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神奇的ABC

《遇見未知的自己》學習中。

“轉念,隨時觀照自己的思想,並且檢驗它們的真實性。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是你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

A永遠是中立的。同樣的A,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

比如婆婆臉色不太好,A:

1。我認為她討厭我B1,我會覺得很難過C1。

2。我認為她當時心情不好B2,我會很中立地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動C2。

3。我認為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B3,我會很心疼對她格外好一些C3。

所以,同一個A,不同的B,造成不同的C,也影響我和婆婆的關係。”

“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不再被你的思想幹擾,然後花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覺察和定靜的功夫。

比如,靜心冥想、瑜伽、禱告等。”

我想起了我女兒剛才收到她的新快遞,那個因摔壞重新買的遊戲機,燦爛的笑臉,閃閃發著光的眼睛,很開心很滿足地向我展示著她的寶貝。

我想著對面那些正埋頭苦讀的孩子,不禁滿心苦澀和酸楚。

但是想著這相比從前不下床、不出門,滿臉陰鬱,一心求死的狀態,不知好了多少倍。起碼這個世界還有東西值得她好奇、熱愛、牽掛,這樣一想,我就真心誠意地開始誇讚她的遊戲機顏值高,遊戲好玩了。

還有一些家長,面對只上半天學的孩子憤懣不已。他們只盯著孩子沒去上的半天,認為孩子就是為了晚上玩手機,熬夜,因此只能上下午半天課。這是一種故意、挑釁、不自律的表現。家長因而對孩子橫眉冷對、針鋒相對,結果一點正面作用也沒有,反而嚴重地破壞了親子關係,甚至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徹底躺平。

如果家長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相信孩子的解釋,是因為睡眠障礙才玩手機,而不是為了玩手機才熬夜。

自己學業和同學落下一大截,原本自己名列前茅,自己心裡也特別焦慮著急。

因為每天太多的胡思亂想和過度思考,導致嚴重的精神內耗和生命能量的透支,學習已經力不從心,能上半天學已經是竭盡全力的結果,已經是最後的倔強。

這樣想的話,家長會不會就不那麼生氣,不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和孩子對抗,對孩子施以更多的打擊和逼迫,讓事態惡化。

今早看到有位網友說,就是當初自己和班主任的聯手逼迫,才讓孩子不上學的,悔恨萬分,心痛萬分。

當家長心懷慈悲,溫和溫暖溫情地守護著孩子,和孩子悲歡相通,感同身受,相信自己的孩子心存良知,相信自己孩子的無可奈何。然後去無條件地愛、幫助、支援,是不是一切都會大不一樣?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書裡舉了很多走出困境家庭的例子,全都是家長先改變信念想法,從而改變結果的。

所以,保持覺察和定靜,保持對ABC的覺知,跳出思想的牢籠,不再被思想牽著鼻子走,你就會變得更有力量和智慧,人生也會因此變得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