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世界重啟》讀後感:倖存者,你腦中盤旋的是人類的未來

如果曾經熟悉的世界不復存在,我該如何活下去?我的生命軌跡會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會是新世界的主導者嗎?或許是因為在規則明晰的世界裡生活時間過長,我們有時也會期待著某種能顛覆一切的事件發生。

然而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我們真的能像科幻電影的主角那樣運籌帷幄,拯救世界,重建文明嗎。

在這本書裡,作者設定了一個最為幸運也最為不幸的大災變場景。幸運的是,人類還有部分倖存者,人類的各種物質資源都還完好的儲存著;不幸的是,倖存的人們很快就會發現原本生活中的一切理所當然,都仰賴著文明、知識和無數他人的聯合支撐,而現在這些都消失了,自己面對的是一場消耗倒計時的遊戲,會啟動飛船的人或許不明白如何製作燃料;能夠種植穀物的人卻製造不出感冒藥;蒐集了大量物資渴望安樂度日的人,或許會被其他掠奪者殺害,擁有狹隘野心的人也許會就此劃地為王,試圖建立全新的分配體系。

無論哪一種生存方式,只要再生產的鏈條斷裂,等待全人類的結局都是相同的——毀滅。

於是作者開啟了再造文明的思維實驗。這是一本倖存者生存指南,作者用文字展現著一種瘋狂的對於生存的強烈而真實的渴望,事無鉅細地叮囑著應該到什麼地方,找到什麼樣的資源,如何儲存,如何轉換,如何利用替代品,它們的核心原理等等。他甚至考慮到了充滿屍體的城市很快將瘟疫橫行,勸你趕快離開,也憂心著你想吃麵包沒有酵母時,可以嘗試的充分多的方法。

這同時也是一本科技重建指南。作者將歷史上那些重要的工具,連同照片和製作原理一一收錄;他知道傳播對於世界發展的加速效果,於是期待著你能從紙與墨、印刷術到電子通訊一點點恢復文明的傳承體系;他擔心那些高明的科技結晶就此成為回憶,於是告訴你該怎麼從頭開始設計一輛汽車,如何發電,如何恢復基本醫療技能;他不希望人類耗費寶貴的時間重新去發現和驗證那些重大的規律,所以記錄下了時間、曆法和地理位置觀測的種種方案。

作者認為,科學建造了我們的現代世界,所以重建它的,也必將還是科學。故此,他將最偉大的發明這一章節奉獻給了科學,告誡倖存者科學方法、工具、技術創新的價值。至此,相信每一位倖存者都能感受到作者為了文明重建和人類未來的良苦用心,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偉大的思維實驗。但若僅限於此,這本書的結局只會是兩種:要麼一輩子用不上,要麼用上了就是一輩子。

既然本書開啟的是一場思維實驗,那作為倖存者的我們,也不妨在生存的基礎上開啟自己的重建嘗試。

如今的人類與一千年前相比,肉體上的進化或許微乎其微。然而我們的腳確實比祖先更長了,因為我們有汽車、飛機甚至運載火箭;我們的眼睛不僅可以望到千里之外,還能看清每一個細胞,因為我們有攝像頭、望遠鏡,有了各種精密的科學觀測儀器;我們的面板四季恆溫,如果衣服不足以做到,那就用上空調;我們的消化系統可以跳過繁瑣的研磨攪拌工作,用食物料理機器完成,又或者直接吞下富含有效成分的營養藥劑就好了。

人類進化了,速度驚人。但這種進化並不依附於人類的肉體,而是致力於將那些肉體所渴望的進化結果在人體之外實現,並將兩者聯結。或許人類的祖先一早便察覺了依靠自然選擇而來的生物進化,對於人類極速發展的野心來說或許過於緩慢,於是選擇這種自我超越的道路。

而當這套體外進化系統與人類的肉體斷開連線,人類不得不面對一個“無用”的肉身,此刻的人類所思考的,或許才是重啟世界真正的答案。

我們當然可以用快進的方式重演一遍歷史,恢復往日的文明之光,但在那之後呢?假設再出現一場無法抵抗的大災難,而那場災難後的世界,殘留下來的只有人類,或者只有物資,世界又會怎樣呢?難道人類要一遍一遍的重複這種過程,直到某一天能夠抵禦一些變故,陷入文明不斷建立又不斷毀滅的迴圈圈當中嗎。

作為人類的一員,我該怎麼逃出這個怪圈,所謂的文明是否真的沒有別的定義,有沒有可能大災難不僅是個人改變命運的契機,也是人類改變一切的契機,人類的進化是否有另一種可能……這是這本書在我腦內引爆的炸彈。

當屬於自己的思維實驗在腦中盤旋的那一刻,這本著作的價值和意義,或許才剛剛開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