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什麼樣的人能學好《金匱要略》?(附學習方法)

什麼樣的人能學好《金匱要略》?(附學習方法)

中醫書友會

I導讀:

這篇文章宋老師闡述了,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如何學習的問題:

什麼樣的人群更能學好《金匱要略》

作者/宋柏杉

靈蘭中醫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一直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究竟什麼樣的人群適合學習《金匱要略》,什麼樣的人群更能學好《金匱要略》?

我們這次講解《金匱要略》

(編者注:此處指“宋柏杉·直擊臨床講金匱”課程)

,針對的人群,不僅僅是臨床中醫人,還有中醫愛好者,甚至於普通人。

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什麼樣的規律呢?我們發現兩類人學得最好:

一類是專業基礎好、中醫思維健全、能夠完全拋開西醫思維體系、運用純正的中醫思維進行思辨的人,對經典熟讀的人,甚至能夠背誦的人,學習得比較好。

還有一部分是什麼樣的人呢?就是中醫愛好者和普通人。

中醫愛好者和普通人也能學好

為什麼呢?

我們學習中醫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在學院派,學瞭解剖、中醫基礎、中醫診斷、內科、方劑等等,這種學法。這五年還要規培三年,研究生三年,我們需要八年左右的時間成本,那麼我們學完了是西醫的體系,而且學的知識是凌亂的,很難應對臨床。

加之我們大學把《金匱》《傷寒》《溫病學》,還有《黃帝內經》列為選修課,已經不再學了。學生們覺得很難,學不會;老師們講起來也覺得不好講。我們的古中醫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如果我們普通人,沒經過這種正規教學體系,不如我們從四部經典學起,我們這樣學的中醫就比較純淨

,直接從《金匱》、《傷寒》、《內經》、《溫病》學起。那麼,我們一出手,水平就很高,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起點很高,我們起點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相反我們經過基礎診斷、婦科、內科、方劑、中藥學學完的學生,反倒再學起經典來,他困難重重。因為有“所知障”,學起來難度反倒更大。因此上普通人也能學中醫,學中醫就從經典學起。

我們靈蘭課程會安排很多老師,有《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醫學衷中參西錄》《脾胃論》等等,都會有老師進行講解。我們只要把這些課程同步地用這麼三兩年時間,都跟下來,

我們學的是最正宗的中醫,學的是四部經典,那麼我們一出手,起點就很高,我們中醫的思維境界就很高

這樣,只要建立信心,很快就能在臨床上開啟局面。而且我們用方簡練,療效確切,可以反覆進行驗證。

不要把身體交給儀器、交給醫院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普通人也要學中醫。為什麼要學中醫呢?我們普通老百姓,我們有病找大夫好不好?我為什麼要學中醫呢?

我經常和患者朋友們講,我們不要把身體交給一些儀器、交給醫院,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知識不對等,很多疾病我們經常遇到,本來一個人受了涼了、感冒了,血管一收縮,血壓高了,我們到醫院一看,醫院一量血壓,說你高血壓了,我們經常服用了降壓藥,而沒治感冒。過了一天發燒了,打噴嚏、流鼻涕、渾身冷、關節疼,才想起是感冒了,我們才吃上感冒藥。

如果我們普通人家,我們都懂得一點醫學知識,那麼,我們就沒必要因為一點小病,就驚慌失措,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病就終身服藥。

在我們古人來講: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者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者為不孝。” 如果我們用這個水平來衡量一下,我們當代的每個人,我們在座的每個人,我們做父母合不合格?我們做子女合不合格?

我們古代先賢的教育,是體系教育。我們過去的一個秀才,他就能為方圓百里的人,婚喪嫁娶的禮儀他要懂;我們生病長災他要會看,他要維護一方百姓的生活、百姓的平安。我們當代很多人,大學畢業了,本科、碩士、博士,甚至博士都後了,我們對醫學知之甚少,更不要說對人體了。

為人父母者

已經做了父母的,

我們掌握了一點中醫的知識,尤其掌握了經典,不會因為自己的小孩子一個感冒發燒,就驚慌失措跑到醫院去輸液、打針,破壞了孩子的體質

,使我們孩子智力下降、體質下降。

我們用簡單的中醫的《金匱》和《傷寒》的方子,就能輕而易舉的解決的問題,我們沒必要耗費時間、精力、物力、財力往醫院跑。

為人子女者

我們作為子女的,現在獨生子女很多,我們上面有兩個、四個,甚至六個、八個老人。

那麼如果老人有病了,我們子女知道醫學知識,尤其知道經典,就不會亂做手術、亂安支架,甚至被割了腎、割了肝,導致終身吃藥,而使我們因病致貧。

我們懂得一點醫學知識,使我們生病了不再迷茫,我們就能維護我們家庭成員的健康。

因此上,我們普通人更有必要學習經典,學習《傷寒》,學習一下《金匱》。

中醫愛好者和普通人,也可以學的很快

臨床上我們發現很多中醫愛好者,還有普通的父親、母親,就是普通人,一天中醫也沒有學過,然後聽到了我們十大專病,聽了《金匱要略》以後,自己就能處理很多疾病。

有的中醫愛好者到我門診來告訴我:“宋老師,非常感謝您,我用您的方法,治好了親戚、朋友各種各樣的疾病,我也不會加減,我也不懂得中醫醫理,我就按您的原方就這麼套,套上了,用上就好使。”很開心很高興。

為什麼好用?因為我們講的東西都是來源於臨床,而且我們講述的東西是經得起檢驗

,不是老師用了有效你們用了沒效,這種情況只能是用得不對證,只要是對證了,我們提供的方劑都是經過臨床檢驗過的方子,我們才講。

我們普通人和中醫愛好者為什麼學得很快呢?因為他的杯就是空的,就好像給了我們一張白紙,我們老師在上面畫什麼就是什麼,我們給他什麼他接收的就是什麼,原原本本、乾乾淨淨的一張白紙,我們作上一幅美麗的中醫圖畫。

西醫學習中醫的人,學的效果也很好

我們發現很多西醫學習中醫的人,學的效果也很好,因為他們的思維切換過來之後就很純淨,加之他們認知的角度又比較高,所以進步也很快。

前幾天有一個浙江的某醫院的一個西醫,一個小女生,她說“宋老師我要跟您學習,我把您的課程記了9本筆記,現在還在整理”,拿到我們門診我一看,文字寫得工工整整,她說我準備拋棄西醫,我現在不準備再從事西醫臨床了,完完全全地改學中醫。我現在臨床套用你的處方,效果很好。在她們當地報了一個西學中的班,準備考這個證。我們現在國家的政策對西學中放開了一個口子,允許我們西醫學習中醫。

學起來最難和學的效果不太理想的人,是哪類人呢?

我們經過了幾年臨床,甚至跟了很多老師,我們

形成了思維定勢,這些臨床工作人員,學起來反倒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總要摻雜自己的思維

用一個比較不太好聽的話說,就是半瓶子水的人,而且這半瓶子裝的還是汙水。那麼,我們再往杯子裡面倒清水、倒純淨水、倒礦泉水,無論我們倒進去多少,那麼這樣的水是不純淨的,我們喝起來不爽口。

所以說這部分臨床工作者,要及時地調整思維、調整心態。

我們先把老師講過的東西照單全收,收過來,然後我們驗之臨床,再結合自己的思維加以整理、總結,最後形成自己的經驗。我相信,你們提高會很快的。

所以說大家要保持一種心態,一定要以一種空杯的心態,我們中醫叫“受之以虛”,只有虛才能受之。如果實了,我們就接受不了,接受不了別的事物。

人們有一個習慣,喜歡聽進去和自己相同、相近的觀點,聽不進去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在道家裡面又叫“所知障”,人們往往把最先的認知當做最正確的認知。

其實我們人認識事物是有侷限的,我們“先入為主”這種思維是要不得的,我們一定要保持一種虛心的狀態,一種空杯的心理,我們才能夠接受進去老師的觀點,我們才能更好地領略一下《金匱》原文的宗旨。

下面我們談一下《金匱》的學習方法。

首先,條文要背誦,最起碼要熟讀。

第二點,要勤記筆記,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的音訊課很長,如果在某塊有個知識點,我們要記到本上,我們隨時一翻就能翻得到。如果說在哪個音訊上我要想去找,很難找到原來老師講過的那句話,因此大家一定要勤記筆記,因為聽一遍課隨時可以停下來,沒聽清的再反覆聽,我們把筆記要整理好。

第三點,要勤思考。因為孔子說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們不思考就變化不成我們自己的知識,就變化不成我們自己的方法論,形不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

,因此上我們一定要思考。我臨床對中醫的參悟,很多時候是在靜坐中,有的時候我對窗外凝視,看著自然就把一個問題想明白了。

不是學《金匱》,而是學一個大內科

最後再談一點,我們在講解《金匱》過程中,實際是講了一個大內科。

我們把

中醫內科、婦科,甚至有一部分外科、瘍科(瘡瘍的瘍)都講完了。

我們臨床中能夠見到的病種、病類,基本上都涵蓋在裡面了。這裡邊,兒科涉及得會少一些,但是我們所有的方子都能應用的兒科。

我們還講了溫病學,還講了包括《脾胃論》,包括後世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的一部分內容。

我們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遇到某一個病種,我們就把這個病種《傷寒論》的認識、《金匱》的認識,包括後世溫病學家的認識,還有前世先賢的一些觀點,都融合進來、歸類進來,

最後我們形成一個對這個病種基本上完全徹底的認知。

不會背方劑,也照常開出經方

再者,我們更多的是講了方法,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方法。如果我們不會背《傷寒論》裡面的方子,我們文中反覆地強調,我們講解我們治病的思路,見到症狀該選的藥物,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只要見到患者的症狀,我們用藥物往上組、往上配,最後我們驚奇地發現也是經方。也就是說,我們在課程中講解的,更多的是告訴你方法。

掌握方法以後,我們不會背方劑,也照常開出經方,也照常能夠解決臨床疾病的問題。

如果我們零基礎的人把我們講的《金匱》完完全全、徹徹底底跟下來,那麼你就相當於一箇中等水平的中醫大夫,至少的。如果你條文又背得很熟,講的知識點又把它充分地掌握了,那麼形成一個大醫也不是困難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最後我們借用仲景在《傷寒論》原文裡的序來結束今晚的演講,仲景寫完《傷寒論》最後說:

“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這裡說的《傷寒論》是涵蓋《金匱》的,我們只要遵循仲景先師的方法,我們臨床常見的疾病基本上都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