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安徽一位老人去世,鄰居為他披麻戴孝發喪,5位親人均未露面

前言

有這樣一句話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這句話強調生的意義 ,同時也指明,一個人最後的日子很重要 。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 ,認為逝者為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在永遠告別這個世界的那一天 ,親朋好友們都會來送行 。

也許我孤陋寡聞 ,沒有聽說過哪位老人百年之後 ,沒有親人為其發生的事情 。

在我們那裡 ,如果哪個人老去之後 ,身邊沒有親人 ,就會有當地政府出面為其發喪。無兒無女之人,都是五保戶 ,就算有政府出面 ,自己的近親也要到場幫忙張羅 ,發喪是一件大事 ,需要很多人來幫忙 。

安徽一位老人去世,鄰居為他披麻戴孝發喪,5位親人均未露面

傳統觀念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 ,覺得辦喪事的時候 ,會有一種晦氣 ,當然這種說法只是一些人的心理作用 ,根本沒有科學道理 ,只是一些人的傳統觀念。過去的人 ,沒有多少文化知識 ,很多習慣都是沿襲下來的 。

說句實話 ,在我們當地 ,有人老去的時候 ,逝者的家屬要出去,挨家挨戶給人跪下磕頭 ,別人才肯幫忙,對前來幫忙的人要倍加感謝,必須千恩萬謝 。

也有一些熱心的鄰居 ,他們會不請自到 ,畢竟,每個人都有這一天 ,誰也保不證自己會用到誰。

紅白喜事 ,都要有很多人前來幫忙 ,這些事,不是一個人就能辦妥的 ,中間有很多過程 ,好多事需要人手去辦 。

安徽老人去世

最近,網上的一則事情感動了我 。

一位安徽老人去世後 ,他的五位親人沒有到場 ,是好心的鄰居,為其發喪辦理後事。

安徽一位老人去世,鄰居為他披麻戴孝發喪,5位親人均未露面

安徽那位老人一生單身,父母年邁,多年來,自己靠修鞋修拉鍊為生 ,在街上擺一個小攤 ,每日收入微薄 ,老人五十多歲 ,靠擺攤的收入,贍養自己年邁的父母 ,如今父親八十來歲 ,老母親在去年不幸離世 。

老人不到60 ,由於積勞成疾 ,最近不幸去世 ,老人去世後 ,他的四個兄弟和一個妹妹 ,得知訊息也沒有來看望 。

老人的大哥,把這個訊息告訴了鄰居 ,鄰居是一個善良的人 ,他當時在外地 ,聽到這個訊息後,馬上回到家 。

在這裡,我多說一句 ,逝者的大哥,打電話把這件事告訴鄰居 ,自己沒有回來 ,這個環節我真的想不通 。

鄰居和安徽老人只有一牆之隔 ,老人平日裡為人和睦 ,對父母非常孝順 ,和左鄰右舍和睦相處 ,老人的做法 ,鄰居都看在眼裡 。

老人去世後 ,有一個親人到場 ,這樣的情景,倍感淒涼 ,鄰居看到這一情況 ,決定自己為其發聲送葬 。

老人的鄰居為他張羅後事 ,買棺木,買花圈 ,前前後後都是自己去辦,鄰居的做法感動了別人 ,別的村民也自發上前來幫忙 。

安徽一位老人去世,鄰居為他披麻戴孝發喪,5位親人均未露面

那位安徽老人 ,一生清貧,沒有享過一天福 。他的老母親患有糖尿病 ,都是靠老人修鞋修拉鍊的收入治病 ,其他兄弟姐妹很少回家 。

百善孝為先

安徽那位老人 ,自己一生清貧 ,卻知道孝敬父母 ,沒想到自己落得如此結局 ,百年之後,竟然沒有一個親人到場 。

同時 ,安徽那位老人很幸運 ,他遇到了一位善良的鄰居 。鄰居主動為老人披麻戴孝併發喪,做出這樣的決定 ,需要的不僅僅是善良 ,需要一種勇氣 。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這件事再一次驗證了這句話的道理 。

作為鄰居,也是一種緣分 。

鄰居和老人,只是同姓 ,並不是近親屬 ,鄰居的做法感動了很多人 。

給老人辦喪禮 ,費用也不少 ,鄰居能夠慷慨解囊 ,這是一種大愛 ,這種愛很有感染力 ,鄰居這樣做 ,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再現。

面對各路媒體的和鄰居的讚揚 ,鄰居表示 ,自己只是舉手之勞 。和老人做鄰居是一場是緣分 ,鄰居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己應該幫忙 。這樣樸實的語言 ,表現出一個人高貴的品質和無私的精神 。

好人一生平安 ,鄰居能有如此品質,他的做法會得到福報 ,希望這位善良的鄰居一生平安,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