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兒童心理諮詢:孩子多動與家庭教育有關係

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也越來越在乎,但新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也造成很多孩子在面對學校、工作環境出現一些“不適應症”。

兒童心理諮詢提醒:父母在給予孩子愛和優越的生活條件的同時,更要關注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

7歲的樂樂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活潑好動的外向性格的樂樂一直都讓幼兒園的老師很喜歡,老師們都覺得這個小女孩像男孩那樣勇敢活潑。

但上了小學後老師開始為這個小女孩感到頭疼,因為她上課時間時總是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時候老師還在講話她就開始嘰嘰呱呱的搶答問題,

有的時候不聽老師講課而是和和同學說話,要麼就坐不住,經常在教室裡跑來跑去,注意力就是不肯集中到上課的內容上。

老師幾次向家長反映情況後,樂樂的媽媽急了:“孩子會不會是多動症?”

很多家長和樂樂媽媽有一樣的顧慮,孩子很調皮,一刻都不得消停,在幼兒園的時候還好,可是上學以後更加難以控制,不僅影響學習,還影響班上其他同學,搞得老師和家長,都頗為頭疼。時間一長,不少老師和家長會質疑這樣好動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一、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小孩子的天性就比較多動好奇,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是正常現象,但判定是否有多動症要看其好動程度,以及視時間和場合而定,並不是調皮的孩子就一定有多動症。

是否是多動症,是需要專業的醫生或心理諮詢師透過對孩子的行為、運動、注意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測評來判斷。

如果家長憑藉主觀感覺來作出的判斷,盲目的給孩子下了多動症的定義,不僅家長自己很焦慮,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孩子多動跟家庭教育有關係

不少孩子上了小學後,總是坐不住,不守紀律,沒有規則,表現出多動的情況,影響了孩子自己和他人的學習。

很多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後發現孩子智力、神經並沒有問題。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往往自控能力差,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家人對其比較放縱,當孩子進入學校要遵守紀律的時候,和別的小朋友相比在規則上要差一點兒。

一個小男孩,5歲多了,脾氣非常大(情緒暴躁),稍有不順心就發出很刺耳的尖叫聲,醫生檢查之後發現他身體並沒有什麼問題,仔細一問才知道,孩子是在外地跟爺爺奶奶長大的。

老人非常溺愛他,快上學了父母把他接回身邊,因為在外地長大,他有口音,學習起來有困難,家長的教育有些急躁,讓孩子非常反感,結果變成現在的情形。

孩子多動或其他心理問題很多時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孩子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

有的孩子在家裡沒有任何的約束,想怎樣就怎麼樣,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上學後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很難知道要去尊重老師和同學,應該遵守一定的規範。

所以,當孩子5歲後家長就需要教會孩子一些規矩規則,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定的權威。

這樣家長老師說的話,孩子才會去聽去思考,而不是置之不理。

三、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引導

無論成績好壞,無論智力高低,無論聽話與否,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和老師積極的正面引導。

尤其是‘問題孩子’更需要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善和相對應的行為療法,而不只是藥物。這對家長的耐心和恆心是一個考驗。

面對“問題孩子”,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時間,同時也是給自己時間。

在心理諮詢中很多父母為孩子的異常行為焦慮不安,希望孩子能夠立馬改變。

但任何人的改變都需要時間和正確的引導,父母的焦慮只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緊張,增加孩子內心的壓力。

而且,孩子的變化需要家人在日常相處和教育中做出適當的配合,這就意味著父母本身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比如,有的家庭中,媽媽對孩子過於溺愛和放縱,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根本不關心,導致孩子過於自我中心,在家裡說一不二,進入學校後難以聽從老師的安排。

這就需要媽媽和爸爸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做出一些改變,給予孩子一些規則,對孩子適當說“不”。

兒童心理諮詢提醒:

孩子出現行為或性格上的一些不良表現時,不可能像感冒發燒一樣吃點藥幾天就好了,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改善和糾正,這個過程更需要父母家人的配合。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往往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