遷的歷史。一路走來,好不容易。原來,我們都是母校成長的見證者、陪伴者。

一聲嘆息,唏噓了歲月;一張照片,見證了時光。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一張畢業證,終結了初中的歲月)

2

32歲,對於一個人來說,正值壯年,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她應該已經有著一定的寬度,一定的廣度,一定的厚度,一定的高度,並具有一定的溫度。

32載風風雨雨走過,母校有一些東西已經可以傳承。在這樣一個節點,學校陳鑄校長,有著很多的感觸。因此,“未來班”第一堂課,是香山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陳鑄致辭。

綜合起來,我聽到了兩個關鍵詞:選擇,底蘊。

香山中學的發展,真的有起有落。從學校建立時家長們爭相競爭,到新世紀初爭相放棄,再到後來想方設法選擇,裡面的故事不只曲折,還溢滿辛酸。其中滋味,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在關係孩子成長的大事上,家長們的決定向來慎重。

別人憑什麼選擇你?還不是基於學校的底蘊。為此,香山中學真的付出了很多。硬體如何?師資如何?發展如何?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社會、家長和孩子說了算。

香山中學敢請校友代表回來看一看,其實也是一種底蘊。

母校在負重前行中,已經把過去的艱難和挫折融入了每個香中人的血液裡,給包括校長在內的所有人底氣。在他的發言中,其實我還聽出了另外一個詞,那就是承諾,只有校長才能發出的承諾,是對一群明白學校歷史、接受過香中教育的人的承諾,來不得虛假,摻不得敷衍。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校車,是古老的傳說)

3

曾皓同學帶來的第二堂課,是滿滿的回憶和濃濃的感恩。共同回味當年的書生意氣,咀嚼這些年走來的酸甜苦辣。他一直把母校深深地印在心裡。

他一直記得:大公路分下來的那條小路,那道小小的鐵釺子門,校門口的坑坑凼凼,那個調皮的學生爬上爬下的水塔,水塔旁青蛙鳴叫的池塘,那個擁擠不堪的廁所,牛毛氈搭建的伙食團下大家奮力地擠飯,那個二樓可以放電影和打乒乓的禮堂,那幾個一下課就人來人往的小賣部,那幢只有三層的教學樓,那個在水泥路上寫幾何題的老校長,那些圍著教學樓跑步的身影,在高低不平的土壩子上開展的運動會,那個不太高不太大的旗臺,以及旗臺前進行廣播體操比賽的籃球場,還有那些翻出圍牆去讀書的身影……

我一下子想到《冬季校園》那首歌:我親愛的兄弟,陪我逛逛冬季的校園,給我講講,那漂亮的女生,白髮的先生。趁現在,沒有人,也沒有風。我離開的時候,也像現在一般落葉蕭瑟,也像現在,有漂亮的女生,白髮的先生……只是再沒有人來,唱往日的歌。

是啊,在教室裡談過的詩詞歌賦,在圍牆下聊過的哲學人生,在花園裡想過的夢想未來,流年似水,留不住,也算不出。

回憶如歌,光陰似鞭,白駒而過,一抽就是30年,從青愣子到小夥子,又從小夥子到不惑中年,故事一茬一茬,主角一個一個。彷彿還在躊躇滿志,卻已到“讓母校等我長大成人的一天,回報母校”。

好吧,今年,你來了。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舞動的青春,活力並不比今日少)

4

海玉姐(李海玉)作為從香中走出的學生,又回到香中從教,她的第三堂課,自然有太多的感慨。只因一個角色——香中老師。

在她發言後,我說想起了一句話:我已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少年心性,少年情懷,少年夢想,少年豪情。不過,因為我們是老師,這些,都將化在一天一天的時光裡,成為母校的記憶。

同樣作為香中老師,我有更深的體會:縱然山高路遠,自帶百般使命。因為有這麼多校友在,我們何懼?

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是母校的孩子

(難道這就是第七套廣播體操?)

5

香中一直在成長,一直在積澱,一直在破立,每一個時間節點,都需要走得鄭重。一個閃失,就可能一蹶不振。因此,陳革書記的第四堂課,也是深情滿滿。

我們向著時代發問,接下來的香中該怎樣走?到處都是正確答案,又到處都找不到正確答案。安穩與危難共存,機會和陷阱同在,因此,他向全體校友發出呼喚與希望,取大家的智慧,輔母校之發展。

有句俗語很有道理:勸人出錢,猶如鈍刀割肉。但在大義面前,在情懷面前,他真誠發出聲音,為那些貧寒子弟,為那些努力的身影,為那些博大的師愛。香中團隊,在一點點地努力。

華中大李培根校長說“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她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如果我們化用一下:什麼是校友?就是無論身在何方,都牽掛著母校並被母校牽掛的那個人。現在最早的校友40多歲,但無論多大,永遠是香中的孩子。

香中,應該要許所有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6

今年,在孩子們畢業離校的那天,我寫了一首小詩,取名為《放心去飛》:依依難捨目噙淚,且送君歸自返回。今日轉身即是客,他朝可待已高飛。

是啊,“他朝可待”,未來可期。還寫下了這樣的話:船到碼頭車到站,該是揮手告別的時刻了。再回首,他們即使回來,已變成客人。我們,只是適合他們初中生活的一款。跨出校門,迎接孩子們的將是另一番天地。他們遠行高飛,我們原路返回。時光,讓我們終於成為了過客。這三年,已是生命的標本,唯有祝福罷了。分別,不過早一刻或是晚一刻,總會到來。……心裡默唸: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去飛吧,搏風擊浪,累了說一聲。

以前我就在想,有一天我的學生們回來,將會是怎樣的情景?今天,我看到了。也許,母校對於所有的學子來說,都是如此:去飛吧,搏風擊浪,累了說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