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楚喬傳》元淳:都憐憫她的遭遇,可我卻覺得她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前幾年《楚喬傳》上映時,關注點較高的,除了女主角楚喬,就屬元淳了。

元淳從初期單純驕縱的尊貴公主,到遭遇心上人逃婚叛國,再到被燕北士兵侮辱,家國驟變,顛沛流離,命運輪轉令人扼腕嘆息,讓人心生憐憫。

《楚喬傳》元淳:都憐憫她的遭遇,可我卻覺得她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遭遇一切苦難的元淳公主性格由單純轉變為陰險腹黑,從此在黑化的路上越走越遠。

有人曾在評論裡勸元淳大度點,勸她善良,放過楚喬,畢竟她所遭遇的苦難不是楚喬造成的,可更多的人,給予強烈的反擊: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在我看來,元淳的遭遇固然悲慘,可卻一點也不值得同情,因為這一切都是她自己作的。

她生於長安城,長於長安城,母親是大魏尊貴的皇貴妃,父親是大魏的帝王,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

母親和哥哥從小對她寵愛有加,養成了她單純率真,卻也任性驕縱的性格。

長安城裡,世家門閥眾多,各種勢力盤根錯雜,明爭暗鬥,波濤洶湧,可這也不影響各世家子弟時常小聚。每當有這種聚會時,元淳都會參加,只為了能見到與她青梅竹馬的燕洵哥哥。

燕洵是燕北的世子,小小年紀就被定北侯送往長安城為質子,年少離家,來到各種勢力盤根交錯的長安城,雖不說每天都過得心驚膽戰,卻也如履薄冰,生怕自己行差踏錯一步,給燕北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長安城裡青年才俊眾多,魏皇貴妃曾有意把元淳許給宇文玥,可元淳卻偏偏對燕洵傾了心,她愛的那麼真那麼熾烈,熾烈到她可以為了燕洵放棄一切,熾烈到她因為這份愛而毀了自己。

而她痴迷深愛的燕洵哥哥,從始至終只是把她當妹妹,從未有過男女之情,她的愛,終究是錯付了,可她卻不自知,到後來就算知道了,也一直在自欺欺人,一條路走到黑,而不是及時回頭,好好珍惜身邊對自己好的人。

她的父親魏帝,生性多疑,曾經與他甘苦與共,多次救他性命的好兄弟定北侯,他都不信任,一直懷疑定北侯要造反,把定北侯當作自己的心腹大患,一直在找定北侯的錯漏之處,想借機除去他。

白笙似有察覺,思兒心切的她,隻身來到長安,跪在魏帝面前,求魏帝放燕洵歸返燕北,只要燕洵回到燕北,若魏帝真的有要動定北侯的心思,他們就沒什麼好顧慮的,撇除造反不說,最起碼能自保。

可生性多疑的魏帝不願放燕洵,卻招架不住白笙的苦苦哀求,正愁不知道該用什麼藉口留下燕洵的時候,元淳橫插一手,邀請燕洵參加她一個月後的笄禮,燕洵被迫無奈只好答應。

我想此刻若沒有元淳的插手,或許燕洵能順利地離開長安,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那麼多事情。

一個月的時間裡,能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白笙隨燕洵留在了長安,心想參加完元淳公主的笄禮就返回燕北。

定北侯見自己的妻兒遲遲未歸,帶了幾個隨從趕往長安,卻在快到長安的時候被當叛軍誅殺,燕北失去了主心骨,魏帝發兵燕北,將燕洵的哥哥姐姐和燕北的戰士屠戮殆盡。昔日輝煌的定北侯府,而今只剩白笙和燕洵兩人。

九幽臺上,白笙的那一聲聲質問、哀泣和怨懟,在眾世家門閥面前,在生性多疑、昏庸糊塗的魏帝面前,顯得哀婉又淒涼。

她忍著巨痛開啟放有她家人和燕北將士頭顱的木箱,每開一個,她心裡的痛就增一分。

逝去的已逝去,她無力改變。看著九幽臺下被士兵按倒在地的兒子,她轉向魏帝所在的方向,請求魏帝放過她的兒子,她願意一命抵一命。說完,她縱身一躍,跳下了正燃燒著熊熊大火的爐鼎。

從此,她的燕洵哥哥與她隔了國仇家恨,可她卻天真的以為,三年的時間,足以消磨燕洵對魏帝的恨,她和燕洵,還能回到過去。

可,燕洵,曾經那個長安城裡溫暖陽光的少年,經歷了家破人亡後,早已收起了自己的任性和鋒芒。

《楚喬傳》元淳:都憐憫她的遭遇,可我卻覺得她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三年時間,不僅沒有消磨他對魏帝的怨和恨,反而讓這種怨和恨更加深刻。

魏帝心知自己的女兒一直鍾情於燕洵,剛開始他是反對的,經歷了九幽臺事件後,他一直想除去燕洵,於是他用自己的女兒為餌,賜婚於燕洵和元淳,意圖在他們大婚之日藉機除去燕洵。

燕洵心知魏帝的謀算,也開始著手準備大婚之日逃離長安事宜,單純的元淳,成了魏帝與燕洵爭鬥的犧牲品。

當燕洵舉起刀向外衝,嘴裡喊著“我燕洵今日反了”的時候,元淳還搞不清楚狀況,跪在魏帝面前苦苦哀求他放過自己的燕洵哥哥,她不嫁了,哪怕讓她去和親,她也毫無怨言。

接著她又跪在燕洵面前,抓著燕洵的衣角讓他和她回去跟魏帝認個錯,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可是,真的能過去嗎?

她不知道的是,燕洵與魏帝的關係早就勢同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就算魏帝肯放過燕洵,燕洵又能放下滅門之仇、放下對罪魁禍首魏帝的怨與恨嗎?更何況魏帝本就是生性多疑、自私涼薄的人,又何來的大度?

她與燕洵之間,終究還是隔了國仇家恨,可她,還是一腔痴情,絲毫未看清當下的局勢。

在燕洵叛出長安城後,她也緊跟其後,隨燕洵到了燕北,她本以為自己苦心追隨,一定能換得燕洵的回眸。

燕洵看著跟隨而來的她,表情冷漠疏離,昔日自己當作妹妹的人,而今卻成了殺父仇人之女,他不想再看見她,便派了人護送她回長安。

元淳出走後,元嵩擔心她,就一路跟隨她來到了燕北,幾番找尋之下,卻不見自己的妹妹,情急的元嵩找到燕洵,讓他把元淳還給他,卻在拉扯中被燕洵砍斷一臂。

元淳在回長安的途中,被隨行計程車兵玷汙,被趕來的楚喬撞見,楚喬怒不可遏,親手結果了那幾個士兵的性命,把元淳和元嵩兄妹倆平安護送回長安。

回到長安的元淳,心如死灰,整日以淚洗面,後來在魏貴妃的開導下才漸漸從陰影中走了出來,從此開始黑化。

她以為她所遭受的一切苦難都是楚喬造成的,所以她把楚喬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為了除去楚喬,她偷盜魏帝的兵符,調動長安城附近的軍隊攻打楚喬,導致長安城差點淪陷。事後她被自己的父親魏帝賜毒酒,生母魏貴妃為了保護她,替她喝下了毒酒,從此她失去了疼愛自己的母妃。

後來她趁魏帝臥病在床之際,企圖逼宮,毒死魏帝,掌握西魏的政權,卻被趕來的元徹阻止。

魏帝為了除去她,又賜了她毒酒,正欲喝下,被趕來的魏舒燁救下,魏舒燁一路護送她逃亡,途中不幸中箭,他強忍著痛,直到把元淳護送到安全的地方後,他才閉上了眼睛離去,自此,元淳失去了最愛她的魏表哥。

元淳的遭遇,的確悲慘,從高貴的公主,最終淪落為逃犯,或許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她過的,都是逃亡的日子,可這怨不了誰,都是她自己作的。

若一開始,她不邀請燕洵參加自己的笄禮,燕洵就能在事發之前趕回燕北,定北侯一家就不會慘死。

在魏帝為她和燕洵賜婚時,她可以拒絕,不當燕洵與魏帝的棋子,不做犧牲品。

在經歷了燕洵叛逃長安事件後,她該看清事實,不再自欺欺人,更不應該跟隨燕洵到燕北,若那時她沒有去燕北,就不會被士兵玷汙,自己的哥哥也不會因為自己而被斷去一臂。

若不是因為她執念太深,為除去楚喬而偷盜兵符,自己的母妃就不會為了保護自己而死,魏舒燁也不會因為救自己而死。

她把這一切都怪在楚喬頭上,卻從來沒有好好反省過自己的所作所為。

她的所作所為,說好聽一點是單純,說難聽一點就是戀愛腦,是愚蠢,為了和燕洵在一起,她什麼都可以不要,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以至於導致了自己悲慘的結局。

看了《楚喬傳》,瞭解了元淳的遭遇,我不勝唏噓,每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有甜甜的戀愛,希望自己喜歡的那個人也能喜歡自己。

可是,這世界稱心如意的事,不多,往往是我愛你你卻愛著她,所以,在戀愛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戀愛時,保持理智,拒絕戀愛腦,不愛了的時候,請及時抽身離開,這是對自己最好的愛,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願元淳的悲劇不再重演。

《楚喬傳》元淳:都憐憫她的遭遇,可我卻覺得她一點也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