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一生

相信大家都聽過“斷齏劃粥”的故事了,說的就是范仲淹十分困苦,於是就將煮好的粥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這樣就可以吃兩天,范仲淹從小就十分刻苦,而且心懷大志。

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但是在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與當時的女子不同,並沒有因為丈夫去世就因此一直守寡,而是選擇,范仲淹去了朱家之後也生活的十分艱難,但是他的母親也無能為力,於是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范仲淹在寺中每天只能喝點小米粥,這也就是後來我們聽說的“斷齏劃粥”。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一生

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心裡傷心不已。十分決絕的離開自己的母親,無論母親怎麼挽留范仲淹都不肯回頭,前往南都應天府求學,投師戚同文門下,數年寒窗苦讀之後,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經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一生

范仲淹做官之後,一直在低職位上徘徊,沒有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參決權,意志得不到發揮,才能得不到展示,於是他三十四歲時,向當時的樞密副使張知白毛遂自薦,以圖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強國、富民之夢。

“當時,泰州西溪一帶的海堤多年沒修,秋天大風暴雨,潮水湧入,原來的沃土漸漸變成了鹽鹼地,五穀不收,老百姓逃荒要飯,遠走他鄉的就有三千多戶,范仲淹見此慘狀,非常痛心,便建議修復海堤,為民解憂。此事得到了朝廷的恩准,於是他便帶領廣大災民開始了鹽倉治水工程,經過一番艱難困苦的治水大戰,全長一百五十多里的海堤修成了,逃亡的災民也陸續返回了家園,範公關心災民疾苦的這一舉動,深得廣大災民的好評。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一生

范仲淹大膽直言,抨擊時弊,幾度遭貶。天聖五年,范仲淹升任秘閣校理,出於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曾幾次大膽直言批評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帶來的弊端,因此而被貶為通判;章獻太后去世後,仲淹又被召入京,任左司諫,但不到一年,又因批評仁宗皇帝廢除皇后,被貶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晉升為國子監,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再次被貶知饒州,可以說是“三出京城 ”三起三落。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一生

范仲淹帶領百姓在蘇州治理水患。就算被貶官,他仍以百姓的飢苦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在蘇州為治理水患,他帶領百姓挖渠、築堤、引導太湖水入海,並治理了其他的江河、湖泊,消除了水患,受到了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先生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民和國家,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范仲淹遠大的政治抱負,和闊達的胸襟。一心為天下,千古流芳,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