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靈魂的禮物》第一章:療愈1——關於業力與療愈

《靈魂的禮物》第一章:療愈1——關於業力與療愈

《靈魂的禮物》

第一章:療愈(1)

如果在閱讀此書時,你想擁有一段最有意義和療愈性的旅程,那麼適當的概念框架就是必不可少的。那麼,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

為什麼投生前,我們要計劃一些特定的人生經驗(包括巨大挑戰)?

業力

有時,業力會被定義為“宇宙之債”,但是,在探索出生前計劃的過程中,我更願意把它看作

一種

平衡經驗

的缺乏或缺失

假如說,你有一個殘疾的孩子,你傾注一生去照顧他/她、愛他/她,那麼在此生結束後,你們兩人(或其中一人)會經驗到一種不平衡的感覺。在靈魂層面,你很可能會為那一世的經驗尋求平衡。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們可能會共同計劃另一次轉世,把角色對調。因此,你可能會選擇先天性的身體殘疾,而讓你之前的孩子扮演母親或父親的角色。出於對你的愛以及平衡那一世經驗的渴望,你之前的孩子很可能會答應。於是,新的一世就開始了。

靈魂的平衡感,並不來自它對另一個靈魂做了什麼,而是來自

經驗它從未經驗過的

舉例來說,那個曾經做你孩子的靈魂在體驗過照料別人的感覺後,會產生一種平衡感。同樣,你的靈魂在體驗到被照料的感覺後,也會有這種平衡感。

假如在前世,你遺棄了那個殘疾的孩子,那麼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儘管你很可能會選擇在另一世對那個孩子做出補償,但這種行為無法制造平衡的感覺——平衡感更多地來自你“親自體驗被遺棄的感覺”。“請聽好,”約書亞在談論這一點時說,

業力的平衡,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來自

對其他人做善事

。一個人不是透過對其他人做什麼來平衡自己的業力,而是要親自體驗。”

同樣,業力的平衡與業力的釋放也並不相同。

當靈魂感覺自己已經經驗了一個問題的所有面向,業力就平衡了。

然而,

只有最初導致不平衡感的原因找到了,問題得到解決,業力才能被釋放。

二者的區別是顯著的,

除非我們找到了產生業力的深層原因並獲得了療愈,否則即便一個業力被平衡了,我們也會再產生新的業力。

比如說,前世你有一個錯誤信念: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供應是不足的。同樣,假如說這個錯誤信念在你之內引發了極大的恐懼,它過於強烈,導致你決定去鄰居家偷取食物。這樣,在那一世結束時,你迴歸非物質領域並檢視這一生,你會感到一種渴望——渴望平衡這個經驗。

因此,在下一世來臨時,你會計劃體驗某種形式的物質損失,同時在再度投生時,你也會攜帶著這些恐懼能量和匿乏的錯誤信念,以便將它們療愈。

你為下一世計劃的體驗會平衡業力,但未必能消除你的恐懼或錯誤信念。如果仍有未療愈的部分,那麼你的恐懼和錯誤信念很可能促使你做出別的舉動,導致更多業力。

只有初始業力(original karma

之下隱藏的恐懼和錯誤信念獲得療愈之後,業力才能被釋放。

你在靈魂層面覺知到這個事實,因此可能會制定一些計劃——比如來世的貧窮或財務受挫。

這並不是對前世偷盜行為的自我懲罰,而是將你意識中需要療愈的部分(恐懼和

匱乏

信念)鏡射(mirror

給你看。

我們不喜歡苦難,也抗拒苦難,但經驗苦難確是一個很有效的療愈途徑(儘管對於它何時能帶來療愈或如何帶來療愈,我們在意識層面沒有什麼瞭解)。然而,

對苦難的目的保持意識覺知,能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去學習在它之下隱藏的功課,並以相對輕鬆的方式完成療愈。

在一次討論中,

約書亞把業力形容為

關於自我和世界的一套錯誤信念

……

出於恐懼和分裂的信念

我相信,在這個人類進化的關鍵時期,我們正在迴歸合一的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裡,我們出於分裂的恐懼和信念會得到療愈。與流行觀念相反的是,這樣的療愈可以很快發生,甚至立即發生。

約書亞說:

靈魂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真實本質——純粹的神性,與神合一,業力的釋放可以在瞬間發生。這一領悟,會讓深沉的寧靜湧現。當靈魂持有這樣的洞察力時,會很容易將自己從業力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聖經中有一個關於罪犯的故事。他被綁在我身旁的十字架上,他被我散發出的慈悲能量深深觸動。在死亡過程中,他全然地臣服,這使我告知他:“今天你會與我同在天堂。”那一刻,他的業力得到了真正的釋放,這個覺醒會伴隨他之後的每一世。

這裡蘊含著一個二元性(三維空間生命)所固有的悖論:

沉重的業力可以帶來巨大的覺醒;徹底探索了自身陰暗面的、肩負著沉重業力的靈魂,可能會成為他人最偉大、最慈悲的導師。

他們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獲得自由,但他們會告訴你,

最大的困難不是他們所經受的劇烈掙扎與深重苦難,而是看出這一切全都不是真的,它們只是恐懼與分裂信念的結果。在真理之中,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自由了。

業力釋放的難處,並不在於必須經歷諸多的困苦,而在於它與人類意識中長期存在、深深紮根的幻相是相悖的。

關鍵是要意識到你真正是誰(靈魂),並且記得,你被神(源頭)無條件地愛著。當下,你是安全、自由的。認識到這一點很難嗎?你當然會想,這很難。

本書意在幫你憶起自己的真相:浩瀚、智慧、充滿愛、無限、永恆而神聖的存在,計劃了自己正在經驗的生活。

隨著你越來越全然地憶起這一點,你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你能夠平衡和釋放自己的業力,以自己需要的方式療愈自己。

你是強大的創造者,你創造出了自己所有的體驗,不論是你在出生前計劃好的挑戰,還是在挑戰中獲得的療愈,以及在每個當下獲得的療愈。

療愈

我們也會計劃出一些與業力無關的挑戰或人生經歷,去療愈各種能量以及意識的各個面向。舉例來說,在《靈魂的計劃》中,我分享了佩內洛普的故事。她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在出生前計劃中,她決定讓自己先天性失聰。當我和靈媒斯塔西·威爾士進入她的出生前計劃會議時,我們發現在佩內洛普的兩次轉世中(今生與此前一世),她的母親都是同一個靈魂。

在之前那一世,佩內洛普的母親被男友開槍殺死,而佩內洛普親耳聽到了這一切。這件事讓她遭受了過於嚴重的精神創傷,在那之後不久,她就自殺了。她因此迴歸靈魂,帶著所謂的“未解決的業力能量”。

現在,這些都需要被療愈。在佩內洛普的出生前計劃會議中,她的指導靈問她是否願意先天失聰,這樣一來,類似的創傷就不會再次發生,她也能夠完成前世的療愈。佩內洛普回答說:“好,那就是我要的,也是我想做的。”

於是,他們就開始計劃“完全失聰的人生體驗”。

我在《靈魂的計劃》中也講述了派特的故事。派特是位男士,在轉世之前,他計劃要有幾十年的酗酒行為。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計劃,在某種程度上與他前世的死因有關。在那一世,派特死於戰爭,他是戰場上堅持到最後一刻的那個人。他獨自在戰場上游蕩,看著死去的戰友,感受到強烈的恐懼。在這種極端的恐懼狀態中,他被擊中,然後死去了。因此,這股恐懼殘留在他的意識中,急需療愈。在投生之前,派特很清楚,

曠日持久

的酗酒

會讓他的情緒極度痛苦,這會驅使他去尋找神,獲得靈性上的覺醒,從而療愈他帶入身體的恐懼。

有一天,派特下班回家,喝乾了家裡所剩的每一滴酒,然後跪下來,呼求神的幫助

——

那是他療愈的開始。

那一刻,派特感覺到了神的存在。幾星期後,他住進了戒療所,從此再也沒有喝酒。

派特計劃了一條療愈之鏈,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將恐懼帶進身體,並用

酗酒

來表達;透過

酗酒

,引發情緒上的痛苦;用這種情緒痛苦,促使自己發現靈性(spirituality

);

最後透過靈性,療愈體內的恐懼。

我們制定人生計劃的目的,是療愈前世未能解決的特定能量,包括批判(對自己和他人)、責備(對自己和他人)、憤怒、罪疚以及很多類似的負面情緒。在一生結束時,如果我們的意識中仍然攜帶著這些情緒,它們變成了附著在靈魂上的殘留物。我們的靈魂會設法轉化這些情緒:計劃(在某些情況下,幾乎是本能地被捲入)一些轉世,將這些情緒對映

reflect

給我們,好讓我們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某一世未療愈的,必須在另一世療愈。

服務他人

在靈魂層次,服務他人的願望是計劃特定人生體驗的主要動力。

這種渴望是合一意識(我們在非物質形式的家裡時,這是我們最自然的狀態)的有機表達。我所說的“合一”,意思是

在宇宙中只有一個存在。你、我,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對至一(

T

he

One

的個性化表達。

因此所謂的“服務他人”,其實指的是“看似服務他人”。

比如說,在靈魂層面,你和我共同計劃一次轉世。當我們處於合一意識時,你知道“我”其實就是“你”。這樣的領悟,遠遠超出了我們身處肉體時的知識性概念,你的確能感知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於是自然地,你會想要服務於我。反之,因為我也體驗到你實際上就是我,所以我也自然地想要服務於你。

服務他人是靈性進化的快速通道。你給出什麼,就接收什麼。你教導什麼,就學習什麼。

在追尋靈性成長的人中,有一個普遍的錯誤(當然在真理中並沒有錯誤存在,所有經驗都會帶來學習):過分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好像這種成長獨立於服務他人之外。

實際上,過多地專注自身(哪怕專注的焦點是靈性成長)會減緩一個人的進化。投生後,我們都傾向於忘記這個真理,但是在靈魂層面,我們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們會設計出服務他人的計劃,從而促進至一(我們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的擴充套件和進化。

什麼是服務?當然,服務可能意指仁愛的行為——仁愛的行為由愛激發。這個詞有點像佛教用語“慈心”(metta)。

透過仁愛、慈悲來服務他人的最普遍的角色之一,就是養育孩子的父母。

然而,有時在出生前,我們也會計劃一些反面角色。

的確,

那些在生命中給我們帶來最大挑戰的人,可能完全是出於我們自己的請求

——比如派特的孩子,他們在出生前都明白,派特的酗酒可能會讓他無法提供全然的陪伴,或是不能像沒有這個惡習的人那樣充滿愛。他們選擇派特做自己的父親,並非是“儘管”他計劃了酗酒,而是“因為”他計劃了酗酒。他們感到這種體驗(擁有一位酗酒的父親),最能促進他們的進化。

不過,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最大的反派角色,也並不總是來自我們的請求。比如在“強姦”那一章你會看到,強姦者靈魂的較高部分允許了“強姦”的計劃,這樣一來,靈魂較低或較黑暗的部分就有機會療愈憤怒。被強姦的女士貝弗莉並沒有要求這樣的經驗發生,但是在出生前,她知道這一生自己很可能會被強姦。她的靈魂出於某些原因同意了這樣的計劃,這一點,我們會在那一章詳細探討。

——摘自

《靈魂的禮物》

,作者:羅伯特·舒華茲

《靈魂的禮物》第一章:療愈1——關於業力與療愈

讚賞請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