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漢文帝的智慧——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四十二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唐•李商隱《詠史》

公元前180年,文帝即位;公元前141年,景帝去世;文景兩代39年間,史稱“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恆最大的歷史成就,

是完成了從秦末混亂到西漢和平時期的過渡,朝廷法治由嚴苛轉向寬和,政治環境由陰暗轉向光明,經濟生活由凋敝轉向富餘,社會階層由衝突轉向和諧。

董仲舒曾說,秦時民眾承受的徭役負擔,相當於古時的三十倍;賦稅負擔,相當於古時的二十倍。西漢王朝建立的政治基點和意識形態,就是對秦王朝暴政否定。後人也多用

“政治開明、經濟發展、民生復甦、國力強大、文化昌盛”

這些詞語讚頌“文景之治”安定繁榮的盛世局面。

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原為魏王魏豹的宮女。魏豹兵敗被漢軍所殺,薄姬以俘虜身份進入織室織布,因姿色出眾被劉邦納入後宮。公元前203年,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與劉邦沒有了交集。

公元前196年,劉邦平定代地諸侯陳豨叛亂,冊立八歲劉恆為代王,都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薄姬隨劉恆謹慎低調居住在代地,與民修養,恭儉作則。

呂后當政,沒有找過薄姬的麻煩,也沒有特別注意過劉恆。劉恆和母親見到朝中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的悲慘遭遇,兩人只能是更加謹慎沉靜,劉恆在諸王當中,也獲得了寬厚仁慈、愛民儉樸的好名聲。

陳平、周勃與劉章兄弟聯手誅滅呂氏集團後,由誰來繼承皇位,成為重大問題。

當時在位的少帝雖然是漢惠帝兒子,但功臣集團考慮到少帝是呂后所立,一旦成年,極有可能為呂氏翻案,所以斬草除根,將其廢黜。

這時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三名人選,分別是:

齊王劉襄,他是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長子,劉章的哥哥;劉邦的四子代王劉恆;劉邦的七子淮南王劉長。

候選人中聲望最高的當然是齊王劉襄,他有長孫的身份優勢,而且在剷除呂氏集團中立下大功。但功臣集團並不看好劉襄,主要理由是齊王的舅舅非常強悍,如果立齊王,漢朝可能又會重蹈外戚執政的覆轍。當然功臣集團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劉襄文武兼備,比較有才能主見,如果他做皇帝,未必會聽從功臣集團的擺佈。

淮南王劉長則有一個硬傷,他由呂后撫養長大,和呂后關係很好,因此也被排除。

劉恆這時倒成為最佳人選,一則他是劉邦在世的最年長兒子;二則他與母親為人低調,以仁孝聞名天下;三則功臣集團認為劉恆性格仁弱,容易掌控。劉恆如果做了皇帝,必定感恩戴德,功臣集團的權勢地位也能平穩延續。

漢文帝的智慧——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四十二

長安來的使者,向正在坐山觀虎鬥的劉恆送來了速到京城登基的天大喜訊。

劉恆按耐不住興奮,但又擔心自己並無尺寸功勞,憑什麼這等好事能落到自己身上,他連忙召集近臣們商議。

郎中令張武等人認為可能有詐,當前局勢不明,建議劉恆以“有病不能速往”先行答覆,觀察事態變化後再定策略。

中尉宋昌等人則認為呂氏集團已經覆滅,劉氏江山更加穩固,代王本就是天子之命,不必有所顧慮,應當速往京城即位,以防夜長夢多。

劉恆權衡利弊,認為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能錯過,自己作為高祖在世的長子,天下人皆仰之。天時地利人和,自己已經佔了兩項,他最終決定冒險入京即位。

他派舅舅薄昭,先往長安探聽虛實。在起駕進京途中,也不著急趕路,注重收集各類訊息,緊盯局勢變化。當朝中已穩、民心思定的資訊陸續傳來,劉恆紛亂的內心才漸漸踏實了。

劉恆車隊到達距離長安城還有五十里地的高陵,他安排隊伍休息,派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快馬飛奔到長安城北邊的渭河橋,看到丞相以下的官員都已經趕來迎接代王,宋昌連忙趕回高陵,報告情況。

劉恆立即起駕到達渭河橋,群臣皆以臣子覲見皇帝禮儀參拜劉恆,劉恆也就謙讓著執禮回敬。

第一功臣的周勃在參拜完後,提出要佔用劉恆片刻時間,有密事稟告,劉恆還沒有表態,宋昌就在旁邊大聲說:要是太尉講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面上奏;要是講的是私事,君王是沒有私事的。

周勃此時才發現劉恆並不是原先了解的性格軟弱,而是很有主見、外柔內剛。

周勃不在多言,率領群臣在渭河橋邊,跪送上天子玉璽。

劉恆進城後入住未央宮,擇吉日,正式登基。

漢文帝的智慧——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四十二

劉恆在歷史上整體評價比較正面,他的治國謀略和做事方法亦有獨到之處。

一是自保意識極強。

他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隨行來京的心腹宋昌、張武分別擔任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保證自身安全、防範武裝叛亂。即位三個月後,就立長子劉啟為太子,立竇氏為皇后。預立太子是向天下公示皇位有序相傳,自己如果突發變故,也能保證大權不旁落他人之手。

二是善於拉攏各方勢力。

他即位後的第二件事,就是給擁立有功的臣子們封官晉爵、論功行賞。並主動為受到呂后打擊的王公貴族恢復爵位和封地,他先後封了17個同姓諸侯王,這些受封的功臣王侯,在文帝統治前期起到穩定貴族官僚階層的重要作用。

三是敢於打壓舊臣親族。

周勃自認為擁立有功,在朝中妄自尊大,驕橫跋扈,但劉恆對周勃卻恭敬有禮。有人建議劉恆,要拿出君主的氣勢,不可滋長舊臣的囂張氣焰。劉恆認為這個建議有理,於是對待周勃不再過於客氣,周勃感受到劉恆態度變化後,自己也就主動收斂。

周勃又逐漸意識到劉恆欠自己的人情太大了,而功高蓋主只會走向滅亡。

於是申請辭去右丞相(陳平當時任左丞相,在周勃之下)職務。劉恆連句挽留的話都沒講,就答應了。

劉恆的舅舅薄昭在封地濫施非刑,胡作非為,竟然殺死了朝廷使者鍾毓。劉恆頂住母親及朝臣等各方面求情壓力,賜重金厚葬鍾毓,逼迫薄昭以自殺告慰天下。

三是處理矛盾手段豐富。

即位一年後,陳平謝世,劉恆從德高望重、老成謀國角度考慮,又任命周勃重做丞相。這年糧食收成不好,長安城中人口過多,發生了糧食供應危機。劉恆考慮到各路王侯家人眾多,而且相互拉幫結派,於是要求王侯們回自己封地去生活。但個別老臣曾經有先皇恩准留在京城的特殊待遇,劉恆則變通要求老臣們把兒子派去封國。這時依然有很多人找到各種理由留在京城,劉恆於是要求丞相周勃主動辭職,帶頭做表率,迴歸絳地。當週勃都離開了京城,其他臣子們也不敢再尋託辭,紛紛遵令遷徙。

四是性格相對寬容大度。

有人秘密舉報周勃經常身披盔甲,私藏兵器,懷有謀反之心。劉恆起疑調查,周勃連忙透過劉恆舅舅薄昭說情。使者在調查中,沒有發現周勃有謀反事實,劉恆也就不予追究。在處理周勃問題上,劉恆與其他朝代皇帝相比,還是比較寬容大度。

五是率先垂範寬儉待民。

漢初經濟恢復階段,物資奇缺,經濟困難,此時就連皇帝乘車也找不齊四匹同樣毛色的馬,有的將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車。劉恆深知民間疾苦,繼續奉行黃老“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政策,自己也厲行節約。宮廷曾經規劃在建造一座露臺,工匠預算,大約花費百金,劉恆得知後說,百金相當於中等人家十戶的產業,朕居住在先帝營造的高大宮殿中,已經感到惶恐羞愧,為什麼還要建造新露臺呢。他還借緹縈救父之事而下詔廢肉刑;每逢災荒之年,取消諸侯進貢;在災年解除“山澤之禁”,讓民眾透過採集漁獵及副業生產保障溫飽;平常服飾簡單,寵愛的妃子也衣不曳地,宮中幃帳都不施紋繡。劉恆做到了天下敦樸節儉的典範。

漢文帝的智慧——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四十二

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率數萬大軍佔領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並進襲上郡(今陝西省延安市),沿途燒殺搶掠。劉恆調集大軍出征,自己也親自到太原督戰。匈奴退兵後,劉恆並不組織軍隊主動出擊,只是命令邊郡嚴加守備,目的是降低軍費開支,避免過於增加百姓負擔。

公元前174年,冒頓單于逝世,其子稽粥即位,號老上單于。新單于一般上任後,為樹立自己的威信,都會四處征伐。老上單于每2-3年,就率眾在邊境與漢軍發生小規模衝突。但是漢軍主力只要抵達邊境地區,匈奴就主動退出塞外;而漢軍剛剛撤回,匈奴又會過境騷擾。

有大臣上書,建議以“募民實邊”策略應對匈奴。

具體為招募遷徙內地民眾,在北部邊地建立城邑。這些移民在和平時期種田當農民,在戰爭時期配發武器當戰士;每個城邑編制千戶居民,朝廷統一配發農具、衣服、糧食;遷往邊地的民眾,按什伍編制組織,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

劉恆採納實施了“募民實邊”策略,這種以兵鎮、衛所、屯田制軍民一體戍邊的軍事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朝。

為了提高漢軍應急機動能力,劉恆還在北部、西部邊地建立馬苑30多所,軍馬存欄量達到30萬匹。並在民間獎勵養馬,多方式滿足邊防馬匹需求。

劉恆用“募民實邊”改變了過去輪換屯戍的制度,加快了邊疆土地開發和城邑建設。軍民戰士數量的增加,提高了漢軍實力;專業馬場與鼓勵民間養馬,騎兵的馬匹不足問題終於解決,這些政策都為漢武帝時期解決匈奴問題奠定了基礎。

漢文帝的智慧——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四十二

先秦時期,中原把居住在東南沿海及嶺南一帶的數百個部落,統稱為“百越”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25年),秦朝開始平定百越。大將任囂率先攻入嶺南,趙佗等將緊隨其後,50萬大軍奮戰5年,統一百越,設定桂林、南海、象三個郡。任囂趙佗隨軍駐守嶺南,在始皇崩逝後,天下群雄四起,大秦帝國分解崩塌,嶺南地區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

公元前204年,南海郡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夏,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南越王“封號,從此“稱臣奉漢約”,成為西漢王朝下的一個屬國。

呂后統治時期,對南越實行經濟封鎖政策,漢朝與南越國的矛盾激化。呂后派兵攻打趙佗,但中原士兵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潮溼氣候,軍中瘟疫四起,大部隊連南嶺都沒有越過。趙佗覺得呂后可能會透過長沙國(漢朝的另一個藩屬國,位於湖南省境內)作為基地來攻打南越,於是趙佗宣佈脫離漢朝,出兵攻打長沙國,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劉恆即位後,改變原有封鎖敵對政策,向南越提供農業生產所需的鐵器、農具、牲畜等物資;派人修葺趙佗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的祖墳,置守邑,定期祭祀;主動撤走進攻南越的部隊,拜趙佗兄弟為官;做完這些事情後,又派遣陸賈再次出使南越勸降。

劉恆以真誠實意的行動,不戰而屈人之兵,趙佗謝罪稱臣,中原與嶺南地區各類交流日益增多,原先經濟文化落後的百越之地得到了快速發展。

劉恆對周邊地域不輕易武力征服,盡力以禮相待,兄弟相稱,以合作心態處置,促進了漢朝時期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積極作用。

劉恆在位23年,體恤民眾,各郡縣負責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按月發放米、肉和酒;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再增發麻布、綢緞和絲棉;輕徭薄賦,先後12年免收全國田賦;勸民農桑,每到農耕時節,親自帶領臣子下地耕種,皇后親率宮女採桑、養蠶,以此來表示對生產的重視。

劉恆的政治智慧和愛民舉措,使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連司馬遷也高度評價:“德至盛焉”,“豈不仁哉”!

漢文帝的智慧——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四十二

下期預告:《才子賈誼》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在深深感嘆賈誼的政治思想受到漠視,而文帝心中鬼神竟然重過蒼生。李商隱在說賈誼,也是在說千百年來無數懷才不遇的天涯淪落人。

每週二、週五更新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