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由畢贛自編自導的文藝劇情電影,由湯唯、黃覺、李鴻其、陳永忠主演,張艾嘉特別出演。該片講述了一箇中年男人重回貴州故鄉,開始一段尋找12年前戀人的夢幻之旅。該片於2018年5月15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後於2018年12月31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羅紘武

(黃覺飾)

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凱里。12年前,他的好友白貓

(李鴻其飾)

被殺,羅紘武在追查兇手左宏元

(陳永忠飾)

的過程中,被兇手的情人萬綺雯

(湯唯飾)

利用。有一天,這位神秘的女人消失了,但她卻成為羅紘武所有的記憶、慾望、信念和夢魘。這次回到凱里,羅紘武想找到萬綺雯。在找尋的過程中,他進入了一間即將廢棄的電影院。當他在影院裡戴上3D眼鏡,隨即進入了長達60分鐘的長鏡頭之旅:他見到了年少時的好友、曾拋棄他的母親、和萬綺雯長得一樣的神秘女子,而在夢裡,他甚至可以和愛人一起飛起來。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畢贛

當我的光曝在你身上,重逢就是一間暗室。

畢贛,1989年6月出生於貴州省凱裡市,中國導演、編劇、攝影師,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2008級編導專業。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2008年,在大學期間拍攝了個人首部短片《南方》,並在校內“光影隨行”影展獲得金獎 。2010年,拍攝了短片《老虎》,該片於翌年入選第八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主競賽單元 。2012年,執導黑白短片《金剛經》,獲得第19屆香港ifva電影節特別表揚獎 。2015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作品《路邊野餐》,憑該片獲得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最佳新導演銀豹獎以及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同年,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青年導演獎 。2016年,獲得GQ年度人物盛典年度新銳導演獎 ;同年,其執導的作品《路邊野餐》入選第14屆俄羅斯海參崴國際電影節“聚焦中國”展映單元 。2018年4月,由其執導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入圍了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創作背景

該片的片名取自智利小說家羅貝託·波拉尼奧的一本書。它的創作靈感來自夏加爾的畫作、莫迪亞諾的小說和保羅·策蘭的詩句。而片中那個長達60分鐘的3D長鏡頭,是畢贛思考了好幾年,用3D器材實拍的 。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評價

對於這部電影褒貶不一,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評論吧。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徹底的導演作品,可以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演員是導演畢贛。影片非常迷幻,標誌性的詩化對白,使得全片如同夢囈,尤其是後半段的3D長鏡頭,夢境和現實交織,讓人愈發看不清楚

(新浪娛樂評)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不僅關乎外部的現實世界,更關乎私密的幻覺世界。該片不僅呈現了凱里這個特殊地域的超現實維度,更將個人經驗的潛意識維度表現了出來。從這點上講,《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對《路邊野餐》的二度思考和全面升級,實現這一對立統一的3D長鏡頭也無疑是具有原創性和實驗性的想法之一

(《北京青年報》評)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有著明顯導演個人風格的文藝片。該片並不著重於故事性,它打破了線性敘事,時間軸參差錯落,回憶和現實相互交織。這樣的敘事緩慢,情節支離破碎。觀眾必須透過細節來分辨時空,比如從羅紘武頭髮的顏色(黑色或白色)來進行分辨。大量的囈語和符號,固定的機位和特寫,讓整部影片節奏緩慢、故事晦澀,充滿曖昧不清的氛圍。換句話說,這是一部呈現情緒狀態的影片,而不是一部講故事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再次反映出文藝片和普通觀眾之間存在著很長的距離。此外,該片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用商業片的手段去宣傳純粹的文藝片,觀眾前期沒有深入瞭解,大多數觀眾抱著觀看浪漫愛情片的心態選擇該片作為跨年儀式,結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羊城晚報》評)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問題在於:一是節奏太慢,二是銀幕太暗,三是剪輯敘事有問題。導演畢贛故意將時間順序打亂,但這種刻意打亂並不高明,這種敘事方式並非必要,手法也並不新鮮。此外,影片後半段入夢後的60分鐘長鏡頭3D效果也並不明顯,除了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幾個大字做出了明顯的3D效果,整個夢境幾乎是平面的。該片作為一部追求個人藝術風格的影片,卻被裹挾進入了電影工業體系。顯然,畢贛還沒有平衡這兩者的能力。拍攝期間流程嚴重失控,一步步被資本裹挾,到最後影片的口碑大面積垮掉,導演並不是無辜的,但電影本身是無辜的

(《羊城晚報》評)

《地球最後的夜晚》真的有那麼爛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不僅是強大技術帶來的令人愉快的沉浸,它還是一個奇蹟,引導媒介朝向未知的高峰攀登,並邀請我們進入一個美麗的夢幻中

(《大銀幕》評)

很難想象還有比《地球最後的夜晚》更空洞、無聊和野心的作品了,在紅、黑霧靄中的遊蕩漫長而難以理解,其中的核心和《路邊野餐》一樣,都是一個誇張的長鏡頭,你可以讚美它的天才,也可以嘆惋它的虛榮炫耀。現在回想,前作《路邊野餐》如同一幅簡陋的草稿,卻比這個重複版更成功

(《電影手冊》主編讓·菲利普·黛西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