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羅拉快跑》又譯為《疾走羅拉》,是一部由天才導演湯姆。提克威編劇、導演的犯罪愛情電影,於1998年在德國上映,至今21年,仍然是難以超越的經典,為無數影迷與影視編導解讀。

影片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資訊量都極大,可供解讀的視角、空間也很多。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這是

一部以“跑”為主題的電影

,女主角羅拉從頭跑到尾,影片80分鐘,跑步的鏡頭佔到一半以上。

電影中最鮮明的印象亦是跑步:頂著一頭紅色頭髮的羅拉,在大街小巷玩命地奔跑。

導演以各種方式、角度拍攝羅拉奔跑的樣子,甚至插入奔跑的動畫鏡頭,結合強烈、清晰的音樂節奏,製造出一種令人窒息的緊張感。

羅拉為什麼快跑?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羅拉的男朋友曼尼是個混黑道的小混混,由於羅拉沒有及時接曼尼,曼尼不小心將黑道交易所得的10萬馬克忘在了地鐵上,等他意識到時,錢已經被同車的流浪漢撿走。

20分鐘後是曼尼約好交錢給老大的時間,如果交不出錢,曼尼很可能面臨黑道追殺。他只好電話求助羅拉,而羅拉的任務就是要在20分鐘內湊齊10萬馬克,並將錢送到曼尼等待的超市門前。

這是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是為了救男友,羅拉放下電話就開始奔跑,邊跑邊做決定,邊決定邊跑。奔跑過程中遇到許多偶然狀況,羅拉不得不重新選擇,然後朝更改的方向一路狂奔。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羅拉是

愛情至上

的,否則不至於為了救男友協且搶劫超市、挾持父親搶銀行、孤注一擲賭博。

但羅拉

在愛情上又是缺乏安全感

的。電影中隨處可見對偶爾性、不確定性的暗示。例如,父親的情人問父親是否愛自己,同樣,羅拉也反覆問過曼尼是否真的愛自己,自己在他心中是不是最好的?

不管是作為董事會成員的父親的情人,還是遊手好閒的不良富家女羅拉,女人在愛情上缺乏安全感,需要男人的確定與給予,這反映出愛情於男女不同的價值。

愛情對於女人如此重要,為了抓住它,羅拉選擇拼命奔跑。

終點即起點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影片一開始就哲學意味十足,簡單明瞭給出

三個看片提示

運動的時間

:以巨大的時鐘開篇,並在影響中反覆出現時鐘、詢問時間、賭局輪盤、人的死亡;

懷疑必然性

:為何我們對那些自認為知道的事情深信不疑?

終點即起點

:丟擲哲學三問“我們是誰、從何而來,去向何處”,面對可能不斷衍生的無數疑問,給出形而上學式的提示,“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將回到我們的起點”;

正式開始講故事之前,提醒大家先拋開純粹的理論,基於規定時間、純粹的偶然性以及形而上學的圓圈,

開啟一個可以不斷迴圈的遊戲

羅拉用三次同一起點不同結局的奔跑演繹了這個遊戲。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第一次奔跑,羅拉趕到父親的銀行,向銀行家的父親要錢沒有要到,兩手空空的羅拉沒有及時趕到超市勸阻曼尼打劫,結果衝動之下她成為曼尼的幫兇,被警察一槍打殺。羅拉不願意接受這個結局,於是重新回到起跑的地方,開始另一種選擇;

第二次奔跑,羅拉沒有跟父親多囉嗦,避免了父親說出自己不是他親生女兒的真相,透過劫持父親,終於拿到錢。然而當她趕到超市門口時,曼尼卻意外被卡車撞死,這也不是羅拉想要的結局,於是羅拉又一次回到原點;

第三次奔跑,羅拉趕到銀行門前時,看到父親拾車離開。沒有了借錢的人,羅拉選擇到賭場試一試運氣,結果她用92。7馬克贏了10萬馬克,而曼尼則意外發現乞丐並要回來了丟失的錢。最後,羅拉得到了看似理想的結果:曼尼將錢還給老大,她和曼尼牽手,並意外多出賭博贏來的10萬馬克。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三次奔跑,從起點到終點三次迴圈,導演

以遊戲的手法

讓大家看到,通往理想結局的可能性是多樣的,不同的選擇和跑步創造不同結局。

然而,《羅拉快跑》像一款益智遊戲只存在於遊戲之中。現實生活中羅拉不可能死而復生,跑第二遍、第三遍。遊戲設計儘可以理想化,不滿意可以重新再來。現實生活卻不可能,時間賦予每個人的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無法後悔。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認為,“

存在先於本質

”,人只有透過自己所選擇的行動,才能認識到自由。羅拉奔跑的遊戲,旨在傳達一個重要觀點:

選擇即人生

,我們怎樣選擇,就怎樣生活。

一切都是偶然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正如電影開篇名義對理性、必然性的懷疑,提出沒有什麼是可深信不疑的。

例如:羅拉從未想過叫了幾十年的爸爸,居然不是自己的親爸;她以為絕望之中爸爸會借錢給她,卻沒有;劫持她爸拿到錢後,被警察包圍以為自己鐵定要被抓,結果警察以為劫匪另有其人,保護她離開。

這些都是對理所當然、深信不疑理性秩序的打破,旨在表達“

一切皆是偶然

”的存在主義觀點。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羅拉三次奔跑之中所遇的人和事呈現

蝴蝶效應

。其中,所有事物都處於偶然聯絡之中,呈現可能這樣,也可能那樣的趨勢,充滿不確定性,讓人始料未及。

例如,曼尼不會想到把錢丟在地鐵上;乞丐做夢都不會想到天上掉餡餅,撿到10萬馬克;

羅拉撞上父親朋友的車,間接讓父親的朋友避免了車禍;羅拉和曼尼終於平安完成任務,卻沒料到父親發生了車禍;

……

羅拉奔跑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捲入無法預料的偶然之中,在不同瞬間做出不同反應,就會呈現不同命運。

前兩次奔跑中,羅拉與搶到錢的乞丐擦肩而過;第三次奔跑中,乞丐與曼尼擦肩而過時,曼尼突然抓住了機會,便有了截然不同的逆轉。相對於曼尼和羅拉,乞丐出現的時間點和地點都是偶然,能不能抓住機會多少看運氣。

存在主義象徵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三次羅拉快跑,同樣的人、事、物,分別放在不同的時間點,形成錯綜複雜的偶然聯絡。導演三段式結構故事化地敘述了這些偶然聯絡發展的不同軌跡。

三次奔跑,結局都涉及生命與死亡,很明顯的

存在主義象徵:死亡是所有人的歸宿,在生的起點與死的終點之間,僅管可以為了目標努力奔跑,但其實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

沒有什麼是確定無疑的,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偶然,人們自由選擇,然後行動,但結果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羅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徵

電影的結局是這樣的:當羅拉帶著賭博贏的10萬克,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拯救曼尼時,卻意外看到曼尼笑著從老大車裡走出來;前一刻還在擔心被追殺的曼尼,看到羅拉手裡的袋子,一定不會想到他的粗心大意,使他們意外收穫了10萬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