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三長兩短又是“哪三長”,“哪兩短”?

我們都知道,人有三急、三長兩短還有六親不認等都是平時掛在嘴邊的成語,但是往往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都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意思,但是若是說到其背後的內涵卻都啞口無聲了。那麼人有三急到底是哪“三急”呢?三長兩短中的“三長”“兩短”又是什麼意思呢?

人有三急之“三急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三長兩短又是“哪三長”,“哪兩短”?

現代版“人有三急”

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人有三急通常被用來指排洩、飲食等;但是其中的“三急”所指的含義自古以來確有很多種說法。

首先,所謂的三急就是人一天必須要做的:“尿急”“便急”“屁急”,這些都是我們有時憋不住的,所以謂之“三急”,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人有三急意思差不多。

但有些人卻認為,所謂的三急是指人一生要經歷的:“內急”(上廁所急)“性急”(結婚入洞房急)“心急”(老婆裡面生孩子你在外面急)。不過這種說法就有欠妥當了,畢竟難道女人就沒有“三急”了嗎?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三長兩短又是“哪三長”,“哪兩短”?

最後,則是有史可查的“人有三疾”,三疾分別為“狂”(狂妄),“矜”(驕傲)和“愚”(愚昧),出自於《論語》之中,而我們後世之人所說的人有三急,可能就是“人有三疾”在歷史長河中慢慢演變而來。

《論語·陽貨》:“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三急”知道了,那“三長兩短”又是什麼意思呢?

三長兩短之“三長”和“兩短”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三長兩短又是“哪三長”,“哪兩短”?

三長兩短

三長兩短意思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是對人的死亡的委婉說法。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就怕自己的孩子有個“三長兩短”。而早在明朝時期,明人範文若就在《鴛鴦棒傳奇·恚剔》中,寫道:

“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

這也是三長兩短成語的出處,而其中的“三長”“兩短”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棺材是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短木材分別叫彩頭彩尾,所以合計共是四長兩短。但是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

還有就是,古人死去之後流行土葬,但由於當時還沒有釘子,所以古代人在合起棺材之後,會用韌性比較強的皮條,將棺材底和棺材蓋捆在一起。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從外表上來看就形成了一個“三長兩短”的樣子。

人有三急是哪“三急”?三長兩短又是“哪三長”,“哪兩短”?

最後還有一些人則認為,“三長兩短”這個詞與戰國時代的鑄劍大師歐冶子鑄造的五把寶劍有關: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磐郢),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其中勝邪和魚腸乃短劍,另三把乃長劍。這三長兩短五把劍,鋒利無比,一般人遭遇到這五把劍就有性命之憂,所以後世把各種危及人生命的風險稱為三長兩短。不過這種說法未免太過牽強了。

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成語則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成語大多來自於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代表一個故事或是一個典故,這也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善於發現與思考,說不定哪天你也創出一個成語呢!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