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7歲少年自殺後,父親加入“約死群”,踏上救贖之路

徐世海,是一個臥底。

白天,他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中年男人,兩個孩子的父親;

到了深夜,他變身成一名臥底,潛伏在“約死群”裡。

在這些“約死群”裡,聚集了一波平均年齡不超過十六歲的青少年。

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大部分正在上中學。

但這些孩子普遍都很“喪”。

他們除了在群裡交流明星八卦、網路遊戲等娛樂話題外,

還經常在群裡大倒苦水,埋怨父母的不理解,學校老師的嚴苛,同學之間的摩擦矛盾。

一箇中學生曾在群裡求救說,同桌利用他的隱私,長期勒索他。

他感覺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

17歲少年自殺後,父親加入“約死群”,踏上救贖之路

徐世海一看到立馬就去私聊了這個學生。

他一面開解勸導對方放棄輕生的念頭,一面積極地幫忙解決問題。

然後,這個學生第二天就收到了同桌的道歉和欠條。

為了挽救那些意圖輕生的孩子,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潛入群聊,

每晚都會花費大把的時間去關注群裡的動向。

年輕人在群裡熱鬧到幾點,他就陪著也熬到幾點。

一旦發現有人在群裡留下厭世、自殺的話,

他就會馬上去加對方為好友,以同齡人的口吻去私聊開導這些想要輕生的孩子。

有人不太能理解徐世海這種行為。

他們說,心理出問題想要自殺的孩子那麼多,你救得完嗎?圖什麼啊?

如果非要說徐世海圖什麼的話,那大概是求個心安吧。

去年五月,徐世海17歲的大兒子跳樓自殺了。大兒子在跳樓自殺的前一天,把家裡的髒衣服洗了,地也給拖了。

當晚徐世海回家時,還看到大兒子像往常一樣在陪小兒子打遊戲。

一切看起來沒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可哪想到,第二天一覺睡醒,等待徐世海的卻是大兒子血肉模糊的屍體。

這讓他大受打擊,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走出喪子所帶來的傷痛。

大兒子在親朋好友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個陽光大男孩的形象。

他熱愛美術,有一雙巧手,經常會給朋友做手工禮物。

徐世海說,大兒子樂觀積極,對自己的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大學想學服裝設計。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令人讚不絕口、前途無量的少年選擇在一個清晨用跳樓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在這個17歲少年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的離開這麼突然而又決絕。

17歲少年自殺後,父親加入“約死群”,踏上救贖之路

在尋找兒子輕生原因的那段時間,徐世海形容自己整個人活得就像懸浮的空氣。

翻遍大兒子的所有遺物,到最後他都沒有找到一絲有幫助的東西。

直到他登進兒子的QQ號,看到了兒子常聊的QQ群。

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兒子並不是個例,網路上還有許多這樣的孩子。

在那個群裡,有的人因為借了三萬的網貸,怕被家長罵,就想不開要自殺;

有的人因為校園霸凌,不敢告訴老師家長,陷入絕望;

還有的人因為一次考試失敗,被父母責罰,便想一了百了。

17歲少年自殺後,父親加入“約死群”,踏上救贖之路

看到這些痛苦掙扎的孩子,徐世海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兒子。

他想,如果在他兒子痛苦的時候,有人去開解安慰該多好。

那樣的話,兒子也許就不會自殺了。

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徐世海決定去挽救這些走到懸崖邊上的孩子。

他說,救贖這些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拯救他自己。

透過這樣的方式,徐世海在“約死群”裡救了幾十個想要輕生的未成年。

在徐世海挽救這些絕望少年的過程中,不止一個孩子曾對他說過,

“生活中,根本沒有地方訴苦,也沒有人願意聽。”

一個18歲的高中生在與他聊天時講:

“父母總認為衣食無憂了,便沒有什麼好不開心的了。”

“在他們眼裡,我的痛苦難受都是無病呻吟。”

隨著與孩子們溝通的加深,

徐世海發現,

“有些事大人覺得沒什麼,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可能天都要塌下來了。”

那些埋怨孩子的家長,大多不能去體會孩子的痛苦。

徐世海也是在大兒子去世後,才開始慢慢去觀察理解當代孩子的壓力。

他說,現在的孩子早已不像我們當初了。孩子們不會再為一點零食、一塊橡皮而苦惱。

比起更好的物質生活,他們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17歲少年自殺後,父親加入“約死群”,踏上救贖之路

有一次,他幫朋友送小孩去上補習班。那個孩子正在上初中,週末被各種補習班安排得滿滿當當,經常補課到半夜11點。

在車上,小孩向徐世海吐槽了一路的父母,情緒瀕臨崩潰。

而孩子的父母也不大好受,為了給孩子補習,賣了房,一年學費就得花掉二十幾萬。

可孩子的成績卻越補越差。

雙方都憋著一股怨氣。

看著小孩痛苦的模樣,徐世海決定做一次“中間人”,幫忙從中調和。

一頭,他勸朋友給孩子留點休息時間,一些不必要的補習班就別報了;

另一頭,他也勸小孩,“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可能方式不太對,但你不能因此去恨他們。”

在雙方的讓步下,父母不再強迫孩子去上補習班,孩子也不再有厭學情緒。

過了一段時間,小孩的成績有了一個顯著的提升。

17歲少年自殺後,父親加入“約死群”,踏上救贖之路

看著這些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的孩子,徐世海想起了自己的兒子。

在去世前,兒子也基本是每天5點起床,晚上10點多才回宿舍休息。

他想,如果當時也能像這樣去安慰關心兒子,或許事情就不會發展成如今這樣。

直到現在,徐世海都沒有完全走出來。

在街上看到與兒子相似的背影時,他經常會忍不住上前拉住對方看一眼,然後再失望地走開。

他每過一段時間,便會去墓地看大兒子。

坐在兒子的墓碑旁,聊最近他又救下了幾個孩子,然後看著兒子的照片抹眼淚。

“爸爸救了很多像你的孩子,但如果你也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