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一段溫暖、動人又了不起的友誼,一個關於愛、同情心和深層次共鳴的人性故事。——美國國家評論協會

在奧斯卡影史中,還從來沒有一部喜劇片得過金像獎,直到2018年這部電影——《綠皮書》的出現。一共獲得5項提名,3項大獎,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豆瓣評分8.9分,被英國《觀察家報》認為是“十年來最好的電影之一”。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故事開始於1962年,平權運動前的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而南部地區尤甚。紐約,一位才華橫溢,家財萬貫的黑人鋼琴家唐·謝利,計劃去美國南部巡演,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他僱傭了一名常年混跡於夜總會做保安的混混託尼·利普當司機兼保鏢。

他們一路開車南下,趕往美國南部地區參加巡演。在出發前,樂團經理給了託尼·利普一本綠色的小冊子作為出行指南。

01 綠色小冊子的由來

這本綠色的小冊子,嚴格說來,並不僅僅是一本出行指南,更是一本黑人保命手冊。

上面標註了美國各個城市可供黑人安全出入的餐廳、酒店、加油站、理髮店等場所,以幫助黑人規避旅行時的風險和麻煩,避免黑人誤闖入他們不該去的地方而被打死。

在歷史上,這本小冊子真實存在過。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歷史上的《綠皮書》

1936年,由於種族隔離制度,黑人的行動受到諸多限制。一位名叫維克多·雨果·格林的黑人郵政員為了解決黑人出行問題,編寫了一本專供黑人使用的小冊子。

小冊子以維克多的姓氏“Green”命名,被稱為綠皮書,而“綠色”也有暢行無阻的意思,這也正是影片名字的由來。

這本名為Green Book的小冊子,一經出版便格外暢銷,並且不斷再版。在很多版本的封面上,都會印上這麼一段話:

“請隨身攜帶你的綠皮書,你可能需要它。”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兩位男主角正是攜帶著這本保命手冊,開始了他們為期2個月南下巡演的旅程。

02 從互相歧視到惺惺相惜

影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唐·謝利,是一位著名的黑人鋼琴家,受過良好教育,擁有3個博士學位,曾受邀進入白宮,為肯尼迪總統演奏。

另一位主人公託尼·利普,一位生活在底層,體格健壯的義大利後裔白人,常年混跡於夜總會做安保工作,專門替夜總會解決客人糾紛,信奉“能用拳頭說話的時候,絕不多囉嗦一句”的人生哲學。

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為一方參加巡演需要司機,一方所在的夜總會因故停業,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填補家用的供需關係,奇妙地結合到了一起。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而來自種族膚色、階層身份的差異,讓兩個人一開始就互相看不上對方。

唐瞧不上託尼的粗鄙野蠻、貪圖小利。

看到路邊便利店地上掉落的一塊玉石,會偷偷摸摸地塞進自己褲兜;為了贏得一點小錢,甘願極不體面地和他人跪在地上賭博……

託尼則和大多數白人一樣,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

家裡來了兩個黑人工人,他會嫌棄地捏起他們用過的玻璃杯,直接扔進垃圾桶;會在中途下車方便時,因為擔心同行的唐偷他的錢,警惕地將車上的錢包帶走。

就是這麼互相看不上的兩人,卻在麻煩不斷、一波三折的旅途中,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擦出了一段友誼的火花。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當託尼得知唐這輩子還沒吃過炸雞時,覺得不可思議,又很可笑。連哄帶騙地強行塞給唐一塊炸雞,告訴他:“不要在意太多,放鬆享受不就得了。”

唐終於放下身段,捏著蘭花指小心翼翼地品嚐炸雞,學著託尼的樣子把雞骨頭扔出窗外,然後哈哈大笑。

在漫長的2個月旅程中,託尼經常會抽空給妻子寫信。唐在看過託尼給太太的那封詞不達意,毫不動人的信件之後,耐心細緻地教託尼如何措辭優雅地表達心意,用優美動人的句子傾訴衷腸。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途中託尼因為受不了侮辱而打了警察,兩人一起被關進警察局。最終唐動用了自己的關係才從警局出來,託尼為此卻沾沾自喜。

於是,唐嚴肅認真地說出了

“為了一時衝動而犯下蠢事,根本不值得,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守尊嚴才能贏得尊重”

的一番話,託尼深受觸動。

兩人就在這段漫長又波折的旅途中,默默影響和改變著對方,從一開始的互不順眼,到後來的惺惺相惜。

03 歧視和偏見無處不在

值得一說的是,高階笑點和喜劇元素始終貫穿於整部影片,而偏見和歧視也無處不在,展現得淋漓盡致。

唐表面上是一個受人擁戴、備受追捧的著名鋼琴家,但是一走出音樂廳,卻因為自己的黑人身份而不斷地遭受歧視。而且這種歧視,越深入美國南部地區,情況越嚴重。

唐受邀在一個貴族莊園裡演奏鋼琴,人們招待熱情,彬彬有禮。可是,當他休息時想上衛生間,卻被管家野蠻粗魯地攔住,指著門口的一個破木棚子,告訴他黑人只能上那個衛生間。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在最後一站演出地伯明翰,豪華高檔的酒店僅僅只願意提供一個簡陋的雜物間給他作休息室,並且冷漠無情地拒絕他進入餐廳用餐,僅僅因為唐是一個黑人。

更可氣的是,酒店經理還毫不客氣地說:“你知道世界冠軍波士頓凱爾特人籃球俱樂部嗎?幾年前,他們來我們這裡用餐,我們十分歡迎,但隊裡的黑人仍然不被允許在這裡吃飯。”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經理的意思是,連世界冠軍都不被允許在我們這吃飯,更何況是你?

經理的話,就像一把鋒利的刀,深深地扎入唐的胸腔,令人疼痛窒息,也讓同行的託尼感到極不舒服。

04 消除偏見,需要的是勇氣

本質上,偏見是一種狹隘的認知。

一個帶有偏見的人,就好比眼睛蒙了一層紗布,看不見他人的真實面孔。他們走不出自己狹隘的認知,無法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而在我們社會,偏見也隨處可見:

比如,毫無理由地去討厭、傷害他人;喜歡給別人貼標籤,片面地定義他人;喜歡搞小團伙,孤立他人;搞地域歧視,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偏見一旦形成,只會不斷地被強化,最後形成一道難於逾越的鴻溝,阻礙群體的理解和交流。

影片中,託尼曾經問唐,為什麼不好好呆在受人尊重的紐約,而非得去歧視嚴重的美國南部巡演呢?

唐一直沒有給出回答。直到演出的最後一站伯明翰,唐的音樂夥伴給出了真實答案。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因為天才還遠遠不夠,要想改變人心,需要的是勇氣。

唐是個勇敢的理想主義者,他希望憑藉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對黑人的粗暴看法。他渴望告訴別人,黑人也可以紳士體面,黑人也可以優秀,黑人也可以當鋼琴家……即使這麼做非常艱難,他也想去做。

《綠皮書》的故事發生一年後,也就是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要求透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爭取種族平等。

《綠皮書》:一段動人的友誼,一次關於偏見和歧視的探討

這段載入歷史的演講中講到: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

毫無疑問,唐和馬丁·路德·金都是勇敢的人,他們渴望打破偏見,渴望不同種族膚色、階層社會的人能獲得平等的權利。他們深知:

改變人心,不僅需要才華,更需要的是勇氣。需要我們在面對偏見和歧視的時候,能做一個勇敢者,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走出自身狹隘的認知,學會平等地尊重他人。當偏見消除,人們坦誠相待的時候,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