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記者節特寫|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記者

記者節特寫|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記者

記者節特寫|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記者

翻出一篇舊文,送給記者和像記者一樣時刻體察家國運勢、關心民生疾苦的人們。

柴靜和白巖松是我喜歡而且尊敬的兩位記者,他們身上有記者這個職業應該有的東西。

柴靜

,出過書,書名很吸引人,叫“看見”。她不是單純的“看”,“看”之後還要“見”,這個詞本身就有一個漸行漸進、走向縱深的過程,

是洞察,也是見地,

體現了一個記者對真實的追求。後來看了書,覺得這書名起得很貼切。

再後來她又做了個《穹頂之下》的紀錄片,是關於霧霾的,很尖銳,單說這命名,很有《看見》的範兒,深邃、闊遠、引人入勝。

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她一次演講提到的一件小事。她說有一次翻看自己青春時期的戀愛日記,裡面寫的最多的就是對他人的指責和抱怨,對自己的錯誤和問題總是避而不談、避重就輕,所以她感慨

一個人連如實地記錄自己都這麼艱難,要如實地記錄一個時代、記錄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又該何等艱難。

就衝這個反問,我覺得她是個自省的人,有格局的人,有使命感的人。一個記者有了大的格局,有了使命感,也就有了原則和底線,就不會亂寫、亂報道。一個普通人也一樣。

再說

白巖松

,我爸比較喜歡他,愛看他主持的《東方時空》,我也跟著湊熱鬧,默默看了很多年。後來他又主持“感動中國”,經常在報紙上發文章,還出了書,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他主持的節目都很積極,有思想,有精神,能引人思考,不像很多衛視上的節目,用娛樂麻醉腦袋,一副醉生夢死相,人不能那樣活著。

一個有情懷的欄目就需要這樣一個有情懷的主持人。

也許是關注他時間太久的原因,覺得一個記者就應該是他那個樣子。

關於他,印象最深的也是一件小事,前幾年我在光明日報上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是回憶他採訪季羨林等幾位世紀老人的。那些受訪者都是大家,有跌宕曲折的人生故事,也有卓越的成就,是真正經歷過風雨的大人物。歷時半年多,他完成了系列訪談,他說自己完全被大師們的故事和精神世界所震撼,訪談結束後的一天晚上,他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感,在書房裡大哭了一場。

我能從這一哭裡,覺出他心裡那份敬意,

是對歷史的敬意,也是對人的,

總之,他有所敬。古人說“蓋天何高、不敢不蹐,蓋地何厚、不敢不跼”,意思是“天這麼高我不敢不弓腰而行、地這麼寬我不敢不小步慎行”,說的就是這種敬意。他能把有深度的欄目駕馭地那麼好,和這份敬意很有關係,

這是一個記者、也是一個普通人該有的一點品質。

在我心裡有兩種歷史。

一種是大歷史,

視野開闊,大浪淘沙,一開一合就是一百年,三言兩語就是一個時代,歲月更迭、風雲變幻、時代大勢,盡在其中。

一種是小歷史,

注重細節,體察民生,在一個普通人身上不惜筆墨,為一個普通群體用盡熱情,時代浪潮裹挾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冷暖人心、悲喜哀愁,全在裡面。

一名記者應該心懷這兩種歷史,只有讓它們相輔相成,大歷史才能縱橫捭闔、有血有肉,小歷史才能小中見大、豁然開朗。

作為讀者,很期待像柴靜和白巖松這種有使命、有所敬、有情懷的記者們,帶來更多不避問題的深度報道和真實書寫,讓社會變得更好,讓人心變得更清澈。

祝各位記者朋友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