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美國時間上週四(5月16日)凌晨兩點,貝聿銘在家人的陪伴下於紐約家中去世。走得很安詳,沒什麼痛苦。

貝聿銘以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和巴黎盧浮宮的金字塔聞名,很少有建築師可以像貝聿銘這樣,在房地產開發商、企業領袖和美術館董事中間具有同樣吸引力。

很多人說,貝聿銘這個名字,似乎是一個超越了時代的存在。他設計的建築有其特有的現代主義特色:乾淨、矜持、稜角分明、大量使用幾何圖形,一生在世界各地留下無數標誌性的作品。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兒時在上海,一座25層樓高的酒店施工讓他痴迷不已。“我忍不住透過小洞往裡看。”他回憶道。“就在那時,我決定,我想做的是建造。”

1983年,他獲頒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建築獎”,當時評委會對他的評價是:“他給予這個世紀以最美麗的室內空間和外部形態。”,得獎後他拿出10萬美元建立了一個資助中國學生來美留學的獎學金,鼓勵他們學成後回國效勞。

99歲的時候獲得終身成就獎。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曾有過遺憾。貝聿銘的一生,也不例外。也許在回顧他的遺憾與成就中,你才能領悟到他真實的魅力。

「成家立業卻無法回鄉」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聿銘因為學業和父親的關係,自幼背井離鄉。

他在15年前的一段媒體訪談中透露,他一度很想回中國,但由於當時國內戰爭頻繁,他最終只能定居美國。

“1942年的時候,我很想回國。我跟父親說,我在美國已經唸書成家。他那時候說,我想你還是不要回來。所以我就等啊等,等到三年以後,才決定大概是不能回國了。”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氏全家福(前排左邊一位貝聿銘)

貝聿銘出身蘇州望族,1917年生於廣州。貝家是蘇州赫赫有名的姓氏,早在乾隆年間,貝氏已經成為當地四富之一。貝聿銘是貝氏第15代孫,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

他1歲起在香港度過童年,9歲時舉家移居上海。1935年,18歲的貝聿銘遠赴美國,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後獲麻省理工建築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這個號稱富15代的履歷或許羨煞旁人,但卻在貝聿銘心中留下了有家歸不得的遺憾。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與妻子陸書華(又作盧愛玲)

貝聿銘的弟子林兵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回憶道,2019年3月師生倆人見面時,貝先生還曾唸叨想回中國:“他說,我已經退休了、不工作了,沒有必要再待在美國,

我要回中國去,想在那裡吃好的。”

林兵提到貝聿銘很愛紅燒肉,牙口好的時候還愛吃雞頭米。

後來他與妻子育有三子一女,取名定中、建中、禮中、女兒名,蓮。意為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

「帶來慘重損失的大樓 」

這個位於波士頓的約翰漢考克大廈,曾為他帶來慘重的損失 ,更一度被外界評為“徹頭徹尾的失敗”。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波士頓漢考克大廈

1976年完工的漢考克大廈,慘遭滑鐵盧。

外表披覆纖薄優雅藍色玻璃的漢考克大廈,由貝聿銘和合作夥伴科佈設計,在1973年即將完工之際,大廈表面的玻璃開始大量脫落,貝聿銘與科布迅速換上膠合板。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這對貝聿銘來說,不僅是專業上的奇恥大辱,更帶來重大的法律責任。

雖然專家後來認為,玻璃大量脫落一事,問題不在貝聿銘的設計,而是玻璃本身。

但仍然帶來了慘重損失,工程延誤四年,費用從8000萬美元翻倍暴增至1.6億美元。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然而,時間也似乎還貝聿銘一個公道,這棟大廈為他贏得眾多獎項,其中包括在2011年頒發的美國建築師協會的“25年獎”,該獎項獎勵有長久意義的建築,獲獎作品必須經過25至35年的考驗,該建築仍為同行榜樣時,才有機會獲獎。

「令他後悔萬分的香山飯店 」

建築生涯獲獎無數的貝聿銘,仍有一個作品令他後悔萬分,這就是1982年落成的中國香山飯店,也是他自中國設計的第一座建築。

貝聿銘生前很遺憾,“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香山飯店的施工工藝、質量並不是很滿意”。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1980年代,他設計了北京郊外的香山飯店。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卻有著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重複地只使用兩種最簡單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和圓形。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香山飯店的每個設計點都曾被人詬病,80年代,10元一塊的灰磚、與雞蛋價格一樣的鵝卵石等建築材料也有所爭議。

他曾在訪談中指出:”香山的樹木和水都很美,很多樹木已有百年。最好不要動香山,所以擺一座建築在裡面 ,我覺得已經錯了。香山飯店我不應該做,可是已經做了。“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但向來樂觀的他也認為,香山飯店的設計雖然不盡理想,卻為他開啟了一扇門,讓他更瞭解蘇州的設計風格。

「寫給年輕設計師的十點忠告 」

我整理了貝聿銘寫的十點忠告,雖然是說寫給設計師的忠告,但其實這更像是給所有人的人生規劃建議。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聿銘和他的兩個兒子

[1] 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

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人並不指望成為什麼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潤一些,爽一些。那麼,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瞭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2]可以做設計,切不可沉湎於設計。

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鑽研設計!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麼註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為之,因為設計只不過是你今後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願意到老還是個設計師。

[3]不要去做設計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

在企業裡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麼都不懂,憑啥拿那麼多錢,憑啥升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設計師的迂腐之言。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沒有的本事。要成為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顯示器!設計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聿銘和對貝聿銘影響深遠的良師益友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4]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

不要只和設計師交往,認為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闆或高層管理,那麼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人。瞭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瞭解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後發展的巨大的本錢。

[5]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

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管理,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為以後做一些積累。

[6]抓住時機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轉變。

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設計,適當時候要轉變為管理,前途會更大,以前搞設計也沒有白搞,以後還用得著。

[7]逐漸克服自己的

心裡

弱點和性格缺陷。

多疑,敏感,天真(貶義,並不可愛),猶豫不決,膽怯,多慮,臉皮太薄,教條式思維……這些設計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須改變!只在床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實踐,而不要只想!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8]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後做準備,建立自己的工作環境。

及早為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境,接觸市場,培養市場感覺,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網路。

[9]要學會善於推銷自己。

不僅要能幹,還要能說,能寫,善於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要創造條件讓別人瞭解自己。

[10]該出手時便出手。

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條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幹。不幹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幹成必然要經歷失敗。

「更多的是傑作」

華盛頓美術館東館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聿銘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附屬建築被稱為東館,貝聿銘為其增建的部分是由田納西州的大理石建起的,周圍是一個三角形的庭院。它看上去如此永恆而精卓,以至於成為少數能得到傳統建築愛好者垂青的現代主義建築。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1978年,吉米·卡特總統為國際美術館東館落成發言。與他同行的還有館長卡特·布朗

肯尼迪圖書館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聿銘受邀設計肯尼迪圖書館專案,1964年肯尼迪夫人傑奎琳親自拜訪,並欽定他為設計師

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第35任總統John F。 Kennedy的總統圖書館,位於波士頓港口建造了這座永久性建築。用了約15年多的時間才於1979年成功落成的圖書館,有著新穎的設計。

關於為什麼選擇貝聿銘,傑奎琳曾提過:“他滿是自信,讓我想起了傑克(約翰·肯尼迪的暱稱)。"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當時在美國的建築業也引起了一陣轟動。公認為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如果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沒有做錯,那就是盧浮宮。”貝聿銘曾這麼說過。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國家美術館的專案為貝聿銘贏得了盧浮宮的委託。這座利用了玻璃和金屬建造的巨型金字塔,現在成為不少人到巴黎必打卡的地點。

當決定改建和擴建這世界著名寶庫盧浮宮的時候,引發了不少爭議。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在盧浮宮施工現場

貝聿銘曾說,當時他和過街老鼠沒兩樣,甚至被人吐口水。落成後反而成為巴黎重要地標。

在他看來,當建築師臉皮要夠厚,必須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蘇州博物館新館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香山飯店的遺憾,讓他在蘇州博物館的設計中得到了彌補。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蘇州建築風格,同時也將其環境融為一體。主庭院採用了建築風格的延伸以及現代版的設計元素。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貝聿銘集結了畢生的智慧和感情為自己的家鄉蘇州設計了此博物館。

貝律銘-富15代的70年建築生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

1917年4月26日 - 2019年5月16日

紐約時報在貝聿銘去世第二天發文:

貝聿銘,最後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享年102歲的貝聿銘

從事建築70年

一生只為建築而活

讓全世界見識到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

總是以樂觀開懷的笑臉示人的貝老,千古。

部分內容轉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