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教育家》10月刊第3期釋出了關於自然教育話題的文章,引發了很多園長的探討,我們繼續組織相關內容,以呈現更多優秀的實踐成果。

在世界範圍內,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這一現象愈發受到關注。《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曾採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描繪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絡的事實。有研究指出,長久與自然隔絕,可能導致一系列身體機能失調,罹患肥胖症、抑鬱症、焦慮症的機率都會上升。

在大多數孩子已經與自然斷層的情況下,如何改變現狀,讓孩子和自然重新建立起深度有效的聯絡?教師怎樣走出自然教育中的誤區?幼兒園如何開發自然資源,促進孩子成長?

本期系列研討會就“感知自然”話題,園長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各自園所的有益經驗。

讓兒童與自然共呼吸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二幼兒園 鬱東利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我們身邊不缺自然,缺的是如何讓兒童感知自然。對於兒童來說,感知自然不應只是一個話題、一類知識、一個階段的主題課程,而應是保持內容的整體性,讓兒童立於其中,與自然和諧共處。

首先,嵌入文化,建構自然教育課程。

將二十四節氣整合為全面的體系化課程,全方位支援幼兒的學習。觀察氣候,親身體驗,習得生活。透過清明踏青、穀雨種植、大暑戲水、豐收日採摘,大雪親子冰雪遊戲,在體驗式學習中觀察感知自然變化並與自然形成有效聯結。比如幼兒經歷植物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系列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感知了陽光、空氣及水與植物的關係;感知四季的變化;在與自然的互動中潛移默化地理解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二十四節氣體系課程,在自然資源與兒童經驗間建立起一條適宜的通道,讓兒童真正與自然融為一體。

其次,融入環境,將自然元素納入功能坊。

讓自然與兒童建立起親密關係。在室內創設石工坊、木工坊、陶泥吧等教室,將自然“裝進孩子們的口袋”,不僅展現出自然與眾不同的感召力,也形成了彰顯美學意蘊的兒童成長空間。

兒童是自然之子,一切順其自然的“發生”,在兒童的世界才顯得純粹。讓兒童迴歸於自然,在完整、富有質量的環境中自由地成長與呼吸。

自然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安徽省宿州市埇康幼教集團唐河南幼兒園 李珍珍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時光卻被電視、遊戲佔據了。因為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導致他們失去了本該擁有的靈性,換來的卻是不應該出現在他們身上的特徵,空洞的眼神、懶散的性格,甚至在小小年紀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鏡。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從多年的親身經歷中得出了一個結論:自然教育要從孩子抓起。我們要讓孩子置身於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以及體驗,使孩子的天性得到最大釋放,從而進一步培養孩子的潛能。

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日常對於孩子培養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從幾個較為普通的方面入手。

一是自然體驗的隨時性。

許多人認為接觸自然需要來到綠色的世界中,但其實這是一種偏見,我們完全可以改變思路,將自然教育化,做到在課堂上、校園中乃至家庭中都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自然的探索。此時自然的定義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綠色的世界。

二是不斷保持好奇的態度

,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劑良藥。隨時隨地地讓孩子處於新奇中,確實對於孩子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並不能將注意力全放在行動層面的改變上,我們還需提供一個對孩子成長有益的環境。這便是我要提出的第二個觀點——

校園自然化。

這是自然教育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做到儘可能地還原自然的樣子,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自然的氣息,最大程度地發揮戶外空間對於孩子的教育價值。

最後,遊戲化。

我希望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從而激發孩子們對於自然探究的嚮往與熱情。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們體驗和發現自然,讓他們實現全面發展。

將自然教育滲透於心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超越幼兒園 車越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英國BBC做過一項研究,你覺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麼?答案是:親近大自然。自然源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生活中,自然與我們密不可分。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制定了相應的自然課程。例如:在每個季度都會設定不同的自然科學課程,讓孩子從一粒種子,一捧土,一片花瓣中,體會自然的神奇力量。我們的自然區域角,種植著孩子和老師共同培育的種子,鼓勵孩子用圖畫的方式,進行學習記錄。讓孩子善於觀察,熱愛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引發教育深思,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耐心等待,學會堅強,如種子一般經歷破土、生根、發芽。

家庭中,我們每週都有不同的自然主題課程,提倡家長帶領孩子們走進自然、感知自然,如:躺在草地上感受小草的蓬勃;與種子對話:猜它長大了會是什麼模樣;對自然的期許等等。同時將自然材料帶回班級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說一說在採集過程中,孩子的感受和心情。

我們讓自然滋養孩子成長,讓長大的孩子保護自然,將自然教育滲透於孩子的心靈,讓一顆顆種子在愛中長大。

感恩自然饋贈,徜徉冰雪歡樂園

黑龍江省空軍哈爾濱藍天幼兒園 馮婧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現如今戶外活動對於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土電梯樓房裡的兒童來說更為重要,它不僅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且是幼兒運動的基本形式。

一、結合本土特點,研訓先行做引領。

大自然饋贈給人類太多寶貴的資源,比如風、比如雨、比如東北獨特的冰雪世界。每年臨近冬季,我園教師都會開展有關如何開展冬季戶外鍛鍊的教研活動,既能結合本土季節特點和獨特的自然資源,又能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和安全。

二、感恩自然饋贈,徜徉冰雪歡樂園。

根據每次研討的方案,我園曾嘗試將操場上的積雪堆砌成冰雪迷宮,孩子們在迷宮裡自由徜徉,摸一摸、聞一聞,多感官地感知冰雪;還曾澆築冰場,為孩子們提供冰爬犁、冰尜等冰雪遊戲材料。孩子們在冰場上一會摔倒、一會爬起,你拉著我,我拉著你,歡樂無限;定期組織班與班之間的打雪仗比賽、凍冰花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冰雪活動,支援幼兒在大自然中無限徜徉,感知冰、雪、水的特質,感受溫度的不同變化,提高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

打造富有探索性的課程資源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教育第三幼兒園 何紅梅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指南》中提到:“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作為發展兒童的重要資源。”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園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創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幼兒園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我園地處賓縣,大多數幼兒來自農村,經過長期思辨、研討,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向大自然,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尋找幼兒的興趣,追隨幼兒的熱點,形成一個個富有探索性的課程資源。其中,植物類自然資源是幼兒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重要形式。這些司空見慣的植物材料,經過老師和孩子們的靈思妙手,變成了一幅幅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現代風情的藝術品和生活空間。我們利用果殼、玉米稈、蘆葦等做裝飾畫,用玉米、葫蘆做成手榴彈,用果殼、種子、樹葉、貝殼等製成貼上畫,極具美感。特別是用各種自然材料開設的編織課,更是把傳統的手工藝術和現代的手工教育完美地結合起來。

在音樂領域,教師們請來了大自然的樂師。大自然是一首曲子,每一種材料都有一個音符。柳枝、柳葉、竹節、木棍等簡單製作後就能發出各種美妙音符。雖然這些材料不夠精美,樂聲也不夠清脆,但孩子們歡快的笑聲,足以讓大自然也為自己培養的樂師驕傲。只有從自然中瞭解自然,只有讓孩子們充分地融入自然、享受自然、迴歸自然,才能更好地培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

探索玩法 尋找樂趣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東風國際幼兒園 李成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透過與家長的接觸,我發現一些家長所謂的高質量養育就是防磕防碰、單單追求高科技等,導致孩子們的世界是用物慾堆出來的新奇,缺少了對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力。

作為幼兒園園長,我深知自然會帶給孩子更廣博的可能性,大自然帶給孩子的是終身成長的價值,所以我園開通了每月的線上親子話題,對家長的認知加以修正。我把幼兒園操場的一塊邊角弄成了農作物種植區,對於年齡大的孩子,我們一起收土、撒種子,年齡小的孩子先觀察,然後澆水。我發現孩子每天放學後都會到那裡去看看,開心又驚喜。我們還有社群探秘,讓孩子們觀察小草、撫摸樹葉、喂社群小動物等。孩子們都是三五成群的在那裡溝通講解,釋放了久圍的野趣和童真。其次,我們還將生活中的廢棄品製作成教玩具,比如奶粉罐變成遊戲梅花樁、大紙殼粘成車皮滾筒等,讓孩子們在常見物品中探索玩法、尋找樂趣。

孩子是非常享受體力、智力,還有情感上的突破的,他們喜歡在玩中獲得經驗,然後形成自己的思想,最後在表達自己的見解。

提供森林氧吧,探究自然奧秘

黑龍江省哈爾濱尚志市銀河幼兒園 李立穎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第一種方法是:從教室中走出去———《遷途教育》就是我們教育活動中的一個板塊。

我們與城管局,文化局和林業部門協商,在最近的風景區、原始林區劃定一個定期活動的區域,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森林氧吧,讓孩子們去大自然觀察自然生長的奧秘、去找尋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對自然的敬畏。我們也同科技館、動物園攜手做“關愛下一代聯合辦學促成長活動基地”,孩子們在那裡觀察蝴蝶的蛻變,看它是如何從一個蛹變成蝴蝶的過程;觀察樹幹的年輪,樹葉的變化,也可以在落葉的時候拾幾片葉子回來做成標本。也可以去動物園讓孩子們觀察動物的模樣、習性。

第二種方法是:與周邊的種植養殖大戶進行合作。

我們讓其成為戶外教育基地,孩子們可以參與勞動。春天和秋天,孩子們可以去我們合作的農戶家,自己撒種、澆水、看護,定期去觀察它的變化。觀察陽光、空氣和土壤的關係。當蔬菜成熟的時候,可以去秋收,並把他們親手種植的蔬菜帶回食用,那份快樂可想而知。經過自然滋養的孩子、泥土生髮的孩子,其心智和體能真的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與其用語言方式教育孩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不如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自己親自去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去讀大自然的這部《百科全書》。

開發自然資源,豐富園本教材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會發鎮中心幼兒園 李銀賀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我園是一所有著豐富教育資源的農村鄉鎮幼兒園,處於獨特的農村資源和鄉土文化氣息之中,一直因地制宜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農村資源教育活動,充分讓幼兒去感受、去領略、去體驗鄉土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他們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以及環保節約的意識和品質。

一、有效利用農村文化資源進行品德教育。

環境育人是幼兒教育的特點。我園的省級科研課題《體統體育在農村幼兒園中的應用》就是將傳統文化和幼兒園教學緊密聯絡在一起,讓幼兒瞭解到勞動人民的淳樸與智慧,體會到農村文化資源的博大精深。

二、有效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進行美術教育。

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時時變化,處處不同,是孩子們用來創作的最好的藝術表現物件,也是引發孩子們創作激情和熱愛自然的好途徑。我園帶孩子進行農作物種植觀察,讓孩子在與自然物接觸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長規律,瞭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產生熱愛自然資源的情感,培養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讓自然賦能孩子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藝術幼兒園 劉宏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風聲在和曲,林聲在彈琴。鳥鳴在低語,花兒在搖曳。草地上,樹林中,孩子們在嬉戲,在尋找,在觸控,在仰望,在感受……多麼唯美的畫面。可如今,這樣的情境越來越少了,孩子們越來越多的聚集在燈光下,而非在陽光下。缺少陽光雨露的滋養,缺少與自然環境的聯結,缺失的是天地之靈氣給予人類的養分。

今天的孩子對於自己腳下的土地和身邊的自然瞭解的太少了。我們應該讓孩子迴歸自然,讓自然賦能孩子。

幼兒園要有自然教育的理念,儘可能地開發自然資源,幼兒園中的小菜園、種植區、飼養園、觀察角……結合季節的外出活動:如春天去找迎春花,去發現小草露頭。夏天到百花園去認識各種花卉,到百果園看看喜人的水果。秋天感受豐收的喜悅。冬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接雪花、堆雪人、凍冰花、做雪雕、賞冰燈。家園共育中,把親近自然的理念植入家庭教育,如親子共參與的“叢林挖寶”“騎行天下”等。

大自然的教育是無聲的,是美妙的,是神奇的,孩子們要在自然中體驗、觀察、分析、思考和創造。

以“三園聯動”形式在大自然中快樂玩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民族幼兒園 葛根格日勒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隨著幼兒教育觀念的更新,迴歸自然已成發展趨勢。

一、走進自然資源,融進主題教育活動,領略自然風采。

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透過讓幼兒近距離地觀察動植物,來提高他們的洞察力、注意力,培養其主動發現、解答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認為在草地上、沙堆中、操場上的奔跑、觸控與攀爬鍛鍊了幼兒四肢協調能力,也緩解了電子產品削弱兒童觸覺、聽覺、視覺、嗅覺等感官發展的問題。

二、挖掘自然資源,充實實踐活動內容。

一直以來,我們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模式,以“三園聯動”的形式,將農村的天然自然環境資源變成城區幼兒園孩子們開展實踐體驗的大好天地。在聯動效應下,總園成了各分園的基站,而兩所分園,也成了集團內幼兒的實踐基地。城區的孩子來農村體驗秋收,在大自然中快樂玩耍、樂享童年。

三、利用自然資源,豐富自然角,體驗鄉土樂趣。

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充分利用自然角,讓幼兒體驗鄉土樂趣。自然角為幼兒提供了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活動場所。在那裡,孩子們可以看到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可以親自採集各種樹葉、種子……

總之,我們充分發揮本地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帶領幼兒走進自然。這樣不但能開拓幼兒的視野,解放幼兒的時間、空間,還能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大自然中釋放情懷,尋求大自然的奧秘。

自然不遠

北京市朝陽區啟明東潤雙語幼兒園(珠江園) 張瑞英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帶孩子到大自然裡面去。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多帶領孩子到公園或郊外的戶外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與生活相關的戶外活動,如踏青、野餐、露營,戶外的學習活動,如觀察、寫生、記錄活動,還可以開展運動、種植和自然探索活動,活動內容可以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的情況而定。

讓自然走進孩子的生活。

讓孩子在室內也擁有對自然的感知機會。孩子天生就喜歡尋寶和搬運,他們從自然裡尋來的一花一草、一果一葉,都可以搬到室內來。在拼拼擺擺中,給物品或排隊或排序,鍛鍊孩子的觀察、分類和比較;在繪畫、搭建和製作中,培養孩子對美的感知、表達和表現;在實驗、種植、飼養以及製作食物過程中,讓孩子發現事物與時空之間的關係。

讓孩子參與的活動更加貼近自然。

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各領域活動。如,在不同的季節裡讓孩子感知天氣和事物的變化。春季,幼兒將收集的種子展現在畫紙上或種植到自然角里,在幼兒園認養一棵班級樹,觀察它的四季變化;夏季,在雨中散步和遊戲,撐起一把小傘聆聽雨滴的聲音,雨後到柵欄後面去找蝸牛,循著鬆土的痕跡去挖蚯蚓;秋季,到農場裡去收穫蔬菜,到果園裡去採摘藏在地裡和枝頭的果實;冬季,盼望著下雪,來做個溜冰實驗,或者開展長跑小健將活動,還可以趁霧霾天氣了解空氣的知識,開展環保小衛士宣傳。

如果你願意親近自然,就會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到處都能找見自然。

巧用環境 因地制宜 快樂成長

遼寧省北票市中心幼兒園 張麗紅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為此,我園堅持 “做玩演於一體,講自己故事”的幼兒發展理念,為孩子們提供與大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機會和條件,使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建立同大自然深度有效的聯絡。我們充分利用室內外每一塊地方進行精心設定,使環境真正發揮教育化及藝術化功能,為幼兒營造一個豐富、安全、互動、綠色的物質環境。

孩子們走進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利用大自然、記錄大自然、展示大自然……透過觀察、記錄、講述、繪畫、製作、表演動植物的生長過程,展示探索的成效,在幼兒園的各個地方展示幼兒探索的足跡及作品,更加增進了孩子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我園戶外設定了種植區、採摘園、沙水區、動物養殖區、玩泥區、安吉遊戲區……例如以四季為主題,感知春的希望(每班一塊種植園,自己商量種什麼並播種)、夏的成長(澆水、施肥、除草)、秋的收穫(採摘自己種的玉米、豆角、果實等)、冬的勇敢(不畏嚴寒,堆雪人、打雪仗)。孩子們在探索過程中,既感知大樹、花草、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又瞭解鴿子下蛋、幼鴿的成長過程……就這樣週而復始,孩子們其樂無窮。

激發嚮往自然、熱愛生命的內驅力

遼寧省瀋陽市東北育才幼兒園 原媛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自然教育是在自然中體驗、學習關於自然的知識和經驗,面對與自然斷層的現狀,我們可以嘗試從另外一個自然教育價值出發去創造與自然聯絡的可能,即幼兒與自然的接觸是為了建立生態的世界觀,遵照自然規律行事,以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例如,幼兒園普遍投放的動植物飼養角就是為了實現這一教育價值。我們應把飼養動植物作為連結幼兒與自然的介質,關注情感的啟迪和提升,進而激發幼兒嚮往自然、熱愛生命的內驅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飼養應儘可能實現週期性,如植物從種子培育到收穫果實,動物從胚胎髮育到成年乃至於死亡。

以孵小雞為例,孩子們用保溫箱呵護種蛋,按照要求翻蛋、照蛋、調溫、記錄,足足耐心等待21天,小雞破殼而出,幼兒驚喜不已;接生、喂藥、喂水、餵食,幼兒從未感受到的“被需要”是如此幸福;帶著小雞去散步、小雞長大後戀戀不捨地教給後勤爺爺幫忙飼養,幼兒在持續的關注、飼養、照顧、擔心、喜悅、悲傷中將情緒情感累積,形成自然與個體“價值觀”。

正如《寂靜的春天》的作者雷切爾˙卡森所說的,知識的重要性遠不及感受一半。如果資訊是種子,日後可以成為知識與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種子必須在其中發芽生長。童年就是準備土壤的階段。

迴歸自然,促進兒童發展

河南省濟源市第一幼兒園 盧軍玲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大自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讓孩子真正迴歸自然、在自然中健康成長是每個幼教工作者應持之以恆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調動多種感官,發現身邊的秘密。

“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園的自然資源是很好的課程資源,藉助“幼兒園的四季”主題活動,帶孩子觀察幼兒園裡花草樹木的變化,體會生存、生長、生命的秘密。讓孩子看得見草長、聽得見鳥鳴、聞得到花香、見得到葉落,透過多種感官去發現大自然的秘密,感受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在與大自然的對話中,體會生命的成長奧秘,激發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感。

踏出探索的腳步,感受外界的精彩。

根據年齡特點,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小班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中班的“紅薯地裡的秘密”,大班的“來,一起打雪仗“等戶外活動,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實踐操作中親近自然、探索自然。

動手製作材料,體會自然的親近。

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與自然息息相關。開展生態遊戲研究,挖掘、開發自然資源,讓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材料奇妙變身:狗尾巴草成為孩子的玩伴“小兔”,樹葉成為裝扮環境的藝術品等,使孩子明白自然的重要,增強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責任感。

體驗四季的變換和生命的輪迴

北京市朝陽區啟明東潤雙語幼兒園玫瑰分園 朱葵花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們和自然隔絕,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和自然的接觸也不多。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和自然建立很好的連線,我們充分利使用者外空間,種植了豐富的花草和樹木。利用一切可能,讓孩子體驗四季的變換和生命的輪迴,感受自然的奇妙與美好。

春天,我們帶著孩子們從第一朵迎春花、第一隻螞蟻、第一棵小草裡發現希望;夏天,我們帶著孩子們找蝸牛、踩水坑、摘草莓;秋天,我們帶著孩子們撿蘋果、賞落葉、摘柿子;冬天,我們帶著孩子們打雪仗、練冬跑、凍冰花。

結合園所自然資源,中班幼兒從一顆掉下來的蘋果開始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探究活動,解決了關於蘋果的各種疑問並和老師一起切蘋果、榨汁、做蘋果派。另外一個班級從春天開始記錄大樹發芽,一直到秋天樹葉落下,詳細瞭解了樹葉的變化,感受到了大樹的生長過程。

我們創設機會讓孩子們多走進大自然,用自然環境中的花草樹木,激發他們對於周圍環境的好奇心,以大自然作為課堂,培養他們探究的習慣與能力,為他們終身學習和幸福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富有生命力的環境中獲得新經驗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實驗幼兒園 顏毅真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營造自然生態的幼兒園環境。幼兒園的大環境應巧妙體現出人與自然合一的理念,如天然草坪、木質材料、小橋流水、砂石水土、花鳥蟲鳴,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奔跑嬉戲、聆聽雨滴、和螞蟻對話,在富有生命力的環境中獲得新經驗。幼兒區域遊戲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選擇能體現本土特色的自然材料,如稻草、玉米、石頭、松果、麻繩等。開闢自然角或者種植園,讓幼兒參與植物的種植活動,感受植物生長的力量,如透過春收秋播等勞作,感受四季更替,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開展“親自然”相關的主題活動,如:“螞蟻王國”“神奇的雨滴”等,帶領孩子從不同角度體驗大自然的神奇。

整合校外環境資源開展研學活動,帶孩子走出校園,融入大社會。每月組織幼兒走進具有自然主題的實踐基地、園林、博物館等,感受自然的魅力。如:走進“禾伯鮮農”“鑫美園”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四季”遊園及種植活動。走進農家景區,開展“兩季”遊覽活動;走進農家院進行訪談活動,瞭解新農村建設,新變化,在與自然的接觸中,孩子們也增強了愛家鄉的情感。

總之,透過多途徑與自然的聯結,能有效培養兒童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熱愛之心,從而促進兒童智慧成長,身心健康發展。

找到幼兒生命的本真狀態

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幼兒園 張豔君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在幼兒園長期的積澱下,我園形成了陽光文化體系,其中陽光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做實陽光教育,就要讓幼兒的發展迴歸自然,找到幼兒生命的本真狀態。

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滋養心靈。

園內種植銀杏、皂角、楓樹等多種植物;利用雨水收集池種荷花、養錦鯉,讓幼兒感受植物與動物共生的環境;打造中庭沙水遊戲休閒區,形成了一塊花草環繞的運動、休閒樂園;構架小菜園、小果園、小藥園,打造了幼兒烹飪室一體化的自然學習環境,運用兒童視角把幼兒參與種植養護的自然物變成課程資源。

用自然的方式學習,享受童年。

幼兒全身心的感官參與是心靈成長、認知形成的基礎。孩子們可以夏天穿著雨鞋和雨衣在細雨中奔跑;冬天在雪花飛舞的天氣裡打雪仗、堆雪人;春秋季節體會種植的樂趣,感受收穫的喜悅,從自制工具採摘柿子到晾曬柿餅,孩子們在行動過程中不斷建構經驗,認識世界,這正是涵養生命的自然教育的生動表達。

順其自然的發展,個性成長。

教師遵循幼兒的興趣和經驗生成活動內容:孩子們觀察魚寶寶的誕生,照顧小魚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它成長的過程;在買蛋之後萌發孵種蛋的想法,教師支援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孵種蛋,做雞窩。多元的支援方式讓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構建生態化的園本課程體系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大橋中心幼兒園 丁祥美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讓孩子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與實際緊密地結合。同時,活教育“做”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幼兒園最好的教育內容。自然的環境,讓兒童能充分地與實物和人接觸,獲得直接經驗。

我園遵循“天性為本、自然為尊、陽光育人”的辦園宗旨,從“田園之趣”“田園之變”“田園之聲”“田園之情”四個方面,將本土文化資源融入日常活動、融入課程特色建設、融入幼兒園環境,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充滿泥土芬芳、健康、綠色、充滿童趣的快樂童年。

幼兒園立足五大領域,將國家課程與園本課程相融合,構建“本土化”“自然化”“生態化”的園本課程體系,圍繞勞作式體育遊戲開展並深入探索,創設多樣遊戲;透過大面積種植葫蘆,以葫蘆特色創設葫蘆坊,讓幼兒從種植、生長、成熟開始觀察探索,到葫蘆作畫、葫蘆手工、葫蘆遊戲等開拓創新,培養幼兒的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親近自然

北京市延慶區五星幼兒園 趙雅輝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利用自然資源,親近自然。

大自然賦予了萬物靈性,千變萬化的現象給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樂趣。面對大自然資源,我們結合不同季節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春天,邀請村裡的農民為孩子們介紹如何播種以及節氣的由來。夏天帶領孩子們體驗打水仗的樂趣。秋天尋找果實,不同的樹葉。冬天感受滑冰的樂趣。

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活動。

如開展以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風為主題的活動。帶孩子們去踏青、秋遊,感受不同季節的美。

利用自然資源,創設優美環境。

我們開展環保教育,讓幼兒園的環境變得優美、自然,使幼兒和家長進入幼兒園能感受到溫馨、整潔的氛圍,從而萌發熱愛校園、熱愛環境的情感。在班級中,教師設定相應的植物角,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

為幼兒創設一個自主、互動、寬鬆的學習生活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親近自然,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活動,才能有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讓“自然”成為教育的基因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第一幼兒園 鄧玉金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堅持人與自然和合共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是生態文明的發展方向,也是幼兒園自然教育的立足點。幼兒園應透過教育活動,把自然淬鍊成教育的基因。

把自然搬進幼兒園,讓自然成為一種文化。

幼兒園裡的自然,相容了周邊山水景觀和社群生態文明;戶外場地,種幾棵果樹,添幾處區角,種些許蔬菜,一年四季草木蔥蘢、花香鳥語,童言童語相伴相隨;呈現一步一景,最大程度滿足兒童的好奇心,讓動植物成為兒童獲取自然經驗的重要途徑。久久為功,人與自然和合共生必然昇華為幼兒園的辦學文化。

把自然搬進活動室,讓自然妝點教育時空。

遵循“生活中學習”的原則,讓兒童參與收集小石子、樹枝、樹葉、貝殼等自然素材,用作美工區的創造材料;各班根據時令變化,把當季的植物、果蔬、農作物帶進教室,佈置各具特點的微景觀,與自然建立起必然紐帶;每班牆邊、樓道走廊擺設花鳥蟲魚,綠植盆景,與班內自然環創相映成趣。讓兒童透過自然微景觀暢遊自然大時空。

把自然裝進孩子的心裡,讓自然滋養孩子成長。

老師追隨孩子好奇的目光,思考組織與自然相關的活動。如:種子的生髮、綠葉的變化、小魚的遊動、泥土的秘密等,這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話題。自然教育應從兒童健康快樂、幸福安全、和諧發展的需要著眼,從隨處可見、隨手可得、隨機可做的細節入手,把自然的種子深植於兒童的心田裡,讓兒童保持對自然未知的好奇,滋養未來成長的需要。

在天地間自由奔跑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幼兒園 張麗芳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陶行知先生在《師範生》創刊號上發表題為《春天不是讀書天》的一首詩詞,倡導孩子們在最適合親近自然的季節,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讀一些“活書”,把書本上的聞知透過與大自然的對接,成為“活的人、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讓孩子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靈魂。

我園在美麗的滹沱河畔建立了一個天地大課堂實踐基地,每個班級十幾塊耕地和兩棵果樹,把教育搬到了田間地頭,讓孩子們頭頂藍天、腳踏泥土,沐浴著陽光迎風奔跑;跟著爺爺奶奶認識農具,學習勞作,親身體驗一粒種子成為餐桌美食的全過程,踐行“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的育人理念。

我園還堅持“每月一遠足”活動,讓孩子們自己整理遠足所需要的物品,每次回來分享感受。孩子們在路上辨識符號文字,知道建築物或者商店的名稱;學習交通規則,遇到協助交通的警察主動鞠躬;去發現自然的美和萬物的變化;書包中多了素描本和彩筆,把一路的風景變成了一張張五彩斑斕的畫卷。

自然材料是兒童最好的“玩具”

河北省邢臺市第二幼兒園 陳輝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每一個兒童生而具有“自然本能”,有著親近自然的內在需求和探究自然的強烈動力。自然本身有著各種各樣的環境,它們是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最佳場所。大自然是“活教材”,自然之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材料,它們是兒童最好的“玩具”。

我園戶外環境是將生態與運動融為一體,包含了許多自然元素,如水池、小橋和長廊,分為景觀區、運動區、沙池區、還有東邊的迷宮和種植區。戶外的綠植進行了科學的搭配,注重喬木、灌木高低錯落的層次感,能保證幼兒園室外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有海棠、銀杏、羅漢松、丁香花等,造型各異的樹木,讓幼兒在優美的環境中感受四季的變化。魚兒暢遊、鳥兒歡唱、鮮花盛開、果實飄香,孩子們就生活在童話一樣的田園世界裡。

從小班起,這裡的孩子已開始嘗試在菜園種植蘿蔔、花生、玉米等植物;到了中班,他們觀摩了大班的“豐收嘉年華”活動,並和教師一起在幼兒園戶外開闢新的種植園地。大班畢業前夕,孩子們透過參與籌備舉辦“土地交接儀式”,並在遊戲中回顧經驗、分享經驗,體驗收穫的成就感,也完成了情感的傳承。

構建互動的生態化課堂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第三幼兒園 郝曉麗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在大多孩子已經與自然斷層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能做的是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機會與自然接觸,因此,保證幼兒每天不少於2小時的戶外時間尤為重要。

幼兒在具有生態化的幼兒園戶外環境中,能夠形成很多社會技巧和積極的、非正式的學習。為滿足孩子運動、遊戲、挑戰、冒險、社會交往的需求,我們有必要對戶外活動場所進行合理規劃。

雖然傳統遊戲場地上的滑梯、蹺蹺板、鞦韆等依舊對於孩子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早已不滿足孩子探究與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針對生態化教學,又重新進行了規劃,將戶外環境分為綜合遊戲區、體育運動區和種養殖體驗區三大區域。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絡,又彼此不可替代。

綜合遊戲區主要滿足兒童運動、遊戲、觀察、探究的需要,在發展兒童體能的同時,促進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體育運動區主要滿足兒童劇烈運動的需求,發展團隊合作、競爭意識。種養殖體驗區裡,每班選擇一塊兒菜地,所有的活動,兒童都親身參與,在體驗中讓兒童獲得豐富的感官刺激、促進思維與認知的發展。

親近自然 生髮學習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第一幼兒園 陳麗鳳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陳鶴琴先生說過:讓大自然、大社會成為孩子們的鮮活教材。秉承“活教育”思想,我們以自然環境和生活資源為媒介,以幼兒在生活中自發產生的興趣點和問題為起點,以支援幼兒探究解決問題、深入探索為課程線索,創設“自然四季課程”。

從改造幼兒園的生態環境開始,讓幼兒的學習自然生髮。我們從空間、時間維度對環境進行改造創設,將生機勃勃、和諧共生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作為課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幼兒在與一草一木、一蟲一魚的互動中獲得學習的契機,在感受與體驗中自發產生興趣,自主嘗試探究。

我們依據地域氣候、土壤條件、果實部位、種植方式,種植蔬菜、花卉、果樹等。身臨其境的自然環境,幼兒會自然地產生思考、興趣和問題:為什麼有的樹開花,有的樹不開花?這是什麼昆蟲,它是害蟲嗎?

我們倡導迴歸幼兒真實的生活,依託張家口自然資源,帶領幼兒走進崇禮原始森林、壩上牧場等,幫助幼兒認識動植物的生活習性,指引幼兒自主探索、主動發現,實現與同伴、材料和成人的互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快樂與發展。

開展更具深度的戶外活動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幼兒園 李建華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孩子與自然的斷層首先是“過度保護”,我們人為地阻止了孩子與自然接觸的機會,因為我們害怕傷害。那麼,就有了第二個問題“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認知偏差問題”,實際上是現代社會教育觀念的問題。給大家兩點小建議——

第一,強化幼兒園的家園共建、家庭教育工作

,在家長中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解決“過度保護”演變成“剝奪孩子成長體驗”的問題,並且形成家園共建教育機制。

第二,從科學啟蒙的角度出發,幼兒與自然打交道的過程,是智慧發展的過程。

福祿貝爾在最初建立幼兒園的時候,其目標就是指向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包括兒童運動,現在強調“體智慧”,就是身體和智慧同步發展的關係,這個原理並沒有讓幼教工作者和家庭以及社會普遍接受,所以,進行科學啟蒙普及工作,應該成為幼兒教育的分內工作,以此可以避免只關注孩子的書本認知學習和小學化傾向問題,讓孩子迴歸到與自然打交道的軌道上來。

另外,電子產品和網路遊戲的發展,導致了人與電子產品爭奪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對於這個問題,也應該成為兒童教育的課題進行研究。總之,一是要在幼兒園開展更具深度的戶外活動,另一個是藉助家園共育的力量,將孩子活動的場所延伸到更廣闊的自然環境之中。

在環境和課程中有機滲透“自然”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教工幼兒園 郭華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創設“自然”環境。幼兒園是幼兒生活、遊戲、運動、學習的場所,也是幼兒觀察自然生命、四季更替,從而與大自然產生“身心聯結”的神秘花園。

在室內,幼兒園應當充分利用富有自然氣息的物品創設環境、投放區域材料。如整株植物及其花、葉、枝幹、果實等有機材料,又如水、土、沙、石等無機材料,既可以充分應用於環境的創設和裝飾,又可以加工設計為幼兒的操作材料。

在室外,幼兒園除了配備專門的運動場地和設施之外,還應在保障場地運動功能不被影響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工業材料在環境中的使用,而將天然的土坡、草地、石灘、沙堆、水池、種養殖園地等納入園所的環境創設之中。比如為幼兒提供沙水區、野炊區;將幼兒作畫的大石頭、木板作為區域圍欄;在冒險區內鋪設碳化木粒、自然草坪。既滿足兒童親近自然的天性,又無聲地浸潤幼兒的審美情趣。

設定“自然”課程。幼兒園引領教師重視“自然”的重大教育價值和豐富教育元素,將“自然”作為幼兒主題探究活動、專案探究活動的一大來源。結合園內、園外適用的自然資源,教師鼓勵幼兒積極觀察、探索,及時發展和提煉幼兒感興趣的、富有探究價值的話題,幼兒可以見到的昆蟲、小魚、花卉、蔬菜等,開展綜合性探究活動。

基於自然教育理念,構建園本特色課程

江蘇省鎮江新區平昌宜安苑幼兒園 朱玲娣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一個好的園本課程能積極促進幼兒發展,且能隨著活動的推進、幼兒的參與呈現出一種動態的遞進。而好的園本課程能夠讓幼兒和自然建立深度聯絡。首先,在“自然成長”課程之植物課程中,我們結合園內植物資源開展了桂花樹的認知活動,在《指南》科學領域目標的指引下,設定了“能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桂花樹明顯特徵”的小班認知目標、“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桂花樹和女貞樹的不同”的中班認知目標、“透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不同種類桂花樹的特徵”的大班認知目標,讓幼兒在不同年齡段獲得對同種物體不同層次的認知發展;其次,課程建設要有計劃地開展。當前關注兒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已貫穿於幼兒園保教活動之中,因此,很多幼兒園園本課程發展也更關注於園本化、特色化,但無論怎樣發展,幼兒園課程建設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注意避免打著課程遊戲化的旗號開展所謂的自主,而實際為無目的、無計劃的教育活動。最後,一個好的課程,會更多關注在課程實施中如何引發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如何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如何讓幼兒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將課程的遊戲化、生活化、體驗化、整體化、過程化、情景化的理念有效滲透到實際教育活動中。

挖掘一切資源,開發與創新傳統遊戲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幼兒園 楊曉紅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戶外活動是孩子親近大自然、親近陽光、親近空氣的最佳途徑。近幾年隨著教育的改革,戶外遊戲活動是幼兒園重要的課程之一,《指南》中明確要求要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我園開展了戶外遊戲與傳統遊戲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讓幼兒親近自然、感知自然。

傳統戶外遊戲促進幼兒體能發展。

傳統的戶外遊戲種類繁多,有發展幼兒動作協調性與平衡性的,如:老鷹捉小雞、拔河、滾鐵環等,有發展幼兒小肌肉群的,如:沙堆尋寶、摺紙等。鍛鍊幼兒身體機能的戶外遊戲種類也很多,如跳格子、丟沙包等。

豐富傳統戶外遊戲的材料。

傳統戶外遊戲開展的順利與否與材料準備充足息息相關,傳統遊戲不僅有徒手類遊戲,還有器械類遊戲,比如:沙包、跳繩、皮筋等都是好收集的材料,所有材料儘量做到一物多玩。

創新傳統遊戲的玩法。

創新是幼兒園的核心,幼兒們不會循規蹈矩地做一件事,要更新傳統遊戲的材料、創新傳統遊戲的規則與玩法,教師也要不斷更新理念,把新奇的想法融入傳統遊戲,讓其具有操作性、趣味性。

我們不僅要弘揚傳統文化,還要弘揚傳統戶外遊戲,充分挖掘一切資源,開發與創新傳統遊戲,讓傳統遊戲在幼兒的活動中延續久遠。

利用材料和優勢,引導幼兒探索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松和小學附屬振聲幼兒園 孔令波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教育應順應自然,順應幼兒發展規律。“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及一切社會資源,引導幼兒親身體驗和探索自然。現結合我園現狀作幾點思考——

發現活教材和活教具。

充分挖掘幼兒園的自然材料和優勢,充實教學內容,引導幼兒發現探索。幼兒園內有許多東西,乍一看好像沒什麼作用,如芭蕉樹、烏龜、魚、石頭、樹根、樹葉等,但仔細研究也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教具。還可以跟隨季節的變化去觀察身邊的動植物,用符號表徵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感受四季的變化及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生活中有很多現象是可以關注的,讓我們從一個點出發,正確看待它們的價值。

減少人造玩具的投放。

如果我們的戶外場地沒有那麼多的人工玩具,也沒有那麼多的塑膠場地,而是出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大自然的泥巴地……那麼孩子們會怎麼玩呢?有時候放棄不失為另一種得到,環境簡單點、自然一點,可能對孩子來說會變得更好玩、更有趣,更能激發孩子對自然的探知和好奇。

發現融入自然的快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勝利鎮中心學校幼兒園 徐鳳敏

與自然斷層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自然?|“尋找榜樣園長”系列研討會

幼兒園全體師生和家長,蒐集各種廢舊的紙盒箱、純淨水桶、廢輪胎、塑膠袋子等材料,透過巧妙設計,把純淨水桶改裝成賽龍舟、手推車;車輪胎巧變風火輪;紙盒箱巧變火車隧道;塑膠袋子秒變跳跳鼠,幼兒嘗試動手操作、創新體驗,發現融入自然的快樂。

春天的果樹林、夏天的荷花、秋天的玉米堆、冬天的賞冰戲雪,都成了孩子們快樂的天堂。無論是水溝旁的魚蝦,還是青蛙捉蟲、螞蟻搬豆等,都是幼兒熟悉的鄉村資源。特別是秋天的落葉、各種糧食、豆類、玉米杆、玉米葉等,都是孩子們可以自由想象、大膽創作的本土材料。孩子們可以透過粘一粘、貼一貼、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等方式呈現不同風格的作品,來參加幼兒園的繪畫作品大賽、親子手工作品展等。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幼兒親近自然、熱愛家鄉。

我們挖掘環境資源,在幼兒園的西南一角開墾了一片菜地,以班級為單位,設定試驗田,班級師生共同起壟播種,有的種土豆、有的種白菜、有的種黃瓜等。從播種到收穫,每個細節都讓孩子們參與嘗試,鼓勵他們用繪畫、照相,做標本等辦法記錄、觀察活動過程,利用自然資源促進孩子成長。

— END —

“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徵集活動

《教育家》發起的第二屆“尋找大國良師”公益活動昨日啟幕。活動分為三步曲:

1。徵集“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

2。出版《大國良師的樣子》叢書

3。推選“大國良師”

活動截止至2022年底。依據評選標準及參與要求,推選出10位“2022大國良師”,授予“大國良師”稱號,每位“大國良師”將獲得主辦方提供的成長獎勵基金10萬元(稅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開展“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徵集活動。

徵集要求:參與活動的教師,撰文講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成長故事。以第一人稱撰文,體裁為敘事散文,字數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實感人。文章擇優刊發《教育家》雜誌、《教育家》雜誌新媒體、學習強國等平臺。

參與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尋找大國良師”專題頁面提交申報表及教師自述的“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