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的姐姐》:自殺式的被迫長大

是在什麼時候覺得自己長大的呢?

其實很早了,只是間歇性忘記,再間歇性想起來如此迴圈往復。

對許多人來說,激發共鳴更多的是關於重男輕女,關於責任,關於親情,但是除此之外,還有關於一種成長——自殺式的被迫成長。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終其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電影中六歲的弟弟安子恆在懵懂的年紀就失去父母,他不知道什麼叫做死亡,他只知道父母不會再回來了,但在他的記憶裡,爸爸媽媽告訴過他,家裡的一切都屬於他。

反觀安然,從小因為父母生二胎的想法,便要被迫去偽裝一個瘸子,因為穿裙子而遭到責打,後來又被送到姑媽家寄養,寄人籬下本就難捱,所以被表哥當成沙袋練手,被姑父偷看洗澡,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要像個大人一樣,褪去青澀稚嫩,將本該純潔世界定義為灰色,要收起所有的肆意任性,學著大人的模樣,變得成熟穩重……

從二十幾歲的安然口中說出來的,不過是短短几句話,不帶有任何修飾詞,但從她極力隱藏著痛苦的眼神中,那些晦暗無邊的日子留在心底的傷,終其一生都無法癒合。

如安然所說:“正是因為那些日子,才讓我早早的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誠然,一個人的經歷決定了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但如果可以選擇,誰有會想要早早長大,在人生的最初就成為生活的奴隸。

那麼相比姐姐,安子恆又足夠幸運嗎?好像也並非如此。他不解父母的突然離開,除了姐姐,他也沒有依靠,但姐姐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接受他,在她的計劃裡,他會被送走,去一個他們口中所謂的“幸福的家庭”,沒有人過問他的意願。

最觸動人心的一幕就是在地鐵站中,小小的安子恆遍尋不到姐姐的身影,放聲大哭的樣子,在大人的字典裡,他那一刻的感受,應該就叫做絕望。

也許誰都沒有錯,有錯的是這世界,所以有些人在該負責任的年紀卻連正確的觀念都沒有,而有些人卻在該天真的年紀連快樂都變成奢望。

在聽完姐姐的夢想之後,小小的男孩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他不想再做姐姐的負累。他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姐姐提起爸爸的竹筍炒肉時眼含淚水,也不知道為什麼人會變成灰住在方寸土地之中,更不知道為什麼姐姐一定要去北京,他只知道,他不想姐姐也化成灰,他想讓她開心。

在推開安然,接受養父母的那一剎那,他再一次放聲大哭,心裡明明是恐懼和不捨,嘴裡說著的卻是對姐姐的討厭。一個才六歲的孩子,卻學會了口是心非,一對父母的失職,正在於此。

一個看似 被愛的孩子也逃不開被迫長大,一個被迫長大的孩子卻又將逼迫傳遞給了另一個“自己”……

如果可以選擇,一定要在該幼稚的年紀好好享受純潔的世界,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被任何框架束縛,從自己到他人,從需求到給予,按照通俗的節奏,一步步長大;如果不能,請在該成熟的年紀偶爾放縱,在限度裡給心底的小孩一些自由,我們總要,在短暫的一生裡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才不枉來人間一趟。

《我的姐姐》:自殺式的被迫長大

《我的姐姐》:自殺式的被迫長大