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當知後一句,是如今社會現狀

在中國,血脈的聯絡被看得十分重要,人們對於後代的養育更是含辛茹苦。很多人,為了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不惜一切的工作。也有很多的人,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將他們的一生規劃得井井有條。

但是,不少的年輕人對於父母的這種行為確實不認同的,他們想要過自主的生活。為此,有些人便用“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來搪塞父母。不過,對於大部分中國人而言,人們都不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面還有一句話,而這句話,更是經典,為“莫與兒孫作馬牛”。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牛馬”,整句話十分容易理解,就是告訴天下的父母親要對孩子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打拼人生。不過,很多中國人,大概這輩子都做不到這麼狠心。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當知後一句,是如今社會現狀

這句俗話來源於明朝的一個故事。當時有一個姓羅的書生,此人透過科舉考試考中了秀才,並獲得了做官的機會。但是後來,他在官場中事事不順心,最終選擇了放棄仕途,去一個離家較遠的地方教書。因為距離比較遠,而當時的交通又不方便,因此這個書生很少回家,家中大多都是妻子在操勞,此人既要照顧公婆,又要養育孩子,過得十分辛苦。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當知後一句,是如今社會現狀

後來,當羅書生的兒子已經七歲的時候,他才開始想到需要教他學習了。於是乎,羅書生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學堂,希望他未來能夠透過學習獲得一番事業,彌補自己年輕時候的遺憾。

然而,兒子自幼便在母親身邊長大,基本沒有怎麼讀過書,羅書生說的很多東西他都聽不懂,問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羅書生的妻子見了,害怕兒子被懲罰,於是便暗中幫忙提示。但是後來終究是被羅書生知道了,羅書生十分惱怒,最終心灰意冷,去做了和尚。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當知後一句,是如今社會現狀

羅書生的妻子見此,也覺得是自己的過錯,於是開始為兒子尋找好的教書先生。透過二人的努力,這個孩子最終考上了狀元。羅書生聽到了這個訊息之後,十分高興,趕忙回家,但是此時家中早已無人認識他。

羅書生也曾經是個讀書人,自然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見到此情此景,心有感觸,於是便做了一首詩,詩中便包括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