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我們總和父母一樣?

為什麼我們總和父母一樣?

相比其他物種,人類依靠父母生存的時間最長。儘管大多數哺乳動物都能在出生幾周或幾個月之後脫離父母獨立生存,人類卻需要至少5年。

正因為如此,人類自出生起就一直努力迎合自己的養育者,期盼贏得他們的關愛並獲得其他物質方面的滿足。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有可能面臨死亡,不論精神上還是肉體上。

孩子努力獲取父母關注,並對自己的這種行為無限維護。

我將這種普遍趨勢稱為“後代斯德哥爾摩綜合徵”(Offspring Stockholm Syndrome)。儘管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些消極,但它不過是父母—子女關係中的一方面而已。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場銀行搶劫案中,受劫持的人質對綁匪產生了同情,還認同了綁匪的許多觀點,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由此出現並得名。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最理性的求生策略。綁匪一旦與人質產生情感上的聯絡,並將人質視作與他們一樣的活生生的人類,他們撕票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人質也更有可能活下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媒體繼承人帕蒂·赫斯特(Patti Hearst),她甚至加入了綁架她的恐怖組織,併成為他們的信徒。她也因此得以倖存。但是,她的行為並非以求生為目的的求生妙法,而是真正認同了恐怖組織的做法,就如同子女對父母的認同。

子女幼年時期受到父母的完全掌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竭盡所能迎合父母喜好的做法就完全合乎情理。如同那些人質,子女也會採納“綁匪”的意見。這是因為——儘管我們不願意這樣想,子女實際上冒著被父母宣判死刑的風險。

大多數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環境而竭盡所能,隨時準備將自己放到次要的位置,或者至少感覺在自我需要和孩子需要之間苦苦掙扎。然而對於父母來說,年幼的孩子的確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完全依賴他人照料,自己不會動,不會吃飯,也無法自我舒緩,這種過度的依賴也造成了他們內心的強烈不安以及對迎合父母的迫切需要。

因此,多數母親(大多數情況下,母親是嬰幼兒的主要照料者)有時難免會覺得這些折磨難以忍受。由於這樣的壓力,一半母親在孩子一歲之前都真的幻想過自己在某些時候會殺掉孩子(事實上,可能幾乎所有父母都有過類似想法,儘管只是一閃念)。對於大多數母親來說,一天24小時連軸轉的強度實在太大,有時甚至會發展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必須有個了結”的情況。

照料過年幼兒童的人都會明白,這項工作不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讓人筋疲力盡。你會睡眠不足、喪失自主,甚至會感覺自己逐漸過時,與文明社會脫節。由於當今社會過度分化,很多母親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會感覺分裂孤立、與世隔絕,以及自己不是社會的一員。這樣看來,她們普遍患上抑鬱症或表現得怒氣衝衝也就不足為奇了。絕望加上易怒造成的週期性情緒爆發,會讓她們的情緒發展為極端痛苦或無節制的暴怒,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發展為精神崩潰。這樣說來,諸如在短短一週內,英格蘭和威爾士有兩個嬰兒被照料者殺害之類的新聞,以及一歲之前的嬰兒最容易被殺害這一事實就沒有那麼令人奇怪了。

這種說法聽起來可能既不可思議又太過可悲。

然而,子女變得與父母相像的主要原因就是年幼兒童對父母的全然依賴性。而這種情況對養育者精神造成的威脅,有時會導致他們傷害孩子。子女必須千方百計地贏得父母關注,同時獲得生存資料以滿足自身需要,否則就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對於子女來說,想要獲取父母贊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完全複製他們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