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江淮新能源還有第二次機會嗎

作為老牌車企,江淮新能源的風頭已經完全被新勢力汽車搶了去。

不僅這兩年全國銷量排名不佳,而且安徽汽車、合肥汽車的名片,也面臨被蔚來、大眾搶去的威脅。

如果時間倒流,會發現江淮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可忽視的力量。2015年之前的 新能源汽車 推廣階段,江淮最早參與,是排名前列的車企。2019年前,江淮新能源個人使用者領域規模仍然領先。

但是2019年起,江淮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開始出現同比大幅下滑,光環不在。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潮流已成共識。江淮新能源汽車還能再次崛起嗎?

5月初,《電動汽車觀察家》來到安徽合肥,對江汽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夏順禮進行了專訪。

已經是大眾合資公司的江淮新能源,憑藉十餘年的 技術 積累,再加新增外力支援,內部對標大眾,學習蔚來,以客戶為中心推動 體系 變革,以求捲土重來。

1

興衰之變

江淮新能源汽車可謂“出道即巔峰”。

根據乘聯會的資料,2012年國產電動汽車銷量為8500輛,江淮一家就銷售了1422輛,市場佔比達到近17%。

自此,江淮新能源汽車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同發展,在早期市場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份量。在2009-2012年的十城千輛推廣階段,2013-2015年全國88個城市推廣階段,江淮都是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之一。

藉著這個勢頭,

 在2016年江淮在車展上釋出了“中國首款純電動SUV”——iEV6S。

作為國內首款 純電動SUV ,融合了 純電動汽車 和SUV的特點,在 北京 上海等限牌城市能享受 新能源車 專屬號牌,再加上較高的價效比,受到市場的歡迎。

正當江淮打算藉著這款車的勢頭,銷量再上臺階的時候, 中國政府 收緊了對海外三元電池應用的口子,以 三星 和 LG 為代表的外資電池企業始終未能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俗稱“電池白名單”)。

不能進入“電池白名單”,江淮IEV6S無法獲得國家補貼。

2016年7月份,江淮汽車有限公司不得不停止生產配備三星SDI電池這款電動SUV 。

要知道在當時,購買者是不會接受一款沒有補貼的新能源汽車的,畢竟其售價要遠遠高於燃油汽車。

由於被給予厚望的IEV6S沒能順利銷售,江淮的銷量大幅低於預期,與行業的增長速度也開始被拉開距離。

雖然後期IEV6S更換了電池,但是由於效能遠遠低於三星電池,銷售情況大打折扣。

一步慢步步慢。2017年,作為全球純電動技術驅動轉型的標誌性年份。不僅全球電動車市場銷量突破百萬臺,眾多國際車企在電動車領域也都有了新的戰略目標。

2017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迎來大幅增長。

 由於動力電池供應商切換等原因,江淮的新產品沒能跟上步伐,當年的銷量增速大幅回落。江淮新能源發展遲緩的態勢愈加明顯。

江淮新能源還有第二次機會嗎

資料來源:乘聯會

不過在2019年以前,江淮的新能源汽車憑藉前期積累的 消費者 ,其銷量仍然在Top10名以內。

2

技術出身的總經理

2018年,技術出身的夏順禮開始擔任江淮新能源的總經理。

在這一年,對江淮來說,一個重大的事件就是召回:2018年,江淮汽車召回4248輛iEV5純電動汽車。

召回事件的起因於2016年起的幾個自燃事件。2016年6月,一輛江淮iEV5純電動車在北京三里屯起火燃燒。隨後的幾個起火事件,加重了消費者對江淮電動汽車安全的擔憂。召回勢在必行。

或許正是由於起火和召回,讓江淮意識到新能源汽車 產品 成熟度仍存在很多不足,必須將提升產品可靠性、穩定性作為企業發展第一需求。

以工程師、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出身的夏順禮顯然是合適的。

他參與了江淮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整個過程,為江淮打造了九代電動汽車技術、四代產品。

江淮新能源還有第二次機會嗎

江淮新能源總經理夏順禮

1999年, 合肥工業大學 研究生畢業的夏順禮,來到江淮汽車後開始承擔瑞風發動機研發工作。

2007年,在發動機領域研發卓有成效的夏順禮,被領導指派到成立一個新型部門——新型動力部。這個部門後來發展為 新 能源汽車部,他一直做到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

夏順禮與電動汽車結緣,最早是在2002年,不過當時是採用鉛酸電池。

夏順禮回憶說,當時做的是一輛6-7米的中巴,可以跑個80-100公里,但是發現車輛的爬坡效能太差,主要是電池放電能力不行,專案就停掉了。

因為有過純電動的經驗,夏順禮被指派負責新型動力部以後,開始在混合動力領域發力,用兩年時間,前後論證了微混、深混、增程等各種路線,也發現各種路線的種種問題。

2009年,時任江淮汽車董事長的 左延安 拍板,搞純電動汽車,馬上搞。這也意味著,江淮確認了純電動技術的發展路線。隨後,

 在夏順禮的主持下,江淮和國軒高科、華霆動力等展開了深度的技術合作,攻關 電動汽車 技術。

多年堅持鐵鋰+小 電芯 路線

在夏順禮眼中,新能源汽車發展第一位的是安全。

如何透過技術研發,解決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在回憶這段歷史時,

 夏順禮用了痛苦和糾結來形容,在 磷酸鐵鋰 和三元電池路線選擇上是糾結的,在規模化和不規模化發展上,也是糾結的

夏順禮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他們最早從2010年開始鑽研電池技術。在與剛從國外回來,擔任國軒高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徐興無溝通後,雙方都明確要防範電池的危險性,“電池會爆炸,當量大了還可能炸死人。”

夏順禮第一感覺是不能用電池做汽車動力,炸死人是了不得的事情。

但是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策,技術也還在進步,純電動已經是板上釘釘,那 策略 就不能太激進。

因此,江淮和國軒最早將技術路線鎖定在磷酸鐵鋰的小電芯上,“最好電池容量在20ah以下。”

夏順禮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為了安全,最開始他們採用的電芯都是10Ah的。

(1)10年解決安全問題

即使這樣,早期的江淮汽車也在電池安全性上走過彎路。夏順禮回憶說,隨著車輛 續駛里程 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也不得不採用三元電池,但是早期做電池爆炸 試驗 時並不理想。

而2016年的起火和2018年的召回事件,讓夏順禮意識到,必須重新審視三元電池的裝車標準。

首先,江淮加嚴了試驗要求。“所有的開發,100次的熱失控試驗,必須100次電池包都不燃燒才叫可行。”

為了做到這一要求,他們自己反覆實驗,模擬電芯爆炸對電池及周邊帶來的影響。

在無數次試驗後,夏順禮他們發現似乎很難避免單體電芯起火,在諮詢業內幾乎所有專家後,夏順禮接受了三元電芯無論如何都存在起火機率的現實。

至此,他們嘗試換一個思路,保證車子不起火行不行?

終於,

 在2018年,江淮與華霆動力研發出了蜂窩電池,徹底解決了電池包不起火問題。

夏順禮表示,蜂窩電池確實起到了作用。實踐證明,目前已經發現6例電芯爆炸事件,但電池包和車輛沒有任何安全問題。

江淮新能源還有第二次機會嗎

 這前前後後大約付出了近10億元的材料、研發等費用,進行了1萬餘次的實驗。

為此,江淮探索了整整10年。

(2)解決低溫效能

磷酸鐵鋰電池 雖然本徵安全要好於三元電池,能量密度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低溫效能成了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夏順禮和徐興無開始探討全極耳的可行性,全極耳帶來的優點是低內阻、傳熱好。

夏順禮表示,相比其他方形電池技術,全極耳的圓柱磷酸鐵鋰電池,整體溫度提升更快、更加均勻,而大多數競爭對手都是方型液冷技術,不具備這種優勢。

比如,採用這一技術的電池中心區和邊上的電芯,溫差也就3~5度,充電5-10分鐘就能做到溫度均衡,其他方形大電池溫度一致可能要30分鐘左右。

體現在具體續駛里程上,夏順禮表示,他們的資料顯示,在 濟南 ,冬季江淮的車型與同等續駛標定的競品相比,實際續駛里程要多50~80公里。

此外,

 夏順禮還透露,4680圓柱電池也是他們未來的一個重要選擇,直徑46mm,高度可以考慮做到100mm。

(3)快充策略謹慎

與其他企業的產品相比,江淮之前的車型在充電速度方面,是消費者抱怨最多的。

夏順禮表示,現在採用全極耳的高比能三元電芯,半小時內充電至80%都是可以做到的,業內基本都在這一水平。

之前的產品是考慮到電池的考慮安全和壽命,對此做了平衡後的結果。“快充後會析鋰,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結果,是為安全帶來隱患。”

在消費者體驗和安全方面,夏順禮選擇了安全——這個看起來略微保守的策略。

4

埋頭5年品牌升級

從2017年, 江淮大眾 開啟合作,至今已經有5年了。

在夏順禮看來,這5年時間,江淮全力以赴在做一件事,將產品品質提升到大眾的水準。

夏順禮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大眾江淮合作的第一款車——思皓E20X,在大眾的試驗場上,每輛車都跑了近30萬公里。“跑完以後,正好趕上大眾CEO迪斯上任,迪斯上任以後再次確認又花了一年時間確認。”

江淮新能源還有第二次機會嗎

產品的品質得到了確認,但是不利因素就是錯過了最佳銷售時機。

本來應該是2018年上市的產品,推遲到了2019年,這一年,政府補貼下降了75%,這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與此同時,他們久拖未決的營銷模式,也導致了這款車基本沒什麼銷量。

不過,夏順禮堅持認為還是要品質優先。

在大眾入股江淮、並且江淮產品達到大眾標準後,

 去年10月,雙方達成共識,將 思皓 品牌授權給江淮汽車。江淮新能源也開始啟用思皓品牌。

談起對思皓品牌的定位,

 夏順禮表示將其定位為高品質、高性價比、智慧化的產品。

在首發的思皓E20X之外,江淮其他產品還有思皓E10X和E40X,分別定位在A00級和A級。江淮原本就在 微型車 上有優勢,因此,他們對E10X寄予了重大期望。

或許是品質優先的策略,讓夏順禮對思皓E10X非常自信。他對《電動汽車觀察家》表示:“我認為就當下,思皓E10X在品質、操控以及智慧方面,與競品車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江淮新能源還有第二次機會嗎

5

推動體系變革

面向未來,夏順禮表示,江淮在新能源方面想構建兩個智慧化的平臺:一個是5萬—10萬元的小型整車平臺,另一個是20萬元左右的中大型平臺。

小車方面,他們要用兩年左右時間,打造車出一款續駛里程可以達到500公里的小車,大概在1噸重左右,200-500公里的電池包可以互換。

大中車型方面,夏順禮想打造一款緊湊型的或者可作為家庭第一輛用車的產品,希望可以做成20萬左右的智慧化電動汽車。夏順禮認為,這樣的產品主要面向3-5年以後的市場。

“十四五”時期,思皓新能源還將推出全新專用平臺以及A、X系列共計10多款高階智慧化產品,覆蓋A00級-B級細分市場。

針對今年,江淮新能源提了一個小目標,銷量最低達到5萬輛,微型車4萬輛,A級乘用車1萬輛。

如何贏得5萬用戶?

和江淮新能源最早做電動汽車時不同,現在的電動汽車汽車消費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

對於江淮新能源而已,技術、品質的提升當然是應有之義,但肯定是不夠的。

而身為總經理的夏順禮,也沒有再把精力侷限在技術。“

 我主要抓的工作,實際上是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使用者思維,來調整我們整個體系。

”夏順禮說。

“我們的研發,我們的營銷,都要調整為使用者為中心,就是使用者的思維。”夏順禮說,研發方面,“不再像過去,有什麼技術搞什麼,是客戶需要什麼就搞什麼。”

他認為需求的捕捉要有前瞻性,他作為總經理,主要思考:面向未來到底做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

營銷方面,夏順禮說,要“科學化”。所謂“科學化”,是要確實形成物找人,透過數字網際網路這些技術,產品要能找到使用者。

“整個體系要變。”夏順禮反覆說。這個判斷,與我們外界觀察者的意見一致。只是知易行難,江淮能否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次機會,就看它敢不敢自我革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