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粵語因“一票之差”落後北京話?為啥這麼巧?

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這麼一個故事,“在某某某重大會議上,經過投票決定什麼是中國的普通話,最後粵語(或者四川話什麼的各種版本)以一票之差落後北京話”。不知什麼著就廣為流傳了。

粵語因“一票之差”落後北京話?為啥這麼巧?

然而事實卻是,我國從來就沒有過這種“方言投票”的環節。在老國音的定音評審之中,大家已經預設以北京音作為語音的基礎,因此就再也沒有進行“基準方音”的投票環節。事實上,需要投票的是老國音定音評審中的六千多個漢字的具體讀音,而不是一個大的“基準方言”。

粵語因“一票之差”落後北京話?為啥這麼巧?

至於北京話的重要地位,早在清朝就已經確定為官話了。在1926年《全國國語運動大會宣言》中,就有“這彷彿是一種理想的語言,但北京的方言,因環境和時代的關係,實已具有這種自然的趨勢,所以採定北京語為標準國語,比較地可算資格相當。”。

粵語因“一票之差”落後北京話?為啥這麼巧?

到了1950年制定《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時,也提到了北京話的重要地位,“所謂語文,應是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和照普通話寫出的語體文。講解用的語言,仍用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不用方言土語。”

粵語因“一票之差”落後北京話?為啥這麼巧?

所以,“一票之差”什麼的,假的假的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